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单支病变并进一步行血管内超声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96例。以我院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检测上限14.5%为界限分为高RDW组及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体重、身高、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抽烟史,血脂、血糖、hs-CRP等检验指标;入选病变IVUS-VH下测量及计算指标包括:最小管腔处外弹力膜面积、最小管腔面积、斑块截面积、斑块负荷、坏死核心、纤维脂质、纤维组织、钙化组织各成分面积百分比。比较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及病变VH-IVUS特点。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RDW组RDW及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RDW组罪犯病变最小管腔处外弹力膜面积、斑块负荷、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纤维组织成分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③RDW与hs-CRP、斑块负荷、斑块截面积、最小管腔外弹力膜面积、坏死核心成分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4、0.417、0.480、0.403和0.379,P<0.01);与纤维组织成分比值呈负相关(r值-0.628,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RDW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提示RDW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斑块破裂风险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2.
目的:电针“天枢”“上巨虚”穴,观察其对IBS伴抑郁情绪大鼠结肠组织 SIRT1及海马组织中 SIRT1、CREB及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IBS伴抑郁情绪的作用机制。方法:SPF 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9 只/每组。适应性喂养 7 天,采用二硝基苯磺酸(DNBS)灌肠结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创建IBS伴抑郁情绪大鼠模型。造模后选择双侧“天枢”,“上巨虚”,电针干预;西药组匹维溴铵混悬液灌胃;每日 1 次,持续 7 天。大鼠腹部回撤反射及矿场实验检测内脏敏感性及抑郁情绪;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 SIRT1及海马组织中 SIRT1、CREB及BDNF蛋白表达。结果:在干预后,第1次收缩波潜伏期,电针组和西药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90s内收缩波个数比较,电针组与西药组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中央区活动时间、中央区活动距离、总距离皆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电针组及西药组低于模型组(P<0.05,P<0.01)。电针组及西药组结肠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升高(P<0.01)。电针组及西药组海马组织SIRT1、CREB、BDNF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比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天枢”“上巨虚”可改善IBS伴抑郁情绪大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结肠SIRT1通路,及上调海马组织SIRT1、CREB、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上巨虚”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胃肠道动力障碍、心理异常及结肠组织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A)、Rho相关激酶(ROC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9只。通过二硝基苯磺酸灌胃+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伴有心理异常的IBS-D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双侧“天枢”“上巨虚”,每次20 min, 1次/d,持续7 d。药物组将匹维溴铵按体质量15 mg/kg研磨成粉,与1 mL 0.9%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后,灌胃给药,1次/d,持续7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测定其体质量及摄食量,进行内脏敏感性检测、糖水偏嗜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以墨汁灌胃法检测小肠推进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RhoA、ROC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体质量、摄食量、糖水偏好指数及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均降低(P<0.05),结肠收缩波个数明显增加(P<0.01),收缩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小肠推进率及结肠组织中RhoA、RO...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伴有胸痛和/或ST-T改变同时行射频消融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同时行射频消融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先予冠状动脉造影16例,4例患者发现冠状动脉病变,1例狭窄>50%;1例先予射频消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伴有胸痛症状或ST-T改变,仅当合并有冠心危险因素时行射频消融及冠脉造影较有意义,同时手术可以局部麻醉下一次性完成,手术安全,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35.
36.
为观察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测定对肺癌的临床价值,我们对25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AAT测定。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共检测AAT87例,分为三组: ①、肺癌组25例,其中腺癌10例、鳞癌7例、未分化小  相似文献   
37.
笔者从诊疗思路、针法特点、典型病案 3 个方面介绍马惠芳教授临床针刺治疗眼肌麻痹的特色及经验。马教授在眼肌麻痹的治疗上针对病因施治,强调以脾为本,以肝为疏,以通为用的治疗原则,并结合整体辩证施治,达到通窍明目、改善眼疾的治疗目的。临证取穴以眼周阿是穴、睛明、球后为主,善用原络配穴及八会穴配伍以调脏腑、充血脉,并强调“输刺”、“远道刺”“关刺”的手法使用,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氨溴索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早产儿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40)与加用氨溴索治疗(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统计示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例,占2.5%,对照组经统计示为8例,占2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出血、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呼吸衰竭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采用氨溴索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率,且具较高安全性,并可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大鼠大脑海马区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k蛋白表达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化学刺激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手术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针刺组采用针刺百会、水沟穴,每天1次,治疗7 d;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针刺前后大鼠海马区Calbindin-D28k蛋白表达的变化,造模后1~2 h及治疗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alhindin-D28k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减少(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针刺后大鼠大脑海马区Calbindin-D28k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加(与脑缺血模型组比较,P<0.01).大鼠在造模后1~2 h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分均有阳性反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分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上调Calbindin-D28k蛋白的表达,减轻细胞内Ca2+超载,可能是针刺保护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