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福氏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2007~2011年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4岁腹泻患儿粪便分离的福氏志贺氏菌122株,采用纸片扩散检测其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后对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2株福氏志贺氏菌以F2a为主,占65.6%.122株志贺氏菌属对14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呈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0%,对复方磺胺、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分别为88.9%、88.6%和82.2%,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74.7%、66.2%,对环丙沙星、氨曲南、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2.4%、22.3%和11.6%,对亚胺培南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儿童福氏志贺氏菌属对某些抗生素产生耐药,而耐药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5例乳腺癌患者、35例同期乳腺良性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 A、Ig G、Ig M含量。结果乳腺癌患者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血CD3+、CD4+及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g G、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g A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改变与癌症组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CD4+/CD8+比值越低,CD8+、Ig G、Ig M水平越高,Ⅱ期与Ⅲ期、Ⅳ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3.
高春燕  刘树平  高庆双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56-6157,6159
目的 研究唐山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对2008~2009年来某院就诊及住院患儿大便进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90份粪便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6株,检出率为9.66%.其中沙门菌属28株(32.6%),致病性大肠杆菌17株(19.8%),志贺菌属14株(14.3%),奇异变形杆菌11株(12.8%),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8.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株(5.8%),铜绿假单胞菌4株(4.7%);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很高,呈多元耐药.沙门菌属明显低于志贺菌属,但有上升趋势;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明显低于其他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的耐药性很高.结论 唐山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是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奇异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应根据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为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福氏志贺菌的耐药特征,明确其所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和菌株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作ESBLs确证试验;对产ESBLs的菌株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MICs;用PCR扩增ESBLs基因并测序;通过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用纸片扩散法检出具有ESLBs表型的19菌株株,经琼脂稀释法检测,同样具有ESBLs表型。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不敏感率为95%~100%,对其它药物敏感率均在84%以上。其型别主要为CTX-M-14、CTX-M-3、CTX-M-57和TEM-1。 同源性分析19株福氏志贺菌分为4个克隆系。结论 唐山地区儿童福氏志贺菌呈多重耐药,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有增加趋势,所携带基因型主要为CTX-M-14,首次检出CTX-M-57基因型。唐山地区存在遗传紧密相关的福氏志贺菌流行克隆,也存在不相关克隆。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介素6(IL-6)动态变化及其对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卵巢癌患者65例、3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取卵巢癌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及血浆,用胶乳凝集法测定血浆中的D-二聚体、FIB含量,用ELISA法测定IL-6水平。结果:卵巢癌患者FIB、IL-6、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肿瘤患者FIB、IL-6、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癌症组FIB、IL-6、D-二聚体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递增,相关性分析表明,FIB与IL-6、D-二聚体呈正相关(r=0.31,r=0.56)。结论:FIB、IL-6、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分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6.
微量元素与孕妇和胎儿健康密切相关.而围生期是一个漫长、重要、复杂的生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量元素在体内升高或降低都将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1].为了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应了解孕妇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孕妇及时合理补充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或降低有害元素含量提供依据.为此,笔者对768例孕妇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流产常发生在同一妊娠月份,约占妊娠总数1%~3%[1]。近年来,基础免疫学及免疫遗传学研究有了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免疫异常确实为RSA的重要原因之一,40%的RSA与免疫异常有关,以早孕流产较多见。为探讨细胞因子免疫平衡状态对RSA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对RSA患者检测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了细胞因子免疫平衡状态,现报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腹泻患儿血中锌含量的变化。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124例腹泻患儿和145例健康儿童血锌(Zn)含量。结果腹泻患儿血锌含量为(51.75±14.54)μmol/L,健康儿童血锌含量为(69.67±18.47)μmol/L,腹泻患儿童血锌(Zn)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泻患儿血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应对腹泻患儿进行血锌含量的测定,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唐山市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HRV)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9年3月腹泻病患儿粪便标本2413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2413份标本中,阳性率为25.20%,其中<2岁患儿占87.66%;男性标本共1362例,阳性率38.11%;女性标本1051例,阳性率37.16%。结论 HRV是唐山地区儿童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2岁儿童是HRV感染腹泻的易感人群,应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发病急性期全血锌水平与正常儿童的区别,充分认识缺锌对儿童的危害和合理补锌的必要性。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4 362例和健康儿童4 560例血锌含量。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明显低于同龄健康儿童血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患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锌的水平降低,大多数轮状病毒患儿处于缺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