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60例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特点剖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对其临床主症、次症、舌脉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对其病位、病性、病机特点进行归纳研究。结果:本病中烧心、泛酸、胸骨后灼痛等反流症状较为常见,而且腹胀、嗳气、口苦发生率较高,单纯实证占56.9%,单纯虚证占12.7%,而虚实夹杂证占30.4%,其实以气滞、痰阻、郁热、湿阻多见,其虚以气虚为主。结论:胃食管反流病初起以实证、热证居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转变为虚实夹杂以及虚证表现,且兼夹证多,病因病机复杂。主要病机为肝气横逆,升降失衡;胃失和降,浊气上逆。 相似文献
22.
疏肝和胃方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主药:柴胡、白芍、川连等)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通过贲门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制备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正常组。一周后分别给予疏肝和胃方水煎剂、法莫替丁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天后,观察食管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混合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组织NOS、VIP含量显著增加;用疏肝和胃方治疗后食管组织NOS、VIP含量显著减少,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通过减少食管组织NOS、VIP含量来治疗混合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23.
24.
食管一号和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20例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食管一号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将 1 2 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食管一号组 ( 60例 )与辨证分型组 ( 60例 )进行治疗 ,疗程 8周 ,结果 :临床显示食管一号在改善临床反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辨证分型组 ;在改善内镜下食管黏膜表现方面 (两组各观察 3 0例 ) ;前者和后者疗效相近 (P >0 0 5 )。提示本病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 ,其病机存在一定相似性 ,而辨证分型治疗的方药选择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穿刺及手术标本诊断的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9例, 对其病理特征及镜下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阅片, 结合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6例, 女性3例;发病年龄30~73岁(平均年龄57岁)。大体检查, 肿瘤的生长方式主要有肿块型和无肿块型(弥漫血窦型)。肿块型镜下形态可表现为有管腔形成的经典的血管肉瘤或无管腔形成的高级别肉瘤形态, 后者依据细胞形态又分为上皮样、梭形、未分化肉瘤样形态, 而无肿块型镜下表现为弥漫、扩张、充血的血窦, 衬覆一定异型性的肿瘤性内皮细胞。9例患者获随访结果, 随访时间为1~48个月, 8例患者死亡, 从诊断到死亡为1~18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约5个月, 1例患者随访48个月, 带病生存。结论原发性肝脏血管肉瘤罕见, 镜下形态多样, 较易误诊及漏诊。尤其在穿刺活检中出现大小不等的明显扩张、充血的血窦, 且窦内皮细胞伴一定异型时, 应想到血管肉瘤的诊断。肿瘤整体生物学行为恶性, 预后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疏肝和胃方三种工艺制剂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粘膜的病理学疗效。方法 SD雄性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6只。模型组和各中药组采用贲门肌切开 +十二指肠半结扎术制备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假手术组剖腹后缝合。术后一周 ,镜下进行食管炎病理分级 ,并观察食管组织鳞状上皮厚度、粘膜固有层乳头厚度、炎性细胞计数。结果 模型组和各中药组大鼠光镜下食管炎病理分级均为轻度。模型组鳞状上皮厚度、粘膜固有层乳头厚度平均值为 12 2 5± 2 38、7 5 8± 2 2 7;中药Ⅰ组为 12 80± 3 6 2、7 0 0± 3 5 9;中药Ⅱ… 相似文献
27.
朱生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生梁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升降失调,胃失和降;诊病注重辨病辨证相结 合;治疗标本兼顾,强调整体调节,尤重通降和胃;病愈后强调调养防复发。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通过酸和胆汁混合灌注制备家兔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方法采用盐酸和猪胆汁混合灌注建立家兔混合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模型组以灌注不同时间分为4 d组、7 d组及10 d组,正常组则灌注生理盐水;分别在肉眼下、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食管变化,并进行分级比较。结果混合灌注后食管下端病理改变明显。3组模型家兔食管下段存在不同程度黏膜粗糙、充血、黏膜下血管增生,见散在或广泛糜烂,并可见不同程度溃疡。3组模型家兔食管肉眼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家兔可见部分鳞状上皮固缩脱落,固有层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内血管扩张、充血,见不同程度的溃疡、组织坏死,食管肌层也可见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3组模型家兔食管病理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模型家兔见不同程度线粒体肿胀、肌质网扩张。结论酸和胆汁混合灌注可以成功制备家兔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0.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协作组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该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1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3∶1比例随机分成中药组(n=120)和西药组(n=40)。中药组患者按协作组诊疗方案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中药组为94.17%,西药组为82.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总有效率中药组为55.79%,西药组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吐酸病"协作组诊疗方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该病中医诊断、治疗的规范,供临床医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