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脱毒后阿片类依赖者人格特征及人格障碍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脱毒后阿片类依赖者人格维度、特质层面的特点以及人格障碍的类型特征。方法:采用大五人格个性调查表(NEO-PI-R)及人格诊断问卷(PDQ^+4)对52例(最后纳入分析为45例)首次住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版中关于阿片类依赖的诊断标准,且阿片类戒断2周以上的阿片类依赖者的人格特征和人格障碍倾向进行评定,并与正常人(n=45)进行比较。结果:脱毒后阿片类依赖者在NEO-PI-R上呈现高神经质(103.18&;#177;21.4.3)和低严谨性分(115.09&;#177;14.27),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9.931,0.126;P=0.002,0.051);在焦虑(16.47&;#177;4.93)、抑郁(19.22&;#177;5.34)、冲动性(16.49&;#177;4.25)、脆弱性(17.77&;#177;5.19)、自我肯定性(12.31&;#177;4.70)、兴奋追寻(19.69&;#177;5.75)、行动(12.91&;#177;3.00)、观念(16.31&;#177;6.39)、自律性(19.49&;#177;4.34)特质层面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121~19.818,P=0.000-0.082);在PDQ“的边缘型(4.71&;#177;1.95)、反社会型(3.20&;#177;1.69)、回避型(5.18&;#177;1.97)、被动攻击型(5.18&;#177;1.97)、抑郁型(3.76&;#177;1.81)、分裂性(3.22&;#177;1.88)人格障碍类型方面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014-32.580;P=0.000~0.028);人格障碍阳性率较高的为反社会型(60%)、边缘型(53%)、回避型(47%)。结论:脱毒后阿片类依赖者和正常人的特质人格模型及特质水平存在差异,反社会型及边缘型人格障碍较多见。  相似文献   
72.
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细胞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与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治疗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心理对肿瘤的影响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及免疫调节来实现的,对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细胞免疫及机制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3.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职业应激及心身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病理早产儿2岁时社会性和情绪发展.方法 对2009至2011年在西安市儿童医院体检的2岁本市常住376例幼儿父母完成标化的中国幼儿社会情绪发展评估及自拟的社会人口学问卷,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岁时病理早产儿组与对照组社会性和情绪问题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9,P<0.05),内隐维度域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P<0.05);失调维度域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P<0.05);能力维度域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P<0.05);外显维度域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理早产儿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情绪问题,提示有高危因素儿童的心理卫生保健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SNAP-25)基因3端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8636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连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30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析SNAP-25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结果 ①患者组与对照组rs8636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频数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X~2=2.69,v=1,P>0.05;X~2=2.52,v=1,P>0.05).②患者组与对照组SNAP-25基因rs8636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4,P<0.05;X~2=7.033,P<0.05);③患者组C/C基因型频率(65.0%)和C等位基因频率(79.7%)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48,P<0.05;OR=1.50);患者组T/T基因型频率(5.7%)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3,P>0.05).结论 SNAP-25基因rs8636多态性位点与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关联.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分别作为内外两种调节方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生存质量量表等工具对全国不同地区6家三甲医院的283名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人口统计学变量不能预测糖耐量异常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结论:情绪障碍、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在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77.
安眠药依赖是药物依赖的一种,现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于1958年8月至1986年9月间诊断为安眠药依赖的32例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为25至56岁,平均为38.6岁。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金玉康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活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入选293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45例和对照组148例,分别口服金玉康胶囊600 mg·d-1或盐酸氟西汀片20 mg·d-1,疗程均为6周。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基线以及治疗不同阶段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anxiety,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评分,以HAMD17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的HAMD17总分与基线相比均明显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HAMD减分率接近,分别为55.77%和59.95%;以HAMD17减分率判断有效率,两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相当;体重在治疗结束时金玉康组较基线有所增加而氟西汀组没有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14,P=0.026)。结论:金玉康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9.
扎来普隆胶囊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国产Ⅱ类新药扎来普隆胶囊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可调整研究.入选229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08例和对照组111例,分别口服扎来普隆胶囊5~10mg·d-1或佐匹克隆片7.5~15mg·d-1,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两组较基线均显著减少(P<0.01);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2.41%,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8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分析显示两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口干、头昏、口苦、恶心、头痛,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扎来普隆胶囊治疗睡眠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4~6岁儿童11年前后行为问题的变化情况,为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7年10月和2018年10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西安市东、西、南、北郊区及城中区各选择1所幼儿园,对在园的所有4~6岁儿童采用《Achenlach 4~16岁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CBCL)进行问卷调查。对选取的幼儿园分别于2007年10月、2018年10月各进行了1次调查,两次调查的幼儿园相同。问卷由儿童家长知情同意后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和2018年调查结果显示:1)4~5岁男童幼稚不成熟(2.36% vs. 0.23%)、性问题因子异常率(7.26% vs. 18.85%)2018年均高于2007年(χ2=8.041,28.429,P<0.05);其他因子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问题总异常率2018年(24.1%)高于2007年(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2,P<0.05)。2)4~5岁女童抑郁因子异常率2018年高于2007年,分裂样、社交退缩、性问题3个因子异常率2018年均低于2007年;行为问题总异常率2018年(30.3%)显著低于2007年(37.5%)(χ2=4.739,P=0.029)。3)6岁男童交往不良异常率2018年(1.96%)显著低于2007年(14.29%)(χ2=5.158,P<0.05);6岁女童的所有行为因子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儿童行为问题总异常率11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6岁儿童各年龄段行为问题异常率变化11年前后有所不同。行为异常率4~5岁男童11年后增高,女童降低;6岁儿童的行为异常率变化不大。提示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应根据儿童年龄、性别的行为特点,在教养过程中给予积极干预,促进儿童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