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7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63篇 |
预防医学 | 45篇 |
药学 | 33篇 |
中国医学 | 23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P-、L-选择素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脑水肿、改善脑血循环、改善脑细胞代谢、防治并发症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使用14天。分别测定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的P-、L-选择素、CRP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P-、L-选择素及CRP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P-、L-选择素及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疏血通注射液为代表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L-选择素及CRP的表达,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2.
43.
动静脉穿刺置管与猝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静脉置管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中。由于置管多在中心血管中或靠近机体重要器官,操作有一定难度和风险。本文收集国内有关动静脉穿刺置管后24小时内猝死的病例。分析造成猝死原因主要为操作者经验不足,对病人全身情况了解和处理不好,操作中盲目推进损伤血管及邻近脏器以及置管后管理不当造成。但如果在操作时熟悉解剖部位及置入方法,注意不同病人血管走行的个体差异,选择质量好的导管,加强置管后的管理,猝死率可进一步下降,本组资料90年代较80年代下降50%。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在监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心室前负荷中的意义。方法50例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68±11)(46~87)岁,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瓣膜置换术。心脏外科术后用改良的Swan-Ganz漂浮导管接连续心排量监测仪监测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中心静脉压(CVP)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每1~2h观察一次。测量持续(64±25)h。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这些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RVEDVI的均数为(130±28)ml/m^2,CI的均数为(3.1±0.6)L/(min·m^2)、PCWP的均数为(11.4±4.1)mmHg。50例患者中约有26例REVDVI、25例CVP和CI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有7例PCWP和C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有10%的患者中,CVP和CI之间呈负相关,只有4%的患者,REVDVI和CI之间呈负相关。结论RVEDVI是心脏外科术后监测中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监护技术协作网络在术后恢复室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现代外科术后护理的需要,提高各类手术后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自1994 年以来,在全院8 个重点外科里,建立了术后恢复室,总计31 张床位,收容监护病人4456 名。5 年来,医院高度重视术后恢复室的护理管理,于1997 年构建了以ICU 为指导中心的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术后恢复室在以医院重症护理技术协作管理小组的协调下和以ICU 为中心的监护技术协作网络指导下展开工作。通过举办监护技术讲座、安排各科护理骨干到ICU 轮转学习、定期监控术后恢复室的管理质量、组织护理教学查房和会诊等形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规范了术后恢复室的管理,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强了外科术后护理观察和处理的能力,保证了外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重症护理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46.
47.
48.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鞘瘤 (Neurolemmoma)亦称雪旺氏瘤 (Schwannorma)来源于神经鞘。多见于中年人。而发生于腮腺内面神经鞘瘤较为少见。术前皆误诊为混合瘤。 1997年 2月 16日 ,我科收治 1例原发于面神经干的神经鞘瘤 ,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有其特点 ,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 ,2 9岁 ,住院号 :12 735。因右耳垂下方肿物 3年 ,于 1997年 2月 16日入院。患者于 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耳垂下方有一肿物 ,约杏核样大小 ,逐渐增大 ,局部有轻微胀痛感。查 :右耳垂下方肿物 ,略呈椭圆形 ,直径约 2 5cm× 3 0cm× 2 0cm ,中等硬度 ,表面光滑 ,…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