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对两种版本软件血细胞分离机 (COBESpectraLRSSystemVersion 5 .1andVersion 7.0 )采集的少白细胞血小板中白细胞残留量、采集效率、采集速度等进行了比较。使用两种版本软件血细胞分离机共采集 2 32个单位的浓缩血小板 ,其中A组用 5 .1版本软件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 16 3单位血小板 ,B组用 7.0版本加快型软件的机器采集6 9单位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及采集过程中的有关参数、血小板得率、采集效率及血小板制品中残留白细胞数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B组的血小板得率为 (2 .9± 1.1)× 10 11,高于A组的 (2 .5 8± 1.2 )× 10 11。A组 99.4 %血小板制品白细胞污染量小于 5× 10 6,而B组中 97.1%的制品白细胞低于此值。B组的采集效率为(5 1.4± 8.7) % ,高于A组的 (43.6± 6 .3) %。血小板得率与采集前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相关。结论指出 ,血细胞分离机 7 0加快版本在血小板采集效率上优于 5 .1版本 ,采集前献血者的血小板计数高 ,血小板得率也相应高  相似文献   
32.
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对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监测血小板功能和评价薄片法血小板聚集试验(SPAT)检测阿司匹林(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的抑制效应,研究了8名服用ASA的健康志愿者服用ASA前后SPAT时间以及ADP、AA和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溶液(c-PG)诱导的血小板50%聚集率的时间(T50);随机检测了41例心血管内科口服ASA、波立维、华发林、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和327健康捐血者SPAT值;观察了健康志愿者服用ASA前后的静脉血室温放置1,2,3,4小时SPAT值的变化.结果表明①ADP诱导的健康志愿者服药前后T50无显著性差异(P=0.147);AA诱导的服药前后T50有显著性差异(P=0.000);健康服药前后c-PG诱导的志愿者T50有显著性差异(P=0.000);健康志愿者服药前后SPAT值与c-PG诱导的T50呈显著的直线相关(r=0.998,P=0.000).②服药前健康志愿者的SPAT值与健康献血人群比较,无显著差异(P=0.853);与服药前比较,健康志愿者服药后SPAT时间明显延长,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心血管内科患者SPAT时间与健康献血人群、健康志愿者服药前和服药后均有显著差异(P=0.000);健康献血人群SPAT cut-off值为44.6±11.7秒,参考值范围为21.1-68.0秒.③血小板标本室温放置1,2,3,4小时SPAT值无显著差异(P=0.815).结论SPAT具有与c-PG诱导的T50相似的临床意义,可高效快速检测出所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神经母细胞瘤患儿ABO血型抗体减弱情况及其外周血B细胞和CD4~+T细胞的表达,探讨神经母细胞瘤患儿血型抗体减弱的原因。方法对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送往本科室的478例1岁以上临床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EDTA抗凝全血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及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478例标本中,97例反定型抗体减弱(A型52例,B型30例,O型15例),且年龄越小抗体减弱程度越高(z=15.46,P0.01)。同时,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外周血B细胞及CD4~+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26.36,P0.01)。结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ABO血型抗体减弱与年龄及T、B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4.
血小板输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小板输注马曙轩,刘景汉成份输血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输血机构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骨髓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其它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对血小板需求量的增多,尤其是血小板分离和保存技术的提高,使血小板成份输血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由于固相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国产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甲卡)与进口微柱凝胶血型鉴定卡(乙卡)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BO及RhD血型的效果。方法首先采用甲卡对3岁以下婴幼儿EDTA抗凝血标本进行A抗原、B抗原及D抗原初步鉴定,再采用乙卡对同一批婴幼儿不抗凝血标本的A抗原、B抗原、D抗原进行复核,对比两者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程度及凝集强度。结果共检测6月龄以下患儿3 938例,其中早产儿96例,足月新生儿355例,血液病患儿570例,其他疾病患儿2 917例。A抗原、B抗原、D抗原初检及复检两种卡符合率100%;早产儿A、B抗原凝集强度3+以上者两种卡均达83%左右,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7月龄至3岁患儿12 500例,A抗原、B抗原、D抗原初检及复检符合率100%。检出A亚型、B亚型各2例。结论甲卡在鉴定3岁以下婴幼儿A抗原、B抗原、D抗原的能力方面与乙卡没有差别,两者均能够保证患儿血型鉴定及安全输血的需求。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高岭土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试验在检测儿童凝血功能中的关键参数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RI)。方法选取北京儿童医院2019年5月—2020年1月无凝血障碍的儿童1 044例,采用美国血液技术公司血栓弹力图仪Thromboelastography■5000检测其凝血功能,分析TEG关键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s)、凝血形成时间K(s)、凝固角α-Angle(°)、最大振幅MA(mm)及纤维蛋白溶解率LY30(%)。结果入选儿童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 coagulation test,CCT)显示,PT、INR、APTT、FIB、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不同发育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未含新生儿期)或性别的儿童,其TEG检测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男童LY30[0.10(0.10,0.30)]低于女童[0.10(0.10,0.50)](Hc=4.267,P<0.05)。儿童TEG关键参数参考区间为R:4.64-8.86、K:1.09—2.5...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CCT)评估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患儿凝血功能,并探讨2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HSP儿童样本468例,分析其TEG和CCT结果,评价患儿凝血状态。同时,通过Pearson相关性和Kappa一致性分析等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优劣。结果:HSP儿童TEG与CCT检测指标整体均未见明显临床意义上的异常,仅D-二聚体水平升高(t=9.15,P0.001)。HSP儿童性别间凝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年龄段HSP儿童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α-Angle、凝血综合指数(CI)、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均不同(P0.05),其中0-2周岁患儿血液趋向高凝状态。TEG指标显示,不同肾脏受累程度的HSP患儿凝血功能无明显区别。但CCT数据显示,重度肾脏受累患儿血液偏高凝。TEG与CCT在检测HSP患儿凝血功能的对比结果显示,R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弱相关。K、α-Angle与Fib亦存在弱直线相关性(0.1 |r|0.4)。其之间未见明显一致性。结论:HSP患儿凝血功能整体变化不明显,但也可能存在高凝状态下的纤溶亢进。同时,低龄、严重肾脏受累可能使HSP患儿血液呈高凝状态。TEG与CCT检测HSP患儿凝血功能相关性和一致性均较弱,2种方法互相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急性期SARS患者和康复期SARS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plasma Fibronectin,Fn)的水平变化及输注血浆Fn纠正治疗急性期SARS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急性期SARS组为4名住院的急性期SARS患者;康复期SARS组为111名康复期SARS住院患者;对照组为随机26名体检合格的无偿献血者。采用ELISA法测定各族组血浆Fn水平。结果:急性期SARS组血将Fn浓度为(42.2±23.0)mg/L;恢复期SARS组血浆Fn浓度为(379.45±93.27)mg/L;对照组血浆Fn浓度为(359.21±52.54)mg/L。急性期SARS组血浆F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急性期SARS组与恢复期SARS组血浆Fn浓度差异极显著(P=0.000);恢复期SARS与对照组血浆Fn浓度无显著差异(P=0.289)。结论:急性期SARS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显著降低,为输注外源性的纤维结合蛋白治疗SARS提供了依据。SARS患者血浆Fn水平的变化可能是辅助诊断和判断SARS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应用库存血制品预充体外循环对体重低于7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凝血机制与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125例体重在7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库存时间2周左右的悬浮红细胞加新鲜冰冻血浆预充,比较患儿体外循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电解质、血糖、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前后患儿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分别由术前的(15.79±4.45)s和(42.45±7.75)s延长至术后的(20.31±5.92)s和(107.36±12.64)s;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分别由(1.70±0.33)g/L和(302±76)×109/L下降到(1.49±0.58)g/L和(87±49)×109/L;血糖由(4.62±3.39)mmol/L升高至(14.94±5.62)mmol/L。肌酐、尿素氮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电解质等其它指标变化不大。结论应用库存悬浮红细胞加新鲜冰冻血浆作为体外循环预充液对婴幼儿凝血机制、血小板计数、血糖等影响较大,术后应加强对症治疗和监护。  相似文献   
40.
唯酶红细胞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及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为安全输血提供依据。采用含唯酶抗体的病人血清在多种介质中与ABO同型献血红细胞、谱细胞和自身细胞进行反应,并通过吸收释放试验来判断唯酶抗体的血型血清学特性。结果表明,该唯酶抗体仅在木瓜蛋白酶介质中与献血红细胞和谱细胞反应呈阳性结果,且自身对照亦呈阳性反应,而在其它介质中均呈阴性反应。吸收实验后抗体效价降低。采用乙醚放散,放散液中未测出抗体。该病人输注ABO及Rh同型献血红细胞600ml后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该倒唯酶抗体仅在木瓜蛋白酶介质体外检测中表现出凝集,不会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