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川崎病患儿血栓弹力图检测各参数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9月30日于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川崎病患儿11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凝血功能正常的择期手术患儿6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入院首次TEG、凝血三项和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TEG参数包括反应时间(R值)、凝血...  相似文献   
22.
43例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的输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成分输血在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及输血记录了解北京儿童医院2004年5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患者输注成分血的品种、数量、血型分布以及预后.结果 北京儿童医院近4年共收治43例溶血尿毒综合征且有输血史的患儿.其中A型12例,B型16例,O型10例.AB型5例.共输注悬浮红细胞102.5U,新鲜冰冻血浆70 650 ml.洗涤红细胞11U.每例患儿平均输注红细胞2.51次,输血浆5.65次.4例患儿行血浆置换7次.治愈或好转37例(86.05%),死亡或自动放弃治疗6例(13.95%).结论 成分输血,尤其是血浆疗法对儿章溶血尿毒综合征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不同人群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血清学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索不同人群中抗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 ;评价间接ELISA方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IgG、IgM特异性抗体试剂盒及改进方法。 方法 :分别获取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标本 3990份 ,一线抗SARS医务人员标本 397份和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标本 15 7份 ,采用ELISA方法进行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 :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标本 3990份共检出IgG抗体阳性标本 16份 ,阳性率为 0 .4 0 % ;IgM抗体阳性标本 0份 ,阳性率为 0 %。一线抗SARS医务人员标本 397份 ,共检出IgG抗体阳性标本 2份 ,阳性率为 0 .5 0 % ;IgM抗体均为阴性。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标本 15 7份 ,共检出IgG抗体阳性标本 119份 ,阳性率为 75 .79% ;IgM阳性标本 6 8份 ,阳性率为 4 3.31%。结论 :一线抗SARS医务人员与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IgG、IgM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76 >0 .0 5 ) ;采用该SARS冠状病毒 (变异株 )IgG抗体试剂盒检测SARS流行前无偿献血者人群存在一定的阳性率 ,说明该试剂盒包被的抗原与其它免疫球蛋白 (IgG)有交叉反应 ,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4.
SARS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材料和方法1.1 使用主要仪器和试剂 纤维结合蛋白 (plasmafibronec tin,Fn)含量测定试剂盒 (山东省硕尔生物有限公司 ) ;酶标仪。1.2 方法急性期SARS组为急性期SARS住院患者 4名 ,经过临床症状、胸部体征以及后来的实验室检查确诊 ;恢复期SARS组为恢复期SARS住院患者 80名 ;对照组 2 6例正常对照组为体检合格的无偿献血者 ;血清纤维结合蛋白的测定采用ELISA法 ,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采用电子表格 (microsoftexcel)计算。2 结果急性期SARS组、康复期SARS组和对照组血浆Fn浓度测定结果比较见表 1。结果表明急性期S…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索减少血液报废率及更加适合采供血机构和基层连队官兵献血的工作模式。方法A组3 667名献血者,采用先采血后化验的方法采集血液;B组4 185名献血者采用静脉抽取血样本先初检,4h后采血的方法。结果A组共采血3 652袋,因初、复检不合格报废血液69袋;B组共采血并复检血液3 718单位;因复检不合格报废血液34袋;两种方法血液报废率分别为1.89%和0.91%,献血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2%和3.98%;A组血液报废率高于B组(χ2=12.51,P<0.01);而B组的献血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2χ=10.55,P<0.01)。结论先采血后化验的方法血液报废率虽然明显高于先初检后采血的方法,但献血反应率较低,且献血前等待时间短,可以适用于献血者为输血传染病低危人群的部队官兵。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常见影响因素对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SPAT)时间的影响.方法:测定下列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SPAT:①调整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40,120,60,30和15×109/L的8例健康献血者PRP;②分别在40,35,30,25,20,15,10和5℃条件下恒温30 min的10例健康献血者PRP;③含终浓度为0,10,20,30,40和50g/L的二甲基亚砜(DMSO)并室温放置30 min的10例健康献血者PRP;④在室温放置1,2,3,4 h后的8例健康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后PRP;⑤含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O U/L的肝素或0.1 g/LEDTA的8例健康献血者PRP.结果:①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SPAT时间逐渐延长;同一供者血小板计数与其SPAT时间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r=0.996,P=0.004);②温度在20~40℃对SPAT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当温度低于20℃时SPAT时间明显延长;③DMSO对SPAT有明显的影响,使SPAT时间明显延长,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④血小板标本室温放置1,2,3和4 h SPAT无显著差异(P=0.815);⑤肝素对SPAT时间无明显影响,而0.1 g/L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血小板计数、所处的温度以及含有DMSO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SPAT时间,但是上述因素均不影响血小板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聚集,且聚集时间仍然在180 s以内.  相似文献   
27.
手工采集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近年来,随着血细胞分离机的推广应用,我国机采血小板的用量逐年上升,而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少,造成手工采集全血中血小板资源的严重浪费。而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始终占血小板用量的大多数。何以手工采集的血小板在我国不能大量应用?手工采集的血小板有无比较优势?笔者就国内外手工采集血小板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8.
导致微柱凝胶卡配血不合的疾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 微柱凝胶coomb卡(瑞士达亚美公司)、定量加样器、孵育器、专用离心机。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9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血小板输注阈值及输注疗效,探讨输注次数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初次确诊的需要输注血小板的ALL患儿99例,根据患儿输注血小板次数分为首次组、2次组、3次组和4次组,通过回顾性分析ALL患儿首次及多次输注血小板前后血小板计数值,用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值作为患儿输注阈值,结合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值计算患儿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值),并判断输注疗效(1 h CCI7.5×10~9/L或24h CCI7.5×10~9/L为输注无效),比较4组患儿输注无效率差异。结果 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1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37.4%(37/99)、27.3%(15/55)、31.3%(15/48)和20.0%(8/40);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11—2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33.3%(33/99)、43.6%(24/55)、35.4%(17/48)和57.5%(23/40);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2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29.3%(29/99)、29.1%(16/55)、33.3%(16/48)和22.5%(9/40)。4组患儿输注无效率的百分比分别为:7.07%(7/99)、16.4%(9/55)、18.8%(9/48)和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阈值较高时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儿仍占多数,患儿首次输注血小板疗效较好,但是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30.
对两种版本软件血细胞分离机 (COBESpectraLRSSystemVersion 5 .1andVersion 7.0 )采集的少白细胞血小板中白细胞残留量、采集效率、采集速度等进行了比较。使用两种版本软件血细胞分离机共采集 2 32个单位的浓缩血小板 ,其中A组用 5 .1版本软件的血细胞分离机采集 16 3单位血小板 ,B组用 7.0版本加快型软件的机器采集6 9单位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及采集过程中的有关参数、血小板得率、采集效率及血小板制品中残留白细胞数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B组的血小板得率为 (2 .9± 1.1)× 10 11,高于A组的 (2 .5 8± 1.2 )× 10 11。A组 99.4 %血小板制品白细胞污染量小于 5× 10 6,而B组中 97.1%的制品白细胞低于此值。B组的采集效率为(5 1.4± 8.7) % ,高于A组的 (43.6± 6 .3) %。血小板得率与采集前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相关。结论指出 ,血细胞分离机 7 0加快版本在血小板采集效率上优于 5 .1版本 ,采集前献血者的血小板计数高 ,血小板得率也相应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