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6篇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01.
目的评价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联合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的长期临床疗效。 方法2008年2月至2009年9月选择接受治疗的直肠粘膜内脱垂患者98例,根据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A组(n=52)实施痔上粘膜环切术,B组(n=46)实施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联合痔上粘膜环切术。在术前、术后的1年、3年、5年分别对2组患者便秘程度及术后临床疗效、复发例数、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术后5年B组便秘程度并未逐渐加重,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发例数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III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联合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直肠粘膜内脱垂长期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的术式,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702.
目的探讨急性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例急性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精心护理,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结论急性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与精心的护理,能够使患者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避免炎症的扩散,减轻病痛。  相似文献   
703.
目的提高对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治疗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PSVT足月新生儿TEAP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PSVT足月新生儿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8.46±8.28)d(15 h~28 d);其中11例经1次TEAP即成功转为窦性心律,5例经再次TEAP成功,3例经3次TEAP成功,1例在第2次TEAP时出现房颤后继续经2次TEAP后成功,4例失败。1次TEPA成功和非1次TEPA成功的PSVT足月新生儿在基础疾病发生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1次TEPA成功者有PSVT复发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的倾向,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PA是治疗足月新生儿PS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04.
维生素A促进儿童抗感染体液免疫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生素A对儿科的一些常见感染性疾病有防治作用 ,它能提高儿童的抗感染体液免疫功能 ,促进麻疹等病原体特异抗体的产生。维生素A促进抗感染体液免疫的机制为直接增加B细胞的抗体分泌或通过细胞因子的作用调节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化 ,促进B细胞分化 ,抑制正常B细胞的凋亡 ,促进II型辅助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等。进一步研究维生素A在儿童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将为临床合理应用维生素A ,提高儿童的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5.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相关HAND1基因新突变。方法:入选CHD患儿136例及健康对照儿童200名,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测序筛查HAND1基因突变。应用计算机软件评估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并预测突变的致病性,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系统分析突变对HAND1功能的影响。结果:在1例法洛四联征患儿发现1种新的HAND1基因杂合突变,其编码核苷酸序列第389位的胸腺嘧啶突变为鸟嘌呤(c.389TG),相应氨基酸序列的第130位亮氨酸变为精氨酸(p.L130R)。该突变改变了进化上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并被预测为有致病性,功能研究揭示突变型HAND1的转录激活功能显著降低。结论:该HAND1基因功能缺失性新突变可能是CHD的少见分子病因。  相似文献   
706.
李焱  张涛  高辉  魏东  程朋 《肿瘤学杂志》2010,16(2):87-89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血管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结肠癌细胞HT29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0、25、50、100μmol/L)进行处理。采用RT-PCR等方法检测四组细胞中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塞来昔布可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VEGF-C的表达,抑制作用与塞来昔布的浓度相关。[结论]塞来昔布可能通过对肿瘤细胞中VEGF-C基因表达的抑制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07.
李焱  张涛  魏东  张伶  高辉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0):1004-1005
目的:评价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腹腔置管灌注rmhTNF1500万单位,3d/次,连续4次。结果:48例患者中,显效25%(12/48),有效58.3%(28/48),无效16.7%(8/48),总有效率83.3%(40/48)。生活质量根据KPS评分,提高15分以上的有24例,提高5~14分的有14例,变化小于5分的有10例。主要不良反应有发热37例(77.1%)、恶心呕吐5例(10.4%)及腹痛6例(12.5%),均可耐受。结论:rmhTNF治疗腹腔积液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08.
苏晓妹  魏品康  张涛  魏东  程朋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2):1182-1184
目的:建立人胃癌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高转移模型.方法: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株,裸鼠皮下注射,成瘤后反复传代至形成实体瘤,以第6代瘤源为组织材料,打开腹腔,通过"生物胶粘贴法",用OB医用生物胶将瘤块粘贴在裸鼠胃壁胃大弯血管分布稠密处;待荷瘤鼠出现衰竭体征濒临死亡时,处死解剖检查.结果:术后第3~4 w左右,上腹可触及0.1~0.4 cm结节,5~6 w时逐渐增大;8~10 w时肿块明显增大,局部包块透壁可见,直径约1.0~1.9 cm.此后动物极度消瘦,部分动物腹水形成,活动受限,逐渐衰竭,濒临死亡.解剖后原位肿瘤成瘤率100%,病理学检查胃周淋巴结转移率100%,肝脏转移率72.7%,部分动物腹膜、胰腺转移.结论:人胃癌完整组织块通过"生物胶粘贴法"原位种植于裸鼠胃壁,能较好地重现胃癌的临床转移过程,为人类胃癌生长、转移机制及抗转移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09.
目的:观察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ed mut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rmhTNF)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至2007年在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住院并行腹腔置管灌注rmhTNF治疗的96例肿瘤(结肠癌34例、卵巢癌17例、胃癌16例、肝癌29例)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剂量、组织来源、积液量等因素的治疗有效率分析,判断这些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96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的病例共70例(72.9%)。在单因素分析中,rmhTNF疗效在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于具有大量积液、KPS评分<60分、 TNF小剂量(500万U)、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用药前的积液量、给药剂量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全部受治患者都无明显的毒性反应。结论:rmhTNF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较好,尤其是对一般情况较好的中少量积液患者采用大剂量治疗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10.
目的:通过检测TGF-β1和Smad2基因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激活型Smad(R-Smad)与HCC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原位杂交法(ISH)检测41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TGF-β1、Smad2蛋白、Smad2mRNA的表达,5例外伤性肝破裂手术切除标本作正常对照,比较正常对照、癌组织、癌旁组织中上述三者表达的差异,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TGF-β1、Smad2蛋白、Smad2mRNA均呈阴性表达。TGF-β1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5.6%(31/41),在癌旁组织中为95.1%(39/41),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Smad2蛋白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3.9%(18/41),在癌旁组织中为56.1%(23/41),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mad2mRNA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1.0%(25/41),在癌旁组织中为82.9%(34/41),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CC组织中TGF-β1、Smad2蛋白、Smad2mR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癌旁组织中Smad2蛋白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吸光值及Smad2mRNA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HCC组织(P<0.05)。结论:TGF-β1和Smad2基因过表达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