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89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4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63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218篇 |
内科学 | 171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44篇 |
外科学 | 73篇 |
综合类 | 267篇 |
预防医学 | 158篇 |
眼科学 | 77篇 |
药学 | 136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01篇 |
肿瘤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107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伐他汀对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作用差异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搜集脑梗死或TIA患者80例经彩色B超示具有颈内动脉斑块40例为A组,椎动脉斑块40例为B组,均服用辛伐他汀进行了1年临床观察随访,对其作用差异性进行相关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年龄56—78岁,均有过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两组患者均采用辛伐他汀20mg q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年,以1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观察颈内动脉斑块组(A组)、椎动脉斑块(B组)1年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百分率,统计学方差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性。结论通过对有过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患者同时伴有颈内动脉斑块或椎动脉斑块进行口服辛伐他汀稳定动脉斑块治疗,1年临床观察随访,颈内动脉斑块组和椎动脉斑块组两者之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百分率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3.
脑动脉硬化症中医临床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过临床观察并通过相关统计学分析探讨血液流变学、血脂、经颅多普勒动脉指数(PI值)、脑电图、眼底镜检查与脑动脉硬化症(CAS)中医临床分型各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入院或门诊脑动脉硬化症患者根据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及中医辨证量表法分型标准进行诊断、中医分型及评分。空腹分别做血液流变学、血脂,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PI值)、脑电图、眼底镜检查。结果各型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较正常值或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各型与相关临床辅助检查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背景:前期工作应用体外循环加压灌注治疗缺血病变,建立下肢侧支循环的同时,通过增多下肢血流灌注量改善肢体远端微循环,该项技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目的:通过设计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动物模型,从力学与化学信号传导机制来阐述体外循环加压灌注技术重建肢体微循环的作用原理。方法:24只巴马小型猪(均建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体外循环灌注治疗组(正常肢体平均动脉压灌注)(常压灌注组)、体外循环加压灌注治疗组(2倍平均动脉压灌注)(加压灌注组),分别于模型建立成功、灌注30min,1h,2h,5h,7h等6个时间点测定4组实验动物的肢体血流量,抽取实验动物动脉血运用ELISA法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含量测定;实验结束2周后,取右后肢胫前肌组织,于病理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毛细血管密度;实验结束后取4组实验动物右后肢胫前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结论:(1)加压灌注组在灌注7 h后,其皮肤血流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危险因素,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情况,以便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听力残疾发生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2862例于本院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出生后3~5天新生儿进行初筛,单耳不通过即为不通过,不通过者均经两次以上重复测试,在筛查的同时,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新生儿的性别、母亲妊娠史、产式、胎龄、新生儿体重、母亲年龄及产妇民族等因素进行调查,以了解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862例新生儿出生后均于3~5天内完成TEOAE筛查,其中首次筛查通过2408例,占比84.14%,未通过454例,占比15.86%;头胎、小于37周不足月新生儿、体重低于2500克新生儿及产妇大于35周岁均是导致婴幼儿未通过听力筛查的高危因素.结论:高危新生儿是听力障碍的高发人群,因此,应加强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尽早发现听力障碍,尽早进行医学干预,并做好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达卡气单胞菌的特点、致病性及该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及耐药性。方法 报告1例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达卡气单胞菌感染的脓毒性休克致死病例,整理患者临床资料并回顾文献。结果 患者男,69岁,既往胃恶性肿瘤及肾肿瘤手术史,此次系“乏力3 d,发热咳嗽2 d,加重伴闷喘半天”入院,入院时存在呼吸衰竭及酸中毒,胸部CT斑片状高密度影,考虑为脓毒症,治疗上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辅以呼吸循环支持治疗,肺泡灌洗液送检相关病原学检查,但本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细菌培养结果未出即临床死亡,后基因测序结果提示达卡气单胞菌。文献回顾纳入3例患者,均短时间内死亡,且均通过基因测序检出该菌。达卡气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水生环境中,侵袭性强,致死率高。结论 达卡气单胞菌感染病情凶险,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基因测序能有效鉴别该菌,治疗上需谨慎选择抗生素,该菌感染预后差,目前该菌已出现多种耐药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每年接受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 ion PCI)术的人数已经超过30万[1],相比日益增长的冠心病发病人群,将来这一数字有可能会以几何级数迅速增长。对于心血管内科临床研究生而言,认真学习冠心病介入诊疗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践已经成为临床必修课的主要课程之一,为此,规范心血管内科临床研究生冠心病介入诊疗操作,提高他们的冠心病介入诊疗的认识,是培养高层次心血管内科人才的关键环节。我们把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并发症的临床特点,研究对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将该研究中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并发皮肤病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维持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法,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指导,以2个月为一个观察期,对护理结果进行评判、统计疗效。结果护理组患者的皮肤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对照组患者的皮肤并发症情况没有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的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对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肤并发症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