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补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入选病例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结果:治疗后显著好转5例,好转3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结论:补肾活血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与本方有补肾活血、化瘀通络、祛风除湿等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2.
张福仁  黄薇  陈树民  孙良丹  刘红  李毅  崔勇  颜潇潇  杨海涛  杨荣德  初同胜  张弛  张林  韩建文  于功奇  权晟  于永翔  张铮  史本青  张连华  程晖  王昌媛  林燕  郑厚峰  付希安  左先波  王强  龙恒  孙一萍  程义林  田洪青  周伏圣  刘华绪  陆闻生  何素敏  杜文莉  沈珉  金祺祎  王颖  Hui—Qi Low  Tantoso Erwin  NinghanYang  李金勇  赵欣  娇曰林  毛立国  殷刚  姜珍霞  王晓东  于京平  胡宗厚  巩翠华  柳玉强  刘瑞玉  王德民  魏东  刘金献  曹巍鲲  曹恒仲  李永平  阎维国  魏世玉  王奎军  Martin L Hibberd  杨森  张学军  刘建军 《中国麻风杂志》2010,(1):1-4
背景:由于麻风分枝杆菌宿主的局限性和难以在体外培养,限制了对麻风病的研究及其生物学方面的了解。宿主的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对麻风菌的易感性,也影响麻风病的病程。方法:采用IlluminaHuman 610-Quad BeadChips对706个麻风病例及1225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扫描的结果采用PUNK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阳性的93个SNPs位点在3254个麻风病例及5955名正常对照中验证,以确定麻风病的易感基因。同时我们在麻风病的不同临床型别中进行了异质性检验,以期发现与型别相关的易感基因。结果:(1)研究发现位于6个区域的15个SNPs达到了全基因关联研究水平(P〈1.0×10^-8),定位了6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HLA—DR,RIPK2,TNTSF15,CCDC122,C130RF31和NOD2。另外IBRK2基因对应SNP的P值为5.10×10^-5,提示该基因可能为麻风病的易感基因。(2)研究发现5个SNPs在多菌型麻风病中的遗传效力强于少菌型。结论:位于调节固有免疫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基因的变异与麻风病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采用鼠疫噬菌体国家参考品研制鼠疫鉴别及鼠疫活疫苗纯菌检查。方法制备鼠疫噬菌体参考品,建立噬菌体效价质量标准,对参考品进行协作验证,并对参考品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研制的鼠疫噬菌体国家参考品,其效价质量标准应不低于10^-7,该参考品在-20℃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37℃条件下稳定性较差。结论研制的鼠疫噬菌体国家参考品已被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可用于鼠疫鉴别诊断及鼠疫活疫苗纯菌检验。  相似文献   
24.
目的建立布氏菌疫苗效力评价小鼠模型,为布氏菌疫苗有效性评价奠定基础。方法测定感染布氏菌株动物的脾脏细菌数,比较菌株毒力,筛选出布氏菌疫苗效力评价用布氏菌株。通过最小感染剂量的测定为效力评价的感染剂量提供基础数据。检测动物体内布氏菌增殖情况,确定动物解剖时间。将不同剂量的布氏菌活疫苗免疫小鼠,4周后用布氏菌强毒菌株皮下感染,感染4周后将动物解剖测定脾脏细菌数,分析疫苗保护效果。结果筛选出布氏菌疫苗效力评价感染用布氏菌株,该菌株的皮下最小感染剂量为300 CFU,感染后4周动物脾脏细菌数达到较高且稳定水平。布氏菌活疫苗免疫小鼠后能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免疫剂量与保护力水平之间有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建立了布氏菌疫苗效力评价小鼠模型,为新型布氏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人中段尿和血液中分离细菌和念珠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和K—B法鉴定。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药敏。结果分离于中段尿的1063株病原菌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39.6%)、粪肠球菌(9.2%)、肺炎型肺炎克雷伯菌(8.2%)、念珠菌属(11.6%);G-杆菌中耐药率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念珠菌中两性霉素B和制菌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对其他药物也均低于10%。分离于血液的543株病原菌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6.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铜绿假单胞菌(11.6%)、肺炎型肺炎克雷伯菌(8.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6%);G-杆菌中耐药率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氨曲南;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应重视对怀疑泌尿系感染和败血症的病人进行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采用一种新的引流、给药方法对避免胞必佳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难治性中-大量胸腔积液过程中包裹性积液形成的价值。方法:对28例非小细胞肺癌所致中-大量胸腔积液,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引流尽液体注药后仅6 h即再次引流、注药,如此反复至胸水控制。结果:28例患者中,CR 12例(42.86%),PR 9例(32.14%),NC 7例(25%),总有效率75%。无包裹性积液产生,不良反应主要为胸痛及发热。结论:采用胸水引流尽后注射胞必佳,注药6 h后即再次引流,如此反复致胸水控制的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所致中-大量难治性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并可有效避免包裹性积液的产生。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系统高效制备人乳头瘤病毒(HPV)16晚期蛋白L1病毒样颗粒(VLPs)。方法构建HPV16L1基因序列优化前后的PET30aHPV16L1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两步层析方法纯化HPV16L1蛋白;电镜下观察纯化产物形成VLPs的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大肠杆菌工程菌,高效可溶表达(目的蛋白约占总蛋白的38%)并纯化HPV16L1蛋白,纯度达95%以上,电镜下观察,发现纯化后的目的蛋白为直径50 nm左右,形态与天然病毒颗粒高度相似。结论在大肠杆菌原核系统中高效、简易地制备了HPV16L1VLPs,为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检测布氏菌活疫苗免疫小鼠产生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及保护力,对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皮下免疫布氏活疫苗,免疫4周后分离血清及脾脏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免疫动物血清中总IgG抗体,抗体亚类IgG1及IgG2a;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IL-4的脾脏淋巴细胞数目,以及用ELISA方法检测体外再刺激后小鼠脾细胞分泌IFN-γ、IL-4的细胞因子水平;用羊布氏菌弱毒株M5攻击免疫动物,通过脾脏细菌计数评价布氏活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用ELISA法检测到免疫布氏活苗的小鼠体内有特异性抗体产生;ELISPOT可检测到较高的分泌IFN-γ脾脏淋巴细胞数目,ELISA方法可检测到较高的IFN-γ水平,表明布氏活疫苗主要诱导Th1型免疫应答;通过布氏活疫苗保护力分析,表明该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结论布氏疫苗采用注射免疫途径是可行的,免疫后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谱,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鉴定和Kirby-Bauer法。数据分析用WHONET5.4软件。结果:共分离出3 094株细菌,前3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1.2%)、大肠埃希菌(11.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4%)。肠杆菌科耐药率<10%的为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非发酵菌耐药率<10%的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47.5%和55.6%。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率为52.1%和74.8%。结论:本院细菌耐药率居高不下,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腹腔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的S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70~230(平均185)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7~72(平均32)h,住院时间9~14(平均11)d,出血量30~120(平均60)ml,切口平均长度5.4cm。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评定:正常26例(76.5%),基本正常7例(20.5%),不正常1例(3%)。结论腹腔镜下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治疗STC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