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目的:通过体外观察2μm激光对犬前列腺组织的汽化重量与消耗激光能量之间的关系,探讨计算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手术中组织汽化重量的有效方法,并且观察2μm激光在不同功率及不同操作方式下的热损伤深度的变化。方法:从非相关试验死亡的成年混血狗摘取新鲜前列腺组织标本20例,共分成4组,每组5例。在37℃生理盐水持续冲洗的环境中,Revolix2μm激光通过自制手持式激光操作件分别在40w和70w功率下以汽化切割和单纯汽化的方式处理标本,处理前后组织重量差即为汽化的组织重量,术后记录消耗的激光能量和激光累计发射时间。分析汽化的组织重量与消耗的激光能量之间的相关性。术后的前列腺组织经苏木精一伊红(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随着能量从40w增加到70w,汽化切割组的汽化效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但是单纯汽化组的汽化效能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70w功率下,汽化的组织重量与消耗的激光能量呈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868,P=0.001)。相同操作方式下,40w和70w产生的热凝固层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功率下,单纯汽化组的热凝固层深度〉汽化切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体外模拟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手术情况下,通过消耗的激光能量可以计算出被汽化的前列腺组织重量;相同操作方式下,2μm激光输出功率的大小不影响热损伤的深度;相同功率下,单纯汽化相比汽化切割会加深2μm激光的热损伤,但仍在手术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32.
淀粉样变疾病是一种淀粉样变纤维沉积于细胞间所导致的疾病.1854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首先引用植物学中的“amyloid”来命名他发现的沉积在细胞外、能与碘和硫酸双重反应的物质.下尿路淀粉样变疾病因无特异临床表现和简便的诊断方法,因此目前对其了解较少.近年有人认为其实际发生率远高于临床观察到的发生率,且可能是很多疾病的发展终点.现结合相关文献将下尿路淀粉样变病的发病机制、发病情况、诊断治疗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对飞行人员泌尿系结石作病因学回顾性研究,探讨飞行环境、饮食等因素对飞行人员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旨在降低飞行人员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并针对高危因素给予预防性的生活指导。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制作规范化问卷表,对45例曾患泌尿系结石的男性飞行人员以及与其1:2配对对照的同单位健康飞行人员和地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随访,运用逻辑回归分析其在飞行、训练、饮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每日饮水量与泌尿系结石的发生有相关性,每日饮水量<1 200ml为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3.234;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与泌尿系结石的发生有相关性,每日蛋白质摄入量>90g为泌尿系结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2.205;饮酒与否及饮酒量与肾结石的发生无关;饮水的种类以茶或白开水为主也与肾结石无相关性。结论:飞行人员泌尿系结石发病风险与每日饮水量成负相关,与动物蛋白质摄入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顺行球囊扩张结合内切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我院采用经皮腔内顺行球囊扩张结合内切开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2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行随访。结果患者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1~71岁,平均(39±10.5)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原发性UPJO 18例(合并肾结石12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结石开放取石术后1例,开放肾盂成形术后1例,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后1例,狭窄段长度均不超过2cm。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纳入随访,其中原发性UPJO患者12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术后患者2例,开放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1例,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后1例,开放肾盂成形术后1例,术后随访7~31月,未见复发。结论经皮腔内顺行球囊扩张结合内切开术是治疗UPJO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微创、患者耐受度好、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可有选择性地作为治疗UPJO的初始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6.
阴囊特发性坏疽起病急 ,发病快 ,病死率高 ,治疗困难 ,目前抗生素及支持疗法在临床上虽然得到及时的应用 ,病死率较以前有明显下降 ,但如何及时修复缺损的创面 ,早期恢复活动 ,对老年体弱的患者 ,非常重要。下面介绍一种早期创面的修复方法。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患者 ,80岁。因阴囊肿痛 1周 ,寒战高热 3d ,神志不清半天于 1 992年 8月 6日入院。体检 :患者急性重病容 ,神志浅昏迷 ,T 40 .5℃ ,P 1 2 0次 /min ,BP 90 / 60mmHg( 1mmHg =0 .1 33kPa)。呼吸急促 ,呼吸音粗。腹部轻度胀气。阴囊会阴部皮肤肿胀 ,潮湿 ,呈紫黑色 ,触…  相似文献   
37.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的疗效 ,并探讨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处理要点。 方法 分析9例经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和 2 0例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经后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放性手术组 (P <0 .0 5 )。 结论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疼痛轻的优点 ,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究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其对血清学标志物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340例疑似HBV感染患者,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为金标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CMI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观察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血清学标志物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变异系数(CV),分析CMIA法对HBV感染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 340例疑似HBV感染患者中检出211例乙型肝炎,CMIA法检出220例,ELISA法检出174例,CMIA法检测HBV感染的准确率、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ELISA法检测(P<0.05);CMI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HBsAg、抗-HBs、抗-HBc、抗-HBe、HBeAg的CV值低于ELISA法检测(P<0.05);CMIA法检测HBV感染血清HBsAg、抗-HBs、抗-HBc、抗-HBe、HBeAg的阳性率与ELISA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肾移植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治经验和教训.其中6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出血,5例移植肾内动脉痉挛,3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结果 6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出血患者中3例为术后动脉吻合口出血,及时手术探查缝扎止血;另3例为感染性髂外动脉与肾动脉端-侧吻合口出血,其3例均切除移植肾,修剪受损血管壁,其中2例采用自体髂内动脉片修补于髂外动脉缺损处,1例修剪受感染的血管壁后,用游离切取相应长度的自体髂内动脉段串接于髂外动脉远、近端之间,治疗效果满意.5例患者移植肾内动脉痉挛,术中给予抗痉挛处理后移植肾由暗红、质地软转为饱满红润.3例移植肾动血栓形成,1例确诊后立即手术切开肾动脉取出栓子,2例采用溶栓治疗,其3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和内支架置放术,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肾功能正常.结论 肾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只要诊断准确、处理及时,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1年6月收治的9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复习并讨论。结果9例患者的肿瘤直径为2.5~7.0am,中位直径4.2em;位于左肾6例、右肾3例,肾上、中、下极各3例。术前均诊断为肾癌,8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均位于肾实质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大体标本特点为肿瘤,包膜完整,切面呈淡黄或棕黄色,均质,未见明显出血坏死灶及瘢痕样病灶。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特征不明显,是易被误诊的一种较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