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普通外科手术中,磁吻合技术以操作简便、吻合迅速、对位准确、吻合质量确定、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备受关注,但磁材料留置体内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生物可降解纳米磁性复合材料有望解决此问题。 目的:研制适用于外科吻合用的生物可降解纳米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并评价其主要磁性能、体外降解性能。 方法: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钕铁硼微粒,以溶剂挥发法将纳米钕铁硼微粒与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含量分别为2.5%、5%、7.5%、10%、20%、30%、40%、50%),在特定温度(60,80,100,120,140 ℃)、压力(6,8,10,12,14 MPa)条件下,以温压成型工艺压制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检测其最大磁能积。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恒温振荡浸泡法进行生物可降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聚乳酸与羟基乙酸摩尔比分别为90/10、70/20、50/50)体外降解实验,扫描电镜观察磁体降解前后显微形态结构变化及降解时间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摩尔比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生物可降解纳米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的磁性能在一定范围内与纳米钕铁硼微粒含量、成型温度及成型压力呈正比,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含量呈反比。在工艺参数为温度120 ℃、压力12 MP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含量为5%时其磁性能最佳,最大磁能积为45 kJ/m3。生物可降解纳米钕铁硼磁性复合材料在体外的降解过程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内部组分的摩尔比密切相关,降解时间与聚乳酸含量呈正比,与羟基乙酸含量呈反比,聚乳酸与羟基乙酸摩尔比90/10、70/20、50/50组的降解高峰期分别为8,6,4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2.
生牛乳中致病菌污染状况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生牛乳中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EHEC O157:H7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方法:对采集的生牛乳样品进行致病菌检验并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71份牛乳样品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沙门菌4株,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EHEC O157:H7,总检出率为17.54%。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0种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以青霉素为最,达88.46%。结论: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较重,其次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将46例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22例)和缬沙坦组(24例);治疗3个月~5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均有改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均显著提高(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显著缩短(P<0.0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普利组治疗后PRA、AngⅡ、ALD水平无变化,缬沙坦组AngⅡ水平升高(P<0.05),ALD水平降低(P<0.01);两组病人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相近.必要时可作为依那普利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94.
消融房室结慢径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但AVNRT消融终点标准意见不尽一致.本文分析163例AVNRT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电生理特征及慢径消融时的心电改变,并对其消融的终点标准、消融方法学及并发症预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5.
五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心电图的类型有:①R波降低。②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无过渡趋向。③合并室壁激动顺序异常。④单纯T波倒置。⑤一过性U波倒置。原因有梗死面积过小、梗死面积过大而异常向量相互抵消、合并室壁激动异常、心电图描记过早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要对可疑病例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动态观察,同时监测心肌坏死生化标记物,以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96.
本文依据急性下壁和/或后壁心梗伴胸导 ST 段的变化,将病例分为两组。A 组27例胸导联 ST 段无明显改变;B 组15例为2个胸导联以上 ST 抬高≥0.2mV。结果显示:B组较 A 组 QRS 记分及 GOT 峰值明显增高(P<0.01);住院期间 B 组较 A 组严重合并症、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及死亡率均增高。本文提示伴对应胸导联 ST 段抬高的急性下壁和/或后壁心梗属高危亚组。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多支血管病变及病变血管通过侧支循环发生“盗血”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97.
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塞高危亚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心电图变化为依据,分析急性下璧和(或)正后璧心肌梗塞高危亚组的临床特点。结果表明,本组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近期预后较差,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8.
99.
不同直径羟基磷灰石纳米颗粒对成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喷涂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HA)涂层表面2种不同直径纳米颗粒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及功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乳鼠颅骨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具有2种直径范围纳米颗粒的HA涂层表面(Ⅰ组:20~40 nm,Ⅱ组:70~100 nm),并以无纳米颗粒HA涂层作对照,扫描电镜下观察涂层表面形态以及细胞贴附情况;采用MTT法、PNPP法和考马斯亮蓝蛋白含量检测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细胞总蛋白含量,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q检验(SNK).结果:细胞在HA涂层表面生长良好,MTT法测量显示,6d和8d时,Ⅰ组和Ⅱ组涂层表面细胞增殖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LP活性测量显示,5d和10d时,2组涂层表面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培养过程的进行,15d和20d时,Ⅰ组涂层表面细胞显著高于Ⅱ组涂层表面细胞(P<0.05);蛋白含量检测表明,Ⅰ组涂层表面细胞自5d至20d始终高于Ⅱ组涂层表面细胞(P<0.05).结论:HA涂层表面纳米颗粒的直径可以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功能代谢,颗粒直径接近体内骨组织HA纳米晶体的涂层,生物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牙种植过程中,收集自体骨即刻移植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选择14例牙种植患者,植入25颗种植体时发生17处骨缺损,其中开窗式骨缺损9处,烦(舌)侧种植体颈部暴露8处。在牙种植窝制备过程中,应用自制的集骨器收集随冷却水流出的骨屑,并将其即刻移植或与Bio—oss混合后移植修复骨缺损。结果:牙种植术后3-6个月,原缺损处局部形态饱满,X线片示种植体与周围牙槽骨形成良好的骨结合,二期手术时见缺损处巳覆盖成熟骨质,移植骨成活良好。结论:应用自制集骨器获得的收集骨修复种植体周围小型骨缺损,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