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6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有关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2例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25例,女97例,平均年龄63.1岁(27~82岁),平均随访3.6年.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性别、年龄、肥胖程度、关节原发病(是否为免疫相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关节内注射类固醇类消炎药史、假体类型、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发热(> 38 ℃)持续时间、术后1 d血色素13项临床因素与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置换后发生感染9例,发生率为7.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与感染相关的因素中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伤口引流量多及术后发热持续状态长者,置换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分别增加到5.823,10.561,7.757倍(P < 0.05).提示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术后发热持续状态是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surgical navigation for localiz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femoral stem component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nethods In the hypothesized space, 3-D images of femoral stem were reconstructed. The coronal, sagittal and horizontal axes and scale divis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displacement and rotation of the stem. Matching between the stem and its 3-D images was performed while the stem was moved in various distances and angles on the digital motion-platform. Then the actual change in the position of the implant and the caleulativ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avigation system we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Results The mean difference in displacement between the measurements and the actual changes was (1.01 ±0.47) mm, and the mean difference in the measured and actual angles was 1.09°±0.62°. The duplicate test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0.238, P > 0.05). Conclusion Precise placement of the stem in the desired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the navigation system in th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相似文献
83.
硅胶支架S型皮瓣乳头重建实验作者单位:510120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陈小萱马若凡王敬文乳房重建术发展至今已日趋完善,而乳头是作为一个完整乳房不可忽略的部分,所以乳头重建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乳头重建术的成功与否应有三条评价标准:①具...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术后疗效。方法对本组2001年1月到2011年6月间收治的7例髋关节的滑膜软骨瘤病例因应病变程度差异分别采用关节镜或开放手术下关节滑膜切除,游离体清除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等治疗手段,就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术后疗效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2例滑膜病变及游离体局限者采取关节镜下手术,2例关节内游离体分布及滑膜病变较为广泛行开放手术清理,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9.3分(42~56分)改善为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9.5分(86~92分),髋关节活动未再有弹响或交锁情况。上述4例,就骨关节炎进展作评估,采用Kellgren和Lawrence评级,术前1级者2例,末次随访评级均维持1级;术前2级者2例中1例末次随访升至3级。另3例合并严重骨性关节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4.3分(32~36分),末次随访评分平均90.3分(88~92分)。结论认真地辨析病例特点,完善的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因应实际选择不同术式,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易发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2年12月来所进行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共141例(151侧),年龄22~86岁,男66例,女75例,因股骨头坏死致手术64例,因股骨头/颈骨折者47例,其他30例,均采用后外侧切口。结果其中发生关节脱位7例(男3例,女4例),发生率2%。初次脱位时间于术后4天至半年不等。单次脱位5例,多次脱位2例,均为后脱位。保守治疗6例(10次),闭合手法复位成功;手术治疗2例(2次),1例术后1周发现脱位需手术切开复位并调整臼杯位置,1例手术松解软组织方可复位。结论手术避免假体安放不当及软组织失衡,术后正确护理可降低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者行关节手术治疗时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12月到2009年6月,在血液内科的配合下,6例男性血友病患者成功施行了关节手术(4例膝关节关节镜手术,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髋关节离断术)。在围手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予以补充凝血因子,并按需补充冷沉淀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术前及术后2周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程度采用KSS或HSS评分。结果4例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2周KSS临床评分(77.75±10.29)分,功能评分(68.75±9.37)分;1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两周HSS评分为66分。结论对骨科血友病患者行关节手术治疗,若在围手术期将血中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维持在止血水平,同时给以足够的对症支持治疗,那么手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方法,研究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髋臼外上缘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增加臼杯假体包容对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骨盆为实验对象,用螺旋CT做全长连续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建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盆模型。在计算机环境中对重建模型进行髋臼外上缘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并臼杯植入的模拟手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重建模型进行有限元网格化及力学分析。结果髋臼植骨重建后,臼杯置入无需突破髋臼底,髋臼外上缘得到植骨块的包容覆盖,臼杯接触面积增大,单位面积所受应力相对较少,应力集中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植骨块及原髋臼外上缘区域承担了臼杯较多的应力。结论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使骨床与臼杯接触面积较大,单位面积所受应力较小且均匀,有利于臼杯的稳定,植骨块承担了臼杯较多的应力,若臼杯外上缘外露面积过大,而过多的靠植骨块来弥补骨床的覆盖,使植骨块所受应力过大则臼杯松动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数字化术前模板在提高全髋关节置换精确性的应用价值,比较研究两种不同的数字化术前模板测量方法在制定颈干角可变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分别应用经典法与改良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采用颈干角可变式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的病例进行数字化术前计划。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59.5±13.9)岁。比较计划与手术实际间假体尺寸、置放位置、偏心距及下肢长度的吻合程度。结果两种方法在假体大小选择方面与术中实际尺寸吻合度高(P〉0.05),而改良法在假体颈长选择、股骨颈截骨高度确定上与术中实际吻合性较经典法更精确(P〈0.05)。两种数字化模板测量方法虽均能满足下肢长度及偏心距恢复的设定,但改良法所设定的数值离散性较经典法小:偏心距及下肢长度修正均偏差10mm范围以内者,改良法共32例(80%),较经典法共13例(32.5%)为优(X^2=18.34,P〈0.05),这种偏差在经典法应用组中有5例更超出20mm,而应用改良法者则未见出现。结论数字化术前模板测量可提高术中假体选择的精确性,在实际运用比较中,改良法能更好地完成术前计划制定,充分发挥颈干角可变式髋假体的多元化选择优势,有利于患肢的长度及偏心距的恢复。 相似文献
89.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或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1995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动力髋螺钉或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2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获13~72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率达94.0%。215例患者中31例出现内固定相关术后并发症,其中髋内翻14例,主要发生于股骨转子内后方存在明显骨折碎裂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12例,为骨折累及股骨距及小转子,术中做软组织广泛剥离、骨折复位固定的患者;内固定物股骨头颈内切割并螺钉穿入髋关节腔5例,其中3例再行人工关节置换,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2分。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是导致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在,而不稳定性骨折、严重骨质疏松及骨折复位不良都将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0.
背景:肝硬化对行人工关节置换等骨科治疗者往往产生负面影响,其围置换期处理是骨科医生的一大挑战。
目的:分析合并肝硬化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合并肝硬化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置换前后的诊治措施及疗效。
结果与结论:13例患者髋关节置换均顺利完成,随访均超过 5个月。置换前Child- Pugh分级A级7例病例中5例置换后2周内动态观察评级仍维持A级,2例上升为B级,护肝支持治疗后均按时拆线出院。置换前B级者6例中2例置换后黄疸加剧并腹水,升为C级,其中1例置换后5 d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予以生长抑素及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出血迅速控制,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时Harris评分髋关节的功能良好。结果提示在充分评估肝功能状况,全面围手术期处理的保障下, 肝硬化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