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8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采集业务,打破目前各系统数据独立采集、缺少协同、难以其享的模式,建立灵活通用的公共卫生统一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实现强大的数据定制采集、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功能,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据一次录入,各业务系统共享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
安徽省2004-2006年疟疾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安徽省2004-2006年疟疾传播的相关环境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安徽省乡镇尺度疟疾疫情环境影响因素空间数据库,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04-2006年安徽省疟疾疫情呈现地区聚集性,淮北地区疫情逐年加重.乡镇尺度疟疾疫情主要与当地温度、降雨量、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和海拔等因素有关."年最低气温(温度系列指标的第4主成分)"每升高1个单位,疟疾发生的可能性减少33%;"年降雨总量(降雨量系列指标的第1主成分)"每增加1个单位,疟疾发生的可能性将减少27%;"海拔"每升高10m,疟疾发生的可能性减少2%;而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与疟疾发生可能性的关系与前3个因素不同,每增加1个单位,疟疾发生的可能性将增加3.28倍.结论 2004-2006年安徽省淮北地区是该省2000年以来疟疾疫情回升后出现的新时空聚集区,淮北地区的地形地貌、温度、降雨量等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其疟疾发病水平,这将为进一步探索研究2000年后以安徽省为代表的中国中部地区疟疾回升的主要原因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近几年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在中国呈现高发态势,已成为危害中国儿童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的传染病。2008年5月,卫生部将手足口病正式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共收集  相似文献   
94.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是灾害应对过程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践中发现,评估工作的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评估调查缺乏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评估的灵活性也有待提高等问题。流行病学调查Web定制采集平台的出现,为弥补传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的不足提供了可行的技术途径。利用该平台,可以提升评估工作的效率,方便评估调查任务管理,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2009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状况,并通过绩效考核检验该部分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集2009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数据,从应急组织架构、应急物品储备、应急处置能力3方面与绩效考核标准进行比较后判断其达标情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架构建设的13个分项目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平均为68.6%,预案体系完整率平均为9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因查明率平均为97.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平均为0.925。结论:省级疾控中心的应急基本建设全面加强,应急能力提高,但应急物品储备有待加强。绩效考核结果客观、全面反映了我国省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96.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方向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多年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经验和互连网技术的应用,我们对公共卫生信息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从网络的性质来看.公共卫生信息化应定位于内部网(Intranet);从业务性质来看,信息化应定位于业务信息数字化;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网络化应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本文就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与策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7.
基于B/S方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 ,我国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的健康 ,保障了社会稳定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面积辽阔 ,人口众多 ,自然生态复杂 ,经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 ,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乡人口大量流动 ,物资大流通 ,时有新发传染病暴发和已被控制的疾病重新肆虐 ,还有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目前我国疾病监测系统由于多种原因 ,尚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突发公共卫生有关信息 ,影响了重大疫情和其它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根据《传染病防…  相似文献   
98.
四川省2004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描述和分析2004年四川省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方法]分析对象来源于"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中的2004年四川省肺结核报告病例,通过比较发病率或构成比描述2004年四川省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诊断时间、报告时间、审核时间之间的间隔评价疫情报告系统的及时性,通过聚类分析探索发病的空间聚集性.[结果]2004年四川省肺结核发病率为102.22/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7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在春夏季趋于平缓,秋季开始下降.2004年四川省肺结核发病率最高为广元市(174.31/10万),其次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39.86/10万).用系统聚类分析,针对影响肺结核发病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四川省进行聚类,结果共分为6类,与发病率空间分布尚存在不一致.[结论]四川省肺结核疫情十分严峻,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的研究亟待深入.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估中国大陆三种流感监测数据(法定传染病直报系统报告的流感病例数、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influenza-like illness consultation rate,ILI%)和流感病毒检出率)的时效性,为今后流感监测和预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别针对2017-2018年度中国大陆北方和南方的三种流感监测数据,采用高峰对比、时间交叉相关分析以及预警分析方法比较时效性。  结果  2017-2018年度三种流感监测数据反映的流感流行趋势大体一致。但三种流感监测数据具有不同的时效性。ILI%在预警北方的第一个流行高峰的能力上欠佳,分别比流感报告病例数和流感病毒检出率滞后6周和9周,南方第一个流行高峰的最早预警指标是ILI%,分别比流感报告病例数和流感病毒检出率提前4周和7周;而三种监测数据在南、北方第二个流行高峰的预警时间上相差不大(0~2周)。  结论  中国大陆三种流感监测数据均能反映流感流行趋势,综合使用三种监测数据,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预警流感流行。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与气象、环境和社会经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2005-2014年四川省、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西南地区)菌痢报告数据及气象数据、地形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数据,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中4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数据分异性统计分析,评估疾病发病率与相关因子在空间分布的一致性,探讨不同因子对疾病分布的影响。结果 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发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度(power of determinant,PD)最大值是平均海拔和民族,PD值分别为0.308和0.260,其次是夏季平均气温、地形、海拔标准差、坡度、人口密度,夏季平均相对湿度、夏季平均降水量、地区生产总值的PD值均<0.200。通过生态探测器发现,夏季平均降水量、地区生产总值与平均海拔、海拔标准差、坡度、地形和民族的P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交互探测器发现,夏季平均相对湿度与夏季平均气温、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的空间交互后PD值大于两因素PD值之和,呈现非线性叠加增强。通过风险区探测器发现,在夏季平均气温适中、夏季平均降水量少、夏季相对湿度适中、平均海拔高、海拔标准差大、坡度大、山地地形、藏缅语族居民,人口密度低、地区生产总值低的区域,菌痢发病率高。结论 我国西南地区的气象条件、地形环境状况决定了地区菌痢流行的人群基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群社会经济行为、卫生条件的差异则直接影响菌痢在人群间传播,最终影响菌痢发病率的高低。因此,关注社会经济手段的传播干预将有利于控制菌痢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