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336篇
内科学   180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2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242篇
综合类   757篇
预防医学   315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19篇
中国医学   335篇
肿瘤学   1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建立大鼠成釉细胞原代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氟化钠对成釉细胞活性的影响,为研究氟斑牙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取1015 d的Wistar大鼠磨牙牙胚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釉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4、0.8、1.6、3.2、6.4 mmol/L)的氟化钠作用于成釉细胞,分别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情况。结果①当氟化物浓度为0.4、0.8 mmol/L时,对成釉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②当氟化物浓度为1.6、3.2、6.4 mmol/L时,对成釉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随着氟化钠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并且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愈发明显。结论不同浓度的氟化物对体外培养成釉细胞的活性具有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建立慢性饮水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硬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建立氟中毒动物模型。染氟组分别饮用含氟化钠浓度为50、100、150 mg/L的自来水,对照组饮用常规自来水。8周后取大鼠切牙及股骨,通过组织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和大鼠骨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各组大鼠血氟、牙氟及骨氟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切牙出现不同的氟牙症表现。各染氟组大鼠血氟(F=11.234,P<0.05),牙氟(F=275.148,P<0.05),骨氟(F=217.337,P<0.05)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HE染色发现实验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排列不规则呈多层,高柱状细胞结构变矮或消失,少量细胞发生扭曲,且随氟浓度增加以上病理学改变加重。大鼠股骨HE染色发现实验组骨组织出现骨小梁增多,排列致密等骨硬化性表现,骨骺板增厚,增殖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随浓度的增加以上病理学改变加重。结论长时间饮用高浓度含氟水可引起慢性氟中毒,硬组织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症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3.
选取3种具有酚羟基的芳香类化合物,测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5-二羟基萘在120~600 μmol·L-1范围内对酪氨酸酶的激活活性>450%,最高为537%;2,2′-联苯酚的激活活性最大为284%;2,2′-联吡啶-3,3′二醇无激活活性。动力学研究表明,1,5-二羟基萘表现为非竞争性激活;2,2′-联苯酚为混合性激活作用,在酶促反应体系中,既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又改变酶的空间构型,综合提高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所致兔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左心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模拟人体血栓栓子脱落造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过程建立兔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同步采用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收缩压及超声评价栓塞前、后左心功能。结果与栓塞前相比,栓塞后心腔几何形态显著改变,每搏量明显减低(P〈0.05),左室射血分值、小轴缩短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尖瓣E峰峰值血流速度减低,E/A〈1,组织多普勒e/a〈1(P〈0.05)。结论兔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可以导致左心舒张功能减低,而左心收缩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5.
大脑胶质瘤病是一种十分少见的脑内肿瘤,过去文献也有一些报道,但是都把它作为胶质瘤的一种极端浸润的形式[1-3].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4月,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41例45指,其中男性32例,女性9例;年龄17~57岁,平均37岁。41例患者45指均有指骨外露,缺损面积1.8cm×1.5cm~3.0cm×2.5cm。皮瓣切取范围2.0cm×1.8cm~3.2cm×2.8cm。皮瓣旋转点于远指间关节以近,逆行旋转覆盖指端缺损区。结果 45指皮瓣均成活。39指随访5~20个月,平均12.5个月,皮瓣颜色、皮肤质地及弹性良好,外形佳,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10mm,皮瓣供区外观满意,手指运动功能满意。结论指背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不伤及指间动脉及神经,血管蒂长,皮瓣蒂携带皮条,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疗效满意,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对184例需手术治疗的腰椎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椎旁肌间隙入路(实验组,91例)和传统后正中入路(对照组,93例)行腰椎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VAS评分、肌酸激酶含量变化、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18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8个月。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14.8±13.4)min、卧床时间为(2.47±0.48)d,低于对照组的(134.9±24.2)min、(4.41±2.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失血量为(146.2±48.4)ml、术后引流量(97.3±17.5)ml,低于对照组的(211.8±52.4)ml、(147.2±45.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实验组分别为(2.06±0.43)分和(1.76±0.76)分,对照组分别为(3.26±1.12)分和(3.15±1.15)分,两组均较术前降低(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后肌酸激酶实验组为(315.1±91.5)U/L、对照组为(574.5±197.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满意率实验组为90.1%高于对照组的79.6%(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治疗腰椎疾病安全、有效,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创伤小。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血流感染(BSI)细菌谱及其时间分布特点,以便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是否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将1 330例ICU患者分为CVC组及无CV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比例、血流感染的细菌谱、构成比以及患者入住ICU不同时间段(第1周、第2周及2周以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细菌分布情况。结果 CVC组971例,血流感染96例(9.89%);无CVC组359例,血流感染12例(3.34%);总体血流感染率为8.12%。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57株,CVC组141株,无CVC组16株。感染细菌构成比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为56.7%、32.5%和10.8%;前5位细菌分别为葡萄球菌(16.6%)、鲍曼不动杆菌(15.9%)、肠球菌(14.6%)、铜绿假单胞菌(10.2%)和克雷伯菌(10.2%)。从时间分布上看,无CVC组第1周、第2周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3例、4例,第2周以后革兰阳性球菌5例,而真菌则未检出;CVC组在第1周、第2周及2周后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为第1周31例、24例、3例,第2周23例、12例、11例,2周后26例、8例、3例。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所占比例第1周分别为53.4%、41.4%和5.2%,第2周分别为50%、26.1%和23.9%,2周以后分别为70.3%、21.6%和8.1%,第2周出现真菌血症的概率最高。结论入住ICU第1周、第2周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周后CVC组感染仍以革兰性阴性杆菌为主;无CVC组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真菌在CVC组中第2周出现可能性最高,无CVC组出现可能性极低;与CVC组比较,无CVC组血流感染率低,真菌血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芹菜素对A375黑色素瘤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唑氮化合物(MTS)法检测芹菜素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考察芹菜素对体内黑色素瘤生长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芹菜素对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小管形成实验检测芹菜素对人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芹菜素对A375细胞中调控增殖及血管生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酸化P38(p-P38)、总蛋白P38(t-P38)、磷酸化Erk(p-Erk)、总蛋白Erk(t-Erk)。结果  体外芹菜素处理A375细胞后,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及体内生长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受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减弱;小管形成实验中,芹菜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发现,芹菜素能抑制血管生成相关蛋白VEGF及MMP-9的表达,同时芹菜素也能抑制调控肿瘤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如p-P38及p-Erk的表达。结论  芹菜素能抑制A375黑色素瘤生长、迁移及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小骨窗手术的HICH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统计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收回问卷的145例HICH患者中,35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再出血率24.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h、术前收缩压≥200mmHg(1mmHg=0.133kPa)、术前舒张压≥120mmHg、高血压病程≥10年、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合并糖尿病、出血破入脑室的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h、术前收缩压≥200mmHg、术前舒张压≥120mmHg、高血压病程≥10年、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合并糖尿病、出血破入脑室均为影响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发生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时机、术前血压、高血压病程、凝血功能、血肿形状、合并糖尿病、出血破入脑室均是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应把握手术时机,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凝血功能等,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