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671篇 |
免费 | 835篇 |
国内免费 | 57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7篇 |
儿科学 | 332篇 |
妇产科学 | 124篇 |
基础医学 | 612篇 |
口腔科学 | 155篇 |
临床医学 | 1978篇 |
内科学 | 1207篇 |
皮肤病学 | 112篇 |
神经病学 | 365篇 |
特种医学 | 50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816篇 |
综合类 | 4334篇 |
预防医学 | 1650篇 |
眼科学 | 487篇 |
药学 | 1698篇 |
17篇 | |
中国医学 | 2085篇 |
肿瘤学 | 5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323篇 |
2022年 | 352篇 |
2021年 | 494篇 |
2020年 | 318篇 |
2019年 | 312篇 |
2018年 | 365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232篇 |
2015年 | 282篇 |
2014年 | 765篇 |
2013年 | 602篇 |
2012年 | 675篇 |
2011年 | 679篇 |
2010年 | 628篇 |
2009年 | 655篇 |
2008年 | 608篇 |
2007年 | 799篇 |
2006年 | 698篇 |
2005年 | 707篇 |
2004年 | 682篇 |
2003年 | 628篇 |
2002年 | 519篇 |
2001年 | 499篇 |
2000年 | 582篇 |
1999年 | 493篇 |
1998年 | 433篇 |
1997年 | 482篇 |
1996年 | 471篇 |
1995年 | 393篇 |
1994年 | 339篇 |
1993年 | 294篇 |
1992年 | 260篇 |
1991年 | 220篇 |
1990年 | 189篇 |
1989年 | 155篇 |
1988年 | 89篇 |
1987年 | 79篇 |
1986年 | 63篇 |
1985年 | 85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63篇 |
1982年 | 52篇 |
1981年 | 45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30篇 |
1978年 | 16篇 |
1977年 | 13篇 |
1976年 | 9篇 |
1963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建立复方枣仁安神胶囊中黄连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UPLC法测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m);流动相:乙腈-0.05 mo L·L-1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0.5%三乙胺,磷酸调p H值至3.0~4.0);检测波长为345 nm;流速:0.25 m L·min-1;柱温:25℃。结果:在试验条件下,薄层斑点清楚,阴性无干扰,分离效果较好,重复性良好。UPLC方法学考察表明,制剂中盐酸小檗碱在0.25~1.50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56%,RSD=1.54%(n=6)。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枣仁安神胶囊中黄连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2组主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要症状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米替林联合奥美拉唑、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更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3.
994.
清热合剂对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合剂对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上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163株中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74株(大肠埃希菌33株,肺炎克雷伯菌24株,铜绿假单胞菌17株);产ESBLs革兰阴性菌10株(大肠埃希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革兰阳性菌7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46株,肺炎链球菌22株]。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清热合剂进行定量抑菌试验,配制含有不同药物浓度的琼脂平板,在平板上接种待测菌株菌悬液,孵育后观察含药平板,记录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清热合剂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的MIC90分别为88、176、22 g/L,其对产ESBLs与不产ESBLs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效果一致;不同浓度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累积抑菌率均最高。清热合剂对MSSA、MRSA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的MIC90分别为11、11、22 g/L,MRSA的MIC90与MSSA相同,但MIC50略高于MSSA;不同浓度药物对MSSA和MRSA的累积抑菌率均高于肺炎链球菌,对MSSA与MRSA的累积抑菌率相近。结论清热合剂对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致病菌除肺炎克雷伯菌之外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革兰阴性菌。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IL-8+781C/T位点与它的受体CXCR1+2608G/C的基因多态性和结核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78例结核病患者和97例健康对照者的IL-8+781C/T位点和它的受体CXCR1+2608G/C位点进行基因分型,χ2检验分析这两个位点多态性与结核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IL-8+781C/T位点CC、CT和TT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2.0%,15.4%和2.6%,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5.6%,13.4%和1.0%。2组间CC、CT、TT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用行×列表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同时C、T等位基因在2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P>0.05)。CXCR1+2608G/C位点GG、GC和CC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3.3%,15.4%和1.3%,在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9.4%,20.6%和0。2组间GG、GC、CC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布用行×列表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同时G、C等位基因在2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 IL-8+781C/T位点和CXCR1+2608G/C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肺结核感染的易感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建立黄地安消胶囊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黄地安消胶囊中的黄连、麦冬、葛根、枇杷叶进行定性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地安消胶囊中君药黄连的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30:70),流速:1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45 nm.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易于鉴别;采用HPLC法对黄地安消胶囊中的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盐酸小檗碱在0.235~3.760 μ 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0.27%.结论: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精密度及稳定性均良好,可用作黄地安消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针对雷藤甲素治疗宽度窄的缺点,探讨与亚硒酸钠联合用药以减低雷藤甲素剂量的可能性。方法以MTT试验观察不同浓度雷藤甲素、亚硒酸钠单独或组合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基于中效原理的药物量效作用分析软件分析协同、相加、拮抗作用。CI<1时为协同,=1时为相加,>1时为拮抗。结果半数(18/36)组合呈现协同效应,其中7个生长抑制率>70%。含雷藤甲素100nmol·L-1或含亚硒酸钠100μmol·L-1的所有组合CI均<1。结论提示在该两药联合用药方案中减低雷藤甲素的剂量而仍保持原水平疗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眼外肌肿大的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外肌是眼的重要附属器,常规的眼科检查仅能通过眼球运动来判断其功能,CT及超声波已能明确揭示其形态结构[1],并证实眼型Graves病、炎性假瘤(肌炎型)、颈动脉-海绵窦瘘及眶部良恶性肿瘤均能导致眼外肌肿大。为进一步认识这一病理改变,我们通过对47例...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炭疽致死因子,获得纯化蛋白,用于炭疽快速诊断方法以及炭疽致病机制研究。方法 PCR方法扩增炭疽致死因子,构建表达质粒pETLF,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通过Ni离子金属螯合树脂进行纯化,Western blot(WB)试验检查免疫原性,MTT方法检查生物学活性。结果获得重组炭疽致死因子,WB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MTT方法进行的生物学活性测定表明致死因子与保护性抗原联合,细胞毒性与文献报道相比有明显降低。结论所获得的重组炭疽致死因子,对于发展炭疽快速诊断方法,以及研究炭疽毒素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