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一、病例摘要 患者28岁,已婚,以"绒癌外院治疗近9个月,β-hCG未降至正常"为主诉于2011年7月11日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以"绒癌Ⅲ期"收住入院.来院治疗之前,患者的病史较为复杂,曾在多家其他医院进行过治疗,但疗效不明显. 患者曾有葡萄胎清官术史(2004年),剖官产史(2007年).此次最早2010年3月出现无明显诱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到2010年10月为止,先后就诊于两家医院,均诊断为流产,但被患者否认.后来发现左肺下叶背段占位,结合病史考虑为绒癌肺转移,当时盆腹腔、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未见异常,在此期间未行任何治疗.当年11月转入其他医院,并确诊为绒癌进行了一个疗程的5-氟脲嘧啶(5-FU)1.5 g/d/6 d加放线菌素-D(actinomycin D)0.4 g/d/6 d的化疗以后,血清β-hCG值为1260 IU/L.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2010年引起海南省手足口病流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海南省2010年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标本中分离到56株CA16毒株,用RT-PCR的方法对VP1编码区扩增及核苷酸序列的测定和整理分析,并与CA16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代表株序列构建亲缘关系进化树.结果 其中34株属于B基因型中的B1a基因亚型,22株属于B1b基因亚型.B1a基因亚型的毒株主要分布于海口市以及海南省西北部相邻的4个县市,B1b基因亚型的毒株主要分布于海口市以及海南省中部、西南部相邻的4个县市.结论 2010年海南省B1a和B1b基因亚型在人群中共循环,两个基因亚型呈现一定区域性分布的特点,提示在海南省CA16至少存在两条大的传播链.在2008年至2010年,海南省手足口病例中CA16感染的比例明显上升,分别为8.05%、5.35%、35.45%.  相似文献   
73.
采用WHO推荐的RD,HEP2两种细胞株对全省1994年送检的24例患者的45份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阳性率为33.33%(15/45),其中,非脊灰肠道病毒占60%(9/15);其余3例(6份)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分别为Ⅰ型疫苗相关株,Ⅱ型疫苗相关株。较之1993年,海南省脊灰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但疫苗相关病例及非脊灰肠道病毒引发病例均有增长趋势,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4.
患者,女,4岁.因左侧鼻腔反复出血数次,在当地医院就诊,用50%的三氯醋酸行鼻腔烧灼治疗,2月后出现鼻塞,鼻部畸形来我院就诊,检查见左侧鼻翼下塌与上唇形成高起瘢痕性黏连蒂,将上唇牵拉向上形成较严重的外鼻瘢痕性畸形,左侧鼻前孔呈不完全性闭锁,功能严重障碍,并造成了医疗纠纷. 讨论三氯醋酸常用于治疗鼻腔黎氏区小范围、较表浅的毛细血管扩张性出血,因它渗透、腐蚀性强,故在配制使用过程中,浓度不可过高,一般30%即可,要小剂量、小范围使用,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不损伤周围组织.总结此例系医生经验不足及药物浓度过高,用量过大,范围过广,使较高浓度的三氯醋酸自鼻腔、鼻前孔流至上唇,灼伤了鼻腔黏膜、外鼻及上唇皮肤,形成了永久性的瘢痕畸形.因儿童皮肤黏膜娇嫩,在治疗时双侧鼻腔不能同时使用,以免造成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75.
剖宫产术前后单次应用抗生素预防后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焱  刘荣 《天津药学》1999,11(3):38-39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已成为许多医院的常规,但对其效果近年来有所争议。目前提倡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本观察54例选择性剖宫产者术前及术后30~60分钟单次给予抗生素与60例同期用传统的术后应用抗生素作对照,无论术后感染机会、感染发生率均无差异,其预防感染疗效确切,且具有疗程短、效果好,对新生儿无明显不利影响的优点。术前、术后单次应用抗生素即可达到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目的。  相似文献   
76.
海南省 1994~ 1999年共报告 17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 ,其中 47例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 (脊灰 )肠道病毒 (NPEV) ,NPEV分离阳性率为 2 7 17%。经鉴定 ,所有分离出的NPEV可分为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 ,Cox .)A9( 1例 )、Cox .B2 ( 2例 )、B3 ( 1例 )、B6( 2例 ) ,埃柯病毒 (Entericcytopathichumanorphanvirus,ECHO) 11个型 ( 3 1例 ) ,肠道病毒 (EV) 70、71型 (各 1例 ) ,“腺病毒 ?”( 3例 ) ,尚有 5例无法分型。其中男性病例占 68 0 9% ,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 ,3岁以下的病例占 87.2 3 % ,95 .74%的患者口服脊灰疫苗 (OPV)免疫史≥ 3次。海南省NPEV感染引起的AFP病例的肢体麻痹 68.0 9% ( 3 2 / 47)为单瘫 ;47例AFP病例中有 2例于发病 60天后仍残留麻痹 ,分别为ECHO7和EV71型感染病例。NPEV感染是AFP病例的重要病因之一 ,应当引起临床医生、防疫工作者和儿童家长的高度重视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的应用比较及护理要点置管术在高原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并行深静脉置管的老年重症COPD患者85例(深静脉置管组),选择同期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102例(普通输液组),比较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局部渗血渗液、静脉炎、导管或针头堵塞、局部感染等方面。结果: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局部渗血渗液、静脉炎、导管或针头堵塞、局部感染等方面,深静脉置管组均优于普通输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深静脉置管既减轻了反复穿刺及药液外渗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特别是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及时用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8.
王衍德  陈婷  马焱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28-1229
目的了解复方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效果及消毒相关性能。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试验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以含戊二醛260mg/L的复方消毒液作用5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对大肠杆菌能量试验的最低合格浓度为500mg/L戊二醛-用含戊二醛260mg/L该复方消毒液喷洒木质物体表面至潮湿,作用20min,对其表面上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0.用含戊二醛260mg/L的该复方消毒液浸泡织物作用20min,对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1.00。结论该复方戊二醛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具有较强杀灭作用,对现场杀灭自然菌效果达到合格要求。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海南省流感流行规律,掌握流感病毒株的变化,为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血凝试验阳性且滴度≥8的标本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海南省2004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3.21%(63/477)。分离到H3和B型流感病毒。2005年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9.87%(122/614)。分离到H1型、H3型和B型3种型别的流感病毒,2005年新分离出的H1型流感病毒株出现在4~6月和10~12月。结论海南省2004年流感流行以H3型和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其中以H3型为主。2005年流感流行有H1型、H3型和B型3种类型。但仍以H3型为主,表明海南省2004年和2005年流感的流行时间和病毒株构成均发生变化,继续加强流感的病原学监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褪黑素(MLT)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胺类激素,主要生理功能为调节昼夜节律。MLT可通过多种途径与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从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在感染性疾病中, MLT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数量、调控细胞因子表达,还可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分泌、降低白细胞黏附功能及抗氧化作用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减少炎症所致的病理损伤。同时, MLT可通过直接抑制病原体的复制及增殖过程,从而抵抗病原体的感染。因此, MLT可能成为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的新的靶点和辅助方法。我们对MLT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机制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