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3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8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徐春华  马家奇 《疾病监测》2010,25(3):231-234
目的以麻疹暴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例,探索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量化判定指标、量化判定模型及对模型应用的评价。方法使用SPSS Clementine 11.1.1软件,采用C5.0决策树与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模型。结果通过C5.0算法获得了决策树模型以及自变量指标的重新分组的标准,并进一步进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结果显示两者对于麻疹突发事件的级别判定和预测都具有很高的正确性。结论结合应用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可实现对麻疹突发事件自动进行级别判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对《国家卫生服务研究-1998年第二次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资料及云南省卫生防疫站资料进行了分析,就资料所反映的情况讨论了健康模式转型对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3.
目的对黑龙江省疾控信息化人才队伍进行现况调查,并做分析评价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利用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在线调查系统,对全省各级疾控中心从事公共卫生信息化的领导和职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在各级疾控机构中,大专及以下人员所占比例以县级最大,占49.22%;区级其次,占42.65%;计算机或通信工程专业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其中地市级占7.69%,区级占2.94%,县级占7.03%。所学专业主要为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医学等医学类专业占77.89%;年龄构成主要集中在40~49岁之间,占46.53%,县级达50.78%;县级疾控中心工作满意度高于地市级,领导高于职工,高职称人员高于低职称人员,文化程度高的员工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员工。结论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市级疾控中心优于区县级。疾控中心信息化人员对现有工作满意度总体不高,严重缺乏公共卫生专业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大学学位教育和在职继续教育资源短缺,缺乏人才发展通道。  相似文献   
24.
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死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死因构成,并了解医疗机构与全人群死因构成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资料来源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包括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报告的所有死于医疗机构的病例,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结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常见的50种死因进行分析,排在前10位的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21.73%)、心脏病(17.14%)、脑血管疾病(14.30%)、伤害(3.67%)、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71%)、围生期疾病(2.02%)、流行性感冒和肺炎(1.94%)、其他肿瘤(1.87%)、糖尿病(1.62%)、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肾病(1.60%)。与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结果比较,2006年中国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其他慢性病死亡所占的比例更大,但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占的比例较低,仅为2.70%,明显低于2000年全国疾病监测点的20%。2006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和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前5位的死因无论城市和农村都包括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但是死因的顺位均不同。结论 目前的中国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主要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死亡,与全人群死亡病例的死因顺位有差别。  相似文献   
25.
控制图原理及在传染病预警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利平  马家奇 《疾病监测》2008,23(2):117-120
在传染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做出预警,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降低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对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影响.控制图法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功效高的预警技术,但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6.
全面评价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情况、信息系统利用、分析水平以及信息安全状况,认清确实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推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各省疾控行业科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分析中国大陆地区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病毒(HCV)发病人群分布特点、时空聚集性及变化趋势,为预防和控制HCV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 HCV发病病例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的2008-2013年的数据。空间扫描单位为全国2886个区(县),时间扫描单位为月,时间跨度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应用时空Kulldorff扫描统计量,用SaTScanTM9.1软件完成分析;地图绘制和结果可视化展示由ArcGIS 10.1软件实现。结果描述分析显示,HCV发病有随时间上升趋势和季节趋势,每年3月为报告发病高峰;HCV发病病例多发生在≥30岁人群,构成比占到60%以上;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1.16~1.35;发病多以农民为主,占全部发病人群的近40%。SaTScan分析显示,HCV发病有时空聚集性,从时间维度看,聚集时间依聚集区类别不同,全年有聚集现象;从空间维度看,HCV发病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从变化趋势分析,1类聚集区域始终位于中部地区,只在2011年扩大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类聚集区亦比较稳定,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3类聚集区总处于我国东北地区,但2013年范围有所缩小。4、5类聚集区位于华南地区,且范围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结论中国大陆地区HCV发病有随时间上升趋势,每年3月为报告发病高峰;进一步时空分析发现HCV发病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聚集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卫生行政部门预防丙肝发病、引导卫生资源合理储备和分配以及制定HCV发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29.
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应用,可有效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预防接种工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自建设以来,仅少数发达国家及国内个别省市发展迅速,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对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内外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综述,阐述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外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对比分析我国发展现状,以期为未来预防接种工作及其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旨在探讨全国手足口病“三间分布”(人群、时间、空间)的流行规律,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的可视化展示技术,对2008-2011年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人群研究表明,病例绝大多数发生于5岁以下年龄段,占所有患者的89.5%;2008-2011年男性人群的手足口病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人群(均有P<0.001);发病人群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基于时间研究表明,手足口病发病率前3年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011年开始下降,发病时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基于空间分布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发病强度不同,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发病高发大多数集中在发达地区,总体态势是从北方向南部(特别是沿海地区)、东部向西部扩散的趋势,而西南地区仍处于较低的发病水平.结论 中国大陆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年龄、性别和人群分布特征,因此,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