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6篇 |
免费 | 305篇 |
国内免费 | 1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篇 |
儿科学 | 77篇 |
妇产科学 | 39篇 |
基础医学 | 186篇 |
口腔科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688篇 |
内科学 | 340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64篇 |
特种医学 | 142篇 |
外科学 | 257篇 |
综合类 | 1317篇 |
预防医学 | 504篇 |
眼科学 | 65篇 |
药学 | 626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486篇 |
肿瘤学 | 2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86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117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231篇 |
2013年 | 215篇 |
2012年 | 284篇 |
2011年 | 264篇 |
2010年 | 281篇 |
2009年 | 290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254篇 |
2006年 | 226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234篇 |
2003年 | 203篇 |
2002年 | 147篇 |
2001年 | 138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61篇 |
1995年 | 76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40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探究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特征性变化。
方法:收集2018-01/2020-12在我院就诊的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4例为外斜视,16例为内斜视),同时收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散瞳状态下检查mfERG,记录P1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
结果:斜视组弱视眼多焦视网膜电图P1波振幅密度与対侧眼相比第一环(P=0.001),第二环(P<0.001),第三环(P=0.001),第四环(P=0.009),第五环(P=0.026)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第一环(P=0.033),第二环(P=0.002),第三环(P<0.001),第四环(P=0.014)明显降低; 斜视组弱视眼潜伏期与対侧眼相比第一环(P=0.017)、第二环(P=0.001)有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第二环(P=0.007)明显缩短。
结论:斜视性弱视伴偏中心注视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P1波振幅密度越靠近黄斑中心凹下降越多,且与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相比下降更多。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对内毒素性脑损伤大鼠CD14和TLR4mRNA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内毒素性脑损伤模型组(LPS组),低剂量戊乙奎醚干预组(PL组),高剂量戊乙奎醚干预组(PH组)4组,每组各10只,实验大鼠注射内毒素4h后处死,留取脑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RT PCR法检测CD 14和TLR4 mRNA表达,ELISA法测定TNF a的含量。结果 光镜下LPS组脑细胞损伤严重,PL组、PH组与LPS组对比脑损伤减轻。与NS组相比较,LPS组、PL组及PL组脑组织TLR4和CD14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L组和PH组脑组织TLR4和CD14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PL组比较,PH组TLR4和CD14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NS组相比较,TNF α含量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PL组和PH组脑组织TNF α含量降低(P<005);与PL组比较,PH组TNF α降低(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内毒素的脑损伤,机制可能与降低CD14及TLR4mRNA的表达,阻断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减轻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比较子痫前期产妇和正常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差别。方法:收集30例正常妊娠和30例子痫前期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标本,采用石英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两组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中的多种脂肪酸成分并对其中5种PUFA[亚油酸(LA)、亚麻酸(ALA)、花生四烯酸(AA)、二十二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绝对含量和百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子痫前期组产妇血中AA和DHA的绝对含量较正常妊娠组产妇高(P<0. 05),但其百分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产妇血中LA的百分含量在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低(P<0. 05)。胎盘中AA/DHA的比值在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产妇高(P<0. 05),胎盘中ALA的百分含量在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高(P<0. 05);脐血中LA的百分含量在子痫前期组较正常妊娠组高(P<0. 05)。结论:子痫前期产妇血液、胎盘和脐血中PUFA的含量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特定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同时弥补其潜在的安全风险评价空缺,以大宗常用中药材苦参为例,深入了解重金属在原药材中的污染水平及其在不同类型制剂中的残留情况,并对服用该药材的潜在危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该研究对评价及提高中药质量及安全方面给出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及借鉴价值。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了不同产地苦参中铬(Cr)、镍(Ni)、铅(Pb)、镉(Cd)、汞(Hg)、砷(As)、铜(Cu)及锌(Zn)8类有害元素的含量;基于苦参不同提取工艺及人体外消化模型,分别模拟苦参的水提液与醇提液制剂及原粉等3种主要的入药模式,测定其中重金属的转移率,同时使用人体日暴露量及靶标危害系数法(THQ)分别对苦参的重金属健康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最终给出特定类型苦参药材中各重金属的最大残留限量推荐值。结果 在国际重金属限量标准对比下,12 批苦参中6批 As 超标,1 批 Cd 超标,不合格率为 66.76%。然而,水提取工艺对Ni,Cu,As,Zn,Hg及Pb元素具有较高的脱除能力,且醇提工艺可特异性的脱除Cd元素。三种入药方式下THQ总值均低于各项重金属的THQ标准值,而苦参重金属MRL理论值与中国药典MRL值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通过研究不同产地苦参中重金属的残留情况及其在不同入药方式下的转移利率发现:苦参药材经提取后,由重金属导致的健康风险等级降低,因此针对不同类型药材中重金属的最大限量值的制定有待进一步修改,本研究为特定类型药材的风险等级评估提供了实验基础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部队营区腺病毒流行特征、发病特点。 方法 收集西藏军区总医院收治的2016年11月~2018年2月以呼吸道疾病起病的698例部队患者,收集咽拭子进行腺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分型,观察发病比例。并对腺病毒患者季节分布、人群特点等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症状、治疗方案进行归纳分析。最后对急性发病期部队营区内500例无急性呼吸道疾病症状人员进行抽样检测腺病毒隐匿性感染情况。 结果 腺病毒感染占以急性呼吸道疾病起病患者的50.7%(354/698),其中55型占92.6%,发病主要集中在12、1、2月份(85.0%),18~22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82.7%),战士占853%,干部占147%。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39.1±0.8℃)、咳嗽(96.3%)、咽痛(95.2%)、肌肉酸痛乏力(64.1%),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以正常[(4~10)×109/L]或升高(>10×109/L)为主, CT示肺部病变多为下肺野渗出性。接受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皆好转。500例无症状人员中,隐匿性腺病毒概率为10.0%。结论 近两年来高原地区部队营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腺病毒55型为主,起病急,传染性强,好发于冬季,以青年战士为主,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皆治愈,为控制部队腺病毒疫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新式剖宫产术因其安全、简便、快捷、美观等特点现已有逐渐替代传统剖宫产的趋势.本文收集1999年4月至7月开展的新式剖宫产100例,并与同期传统剖宫产10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冠脉血流及左心室重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冠脉血流及左心室重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冠脉血流及左心室重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明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0.
邱明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0,2(2):14-17, 54-55
本文提出中药材和中药制品的质量标准规范和控制是保证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根本。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建议建立中药质量标准规范控制实验室,可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重组或整合而成。本文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