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43篇
临床医学   205篇
内科学   16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114篇
综合类   359篇
预防医学   17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6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脑小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163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120例脑白质病变患者(脑白质病变组)及158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水平,记录3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充足、缺乏、不足的比例,并进行血清25(OH)D与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25(OH)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健康组(43.6%比23.4%),脑白质病变组血清25(OH)D缺乏患者比例高于健康组(39.2%比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每降低10 ng/ml时,腔隙性脑梗死组回归系数为0.24(95%可信区间为0.03~0.48,P<0.05),脑白质病变组比值比为2.11(95%可信区间为1.50~3.26,P<0.05);血清25(OH)D缺乏时,腔隙性脑梗死组回归系数为0.53(95%可信区间为0.05~0.89,P<0.05),脑白质病变组比值比为2.85(95%可信区间为1.28~6.32,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显著相关,可通过监测血清25(OH)D水平预防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病变发生。  相似文献   
62.
马宁  周璟  陈琳  周知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9):1700-1704
目的探究滋肾育胎丸联合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收治的141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月经规律者在月经第5天开始服药,闭经或月经无规律者则在黄体酮诱导撤退性出血后第5天开始服药,50 mg/次,1次/d,连续服用5 d;月经周期的第10天开始隔日超声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生长情况,当优势卵泡直径18 mm时,肌肉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 000 U。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口服滋肾育胎丸,自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5 g/次,3次/d,连续治疗20 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4~6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及内分泌激素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3%、94.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成熟卵泡数、宫颈黏液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注射HCG当日,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显著高于月经周期第5天时水平,而血清睾酮(T)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治疗组E_2、LH、FSH水平高于对照组,T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00%、7.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联合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内分泌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小剂量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超高龄老年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干诊科住院的24例急性心力衰竭超高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94.16±7.03)岁。在维持长期治疗方案并强心、扩血管、改善肾灌注或(和)纠正低蛋白血症基础上,予呋塞米100~160 mg/d静脉泵注治疗5 d后,24 h尿量仍少于800 ml,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7.5 mg/d口服7 d。观察记录患者每日的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心衰体征及不良事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pro-BNP)及电解质,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结果所有患者24 h尿量在治疗后48~72 h明显增加,治疗第3天尿量由(668.7±108.7)ml显著增加至(1 989.8±28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心衰症状明显改善,中心静脉压由(18.9±2.3)cm H2O显著下降至(12.6±1.3)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ro-BNP由(13 385.3±7 545.9)pg/ml显著下降至(4 995.4±2156.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肌酐由(171.8±57.5)μmol/L显著下降至(121.7±48.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高钠血症,无明显口渴;1例患者出现肝损害。结论小剂量托伐普坦联合呋塞米能够显著增加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超高龄老年患者的尿量,有效纠正心力衰竭症状,对其的救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低温芒硝序贯疗法在预防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后血清肿发生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万安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120例行TAPP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电脑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予以腹股沟区创面200 mL 4 ℃生理盐水冲洗+术后腹股沟区冰敷2 h+术后芒硝外敷2 d的3种联合措施,对照组仅予以TAPP术后常规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切口疼痛、VAS评分、恶性呕吐、尿潴留及肠梗阻发生率和远期随访指标包括慢性疼痛、补片感染、疝复发等。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肿发生率分别为1.7%(1/60)、1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例属于Ⅰ型;对照组10例中,Ⅰ型6例、Ⅱ型2例、Ⅳ型2例;Ⅳ型血清肿予以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后逐渐缓解,Ⅰ型、Ⅱ型血清肿予以芒硝外敷处理后均好转。试验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分别是5.0%、3.3%、3.3%,低于对照组的16.7%、13.3%、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3.1±0.6)分、下床活动时间(8.5±2.3)h、住院天数(3.5±0.6)d,均低于对照组的(4.8±0.8)分、(13.1±1.7)h、(4.5±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腹股沟区慢性疼痛、补片感染、肠梗阻、住院费用、疝复发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温芒硝序贯疗法能够有效预防TAPP术后血清肿发生,明显减轻病人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快速康复,不增加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5.
马宁 《全科护理》2008,6(29):2685-2686
抑郁症和恐惧症是当今社会出现较多的心理疾病,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一种心理疾病。抑郁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表现突出,病人有凄凉感,常唉声叹气,对人对事物失去兴趣,常头痛,心烦,多恐慌梦,乏力,腹泻等,此病症严重时,人会感到强烈厌世,甚至有自杀念头。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比观察基于PET/CT的不同方法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效能。方法收集161接受PET/CT检查的SPN患者,比较良恶性SPN患者间临床表现、高分辨率CT(HRCT)征象及SUV max值的差异;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SPN的数学诊断模型,比较诊断模型、PET/CT及HRCT的诊断效能。结果161例SPN中,经病理诊断恶性131例,良性30例。PET/CT诊断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8.47%(129/131)、76.67%(23/30)及94.41%(152/161),HRCT分别为59.54%(78/131)、83.33%(25/30)及63.98%(103/161)。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将SUV max、年龄、钙化及气管血管集束纳入回归方程并建立模型,模型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82.44%(108/131)、86.67%(26/30)及83.23%(134/161)。ROC曲线结果显示,模型、PET/CT及HRCT诊断恶性SPN的AUC分别为0.909、0.876及0.714,PET/CT及模型的AUC均高于HRCT(P均<0.001),模型与PET/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8)。结论基于PET/CT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及PET/CT定性诊断SPN的效能优于HRCT,且特异度高于PET/CT。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10日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应用生物补片(SIS)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术中进行一期修补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的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血清肿、补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Onlay修补16例,Sublay修补6例。仅1例(4.5%)出现SSIH(Onlay修补),术后疼痛以轻-中度为主,1周内基本回复正常,无血清肿、补片感染病例。Onlay与Sublay修补在SSIH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生物补片在合并造口旁疝的肠造口还纳手术中加强筋膜缺损,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SSIH的发生率,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巨大阴囊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的5例巨大阴囊疝的病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前准备、术中情况、术后处理、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镜TAPP,中位手术时间为85 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5 d。所有病人均在术中放置阴囊引流管,术后48 h内拔除。有2例病人出现血清肿,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12~29个月,无复发及慢性疼痛病例。结论 巨大阴囊疝通过腹腔镜治疗是可行的,但要科学筛选适应证,严格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处理以及术后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圆锥角膜是一种扩张性角膜疾病,以角膜中央变薄、向前凸出呈锥状为特征,可严重影响视力。圆锥角膜病因复杂,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遗传、表观遗传和环境刺激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圆锥角膜病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阐明表观遗传学的调控路径可能是明确病因的关键;3D培养的体外模型可望为探索圆锥角膜病因和推进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全胃系膜切除术在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普外科应用该手术方式治疗11例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行全胃系膜切除术,中位淋巴结清扫数22枚,切除系膜中1例发现转移癌细胞,所有患者中位手术时间3.10h,术中出血量2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9.1%。中位术后排气时间4d、住院时间12d,术后随访1年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全胃系膜切除术对于进展期胃癌可达到系膜和淋巴组织切除的最大化,减少术中的医源性转移,不增加手术风险,术后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