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85篇 |
内科学 | 34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47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6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12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观察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JAK2基因V617F点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56例CMPD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变类型及突变转录水平。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CIMF) 5例、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1例。结果 56例CMPD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变率为51.79 %(29/56),PV 65.38 %(17/26)、ET 37.50 %(9/24)、IMF 60.00 %(3/5);杂合性突变率为41.07 %(23/56),包括PV 53.85 %(14/26)、ET 29.17 %(7/24)、CIMF 40.0 %(2/5);纯合性突变率为10.71 %(6/56), 包括PV 11.54 %(3/26)、ET 8.33 %(2/24)、CIMF 20.00 %(1/5);1例HES患者为野生型。PV、ET和CIMF突变患者拷贝数分别为2.14×102~1.5×107、9.80×102~4.4×107和4.10×103~3.70×106。结论 实时定量PCR检测JAK2 V617F基因简便、快捷, 并且易于定量, 检测阳性率与国外报道相似, 适合临床用于CMPD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人骨髓瘤细胞RPMI 8226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光镜下观察RPMI 8226细胞形态、生长特点、体外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免疫表型、周期分布、多药耐药蛋白P-170和ABCG2的表达情况;MTT法分析其药物敏感性;PCR-SSP法检测HLA-Ⅰ类分子基因型;动物实验观察成瘤情况。结果 RPMI 8226细胞呈圆形,悬浮生长,细胞体积较大,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24.48 h。14 d和21 d时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10.27±1.38)%、(42.56±2.98)%。RPMI 8226细胞表达CD38、CD138和CD49e,不表达CD20、CD19、CD11a、CD3、CD13、κ、λ。RPMI 8226细胞周期为:G0/G1期细胞占(57.64±2.31)%,S期细胞占(35.75±1.18)%、G2/M期细胞占(6.73±0.21)%;P-170和ABCG2表达率分别为(2.27±0.35)%、(1.33±0.26)%。RPMI 8226细胞对ADM、VCR、DDP、VP16和MMC药物的IC50分别为(0.56±0.06)、(0.92±0.10)、(1.17±0.32)、(1.83±0.16)和(4.91±0.84)μmol/L。染色体数目在43-49之间。HLA-Ⅰ基因型为A19,19;B 15,37;Cw02,02。BALB/c裸鼠皮下接种1×107个细胞可以成瘤,病理证实为浆细胞瘤。结论 RPMI 8226细胞具有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特点,可以用于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3.
目的评价姜黄素联合小剂量MP方案化疗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25例采用姜黄素联合小剂量MP方案化疗,姜黄素自化疗开始时给药,剂量450mg/d,长期治疗。化疗方案采用小剂量MP方案(马法兰6mg/d,口服,第1~8d,泼尼松15mg/d,第1~8d),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6个疗程。对照组25例,单纯应用小剂量MP方案化疗,方法及药物剂量均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部分缓解21例,进展3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2%)(P<0.01)。治疗组疗效指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不良反应轻微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姜黄素联合小剂量MP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疗效明显等优点,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JAK2 V617F突变与BCR-ABL210易位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例新诊断的CML患者行血常规、染色体、融合基因及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伊马替尼治疗.结果 患者发病时白细胞及血小板数目明显增多,同时存在JAK2 V617F突变与BCR-ABL210易位阳性,伊马替尼治疗1个月后患者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治疗3个月时达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 在典型CML患者中,可同时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与BCR-ABL210易位阳性,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资料,其中3例为难治性PNH,1例为PNH-再生障碍性贫血综合征,均为HLA 6/6相合亲缘供者.预处理均采用白消安(BU)/环磷酰胺(CY)+抗人T淋巴细胞兔球蛋白(ATG-F)方案,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甲氨蝶呤(MTX),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移植后4例患者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证明均为完全供者植入,中性粒细胞> 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5d(11~18d),血小板计数> 20×109/L的平均时间为19 d(14~28 d).移植后15~30 d CD55、CD59恢复正常.2例发生Ⅱ度急性GVHD,1例发生慢性GVHD,未发生移植排斥.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7~42个月),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 allo-HSCT是根治难治性PN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经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腰麻(CSA)及术后自控镇痛(PCA)应用于下腹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0例ASAⅠ-Ⅱ级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于L2~3间隙穿刺置入24GSpinocath连续腰麻导管,分次注入0.75%罗哌卡因2.5ml。术后PCA随机分为三组,A组(n=16):0.15%罗哌卡因;B组(n=16):0.125%罗哌卡因;C组(n=18):0.125%罗哌卡因 0.0002%芬太尼,容量均为60ml,三组背景输注速度1ml/h,PCA单次剂量0.5ml,时间锁定30min。观察术中HR、MAP、SpO2的变化,最高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分级法),麻醉效果分级,PCA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HR、MAP、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最高阻滞平面为T7.2±0.9,改良Bromage评级均为Ⅲ级,麻醉效果满意率为96%。VAS评分A、C两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B、C两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下腹部手术中,采用罗哌卡因经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腰麻及PCA,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估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uto-HSCT)巩固治疗非局限期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 ENK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含门冬酰胺酶方案化疗序贯一线auto-HSCT巩固治疗的28例ENKL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19例, 女9例;移植时中位年龄34.5(14~61)岁;鼻型22例, 非鼻型6例;Ann Arbor分期Ⅲ期15例, Ⅳ期13例;NK/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 for Natural-Killer cell lymphoma-Epstein-Barr virus, PINK-E)中危8例, 高危20例。结果 28例受者均获得造血重建, 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0 d, 范围在8~17 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3 d, 范围在10~22 d。中位随访时间为59.5个...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CHAG三联预激方案诱导缓解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12例难治复发性AML采用CHAG预激方案治疗,阿糖胞苷(Ara-C)10~15 mg/m2,每12 h 1次,第1天至第14天;高三尖杉酯碱(HHT)1 mg/m2 ,第1天至第14天;阿柔比星(ACR)8~10 mg/m2,第1天至第8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0~200 μg/m2,化疗前1 d开始,共14 d。观察其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6例(50 %),部分缓解(PR)3例(25 %),未缓解(NR)3例(25 %),总有效率为75 %。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及发热等 ,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CHAG预激方案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为难治复发性AML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