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老化速度日益加快,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已不能适应人们获得知识和未来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带来职业转换的需要,终身教育逐渐成为当今的一种国际教育思潮。面临着教育观念、医学模式和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继续医学教育在提高我国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方面,在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远程教育目前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首要选择,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有限教学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以较少资源投入、较大培训规模,行之有效地开展培训,因此,远程教育培训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中具有传统集中式培训模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63.
64.
1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 ,起步于 1987年 ,首先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上建立了“全国疫情报告微机通讯网” ,之后所用疫情管理软件不断升级和完善 ,通讯条件不断提高 ,联网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中央与省级的“点对点”通讯方式 ,到目前 ,全国 31个省市级卫生防疫站和近 30 0个地区级卫生防疫站利用“163/ 169”传输疫情数据 ,还有部分县级卫生防疫站也利用“163/ 169”上传疫情数据。大大提高了疫情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 ,也为历史疫情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中国手足口病(HFMD)重症病例的人群分布特点、时空聚集性及变化趋势。方法HFMD重症病例来自2008--201 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数据,按卫生部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采用时空Kulldorff扫描统计量空间扫描,单位为全国2 900个区县,扫描时间单位为月,时间跨度从2008年5月至2013年8月。用SaTScanTM 9.1软件完成分析;由ArcGIS 10.0软件绘制地图和结果瓦‘视化展示。结果中国2008-2013年监测数据分析显示HFMD重症病例>96%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发病率性别比为1.73~1.80:1;>84%为散居儿童。SaTScan分析显示,HFMD重症病例发病有时空聚集性,时间维度多发生在每年5~7月;HFMD重症病例的空间维度多聚集在东南沿海和东中部地区。变化趋势分析显示,2008年1类聚集区域位于东南沿海地区,2009年向北移至东中部地区,2010年从东中部地区往西移动,2011年由东中部地区往东北移动,2012年由东中部地区往西北、西南扩大,涉及18个省,2013年变化趋势与2012年相同,但涉及的省份减少为13个。结论中国重症HFMD病例有时空聚集性,并存在自身变化规律。研究分析结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重症HFMD防控策略及引导卫生资源合理储备和分配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66.
保健人群是一类拥有一定共同特征的患者群,在不同性质的医疗单位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政府领导、高级军官、公务员、企业高管、知识分子等[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正在逐渐增加,对健康水平和医疗保健有着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当前,慢性病已成 相似文献
67.
2003年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的暴发充分暴露了我国传染病监测和报告中信息延迟滞后等诸多问题,中国当时的传染病监测模式已不能满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国务院卫生部明确提出应建立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在全国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系统[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IT),2004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37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试运行,同年4月份后正式启用。报告方式的便捷大大提高了传染病疫情监测的及时性,同时对传染病的常规监测信息的分析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了解全国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情况,为改善乡镇卫生院直报能力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使用网络报告率、未报告率、直报率、代报率等指标对2006年1-10月份全国(未包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以下同)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网络直报系统中注册的乡镇卫生院总数为381 845个,平均网络报告率为70.25%,其中东部地区为74.09%,中部地区为67.01%,西部地区为71.11%.全国乡镇卫生院的网络报告数为26 825个.其中进行代报的乡镇卫生院总数为3944个,代报构成比为14.70%,中部地区代报构成比最高,占21.31%.结论 本次对全国乡镇卫生院2006年1~10月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的分析.发现全国乡镇卫生院网络报告率和直报率的总体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在卫生部西部计算机配备项目完成之后.使西部地区的网络直报能力得到较大改善.并超过了中部地区平均水平.如何增加中部地区的投入和保持西部地区网络直报能力的持续性增长,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69.
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8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250家医疗机构开展大规模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门诊、住院部和化验室传染病个案13 714例。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总的漏报率为23.14%,其中甲、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23.64%和21.37%。漏报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为丙肝(51.68%)、风疹(47.73%)、流行性感冒(47.06%)、AIDS(39.6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6.84%)。医疗机构中门诊、住院部、化验室传染病漏报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9.86%、25.44%和35.78%。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23.25%、地市级20.24%、县区级26.23%、乡镇级24.12%。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不容乐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树立医防结合的工作理念,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四川汶川地震灾区18个重灾县区应用应急手机疫情报告系统进行疫情监测工作的效果和作用。方法利用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平台,采用时间序列比较和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对应急手机疫情报告系统应用后的灾区机构恢复情况、传染病发病趋势比较和结果的稳定性、传染病监测暴发探测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应急手机疫情报告系统在灾区的应用,2周内使疫情报告工作快速恢复到震前水平;2008年重灾县区实行手机疫情报告后周报告发病趋势与近3年平均水平报告发病趋势一致;报告感染性腹泻病2 287例,利用症状监测系统共报告腹泻水样便病例18 677例,症状监测数据和传染病数据存在线性相关;利用该系统报告甲肝病例20例,及时探测出甲肝暴发疫情。结论灾后迅速建立的手机疫情报告系统,在应急状态下有效替代了原有网络直报系统的作用,保障了传染病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明显提高了疫情处理的响应效率。为应急状态下人群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预测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