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45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85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30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泌尿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对照组74例采用排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7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结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43.
44.
胰岛素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高血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葡萄糖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探讨糖尿病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放免法测定内皮细胞cGMP水平来反映NO的量,半定量RT-PCR检测NO合酶(eNOS)mRNA水平。结果:胰岛素(0.18-6.0nmol/L),葡萄糖(20mmol/L,40mmol/L)能增加内皮细胞cGMP产量,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高浓度葡萄糖上调eNOS mRNA水平,而胰岛素对其无影响,在高浓度葡萄糖下,胰岛素(6.0nmol/L)刺激NO的生成作用明显降低。结论:胰岛素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与胰岛素刺激内皮细胞NO合成有关;血管内皮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低是胰岛素抵抗的一部分;高浓度葡萄糖可能会抑制胰岛素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隐性饥饿与营养不良评估,并进行口服营养补充(ONS)干预,了解老年人隐性饥饿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观察营养干预效果。方法 对248例老年人进行微型营养评定、隐性饥饿量表评估、体格测量和体成分检测,选择其中40例存在隐性饥饿与营养不良的老年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ONS干预,共12周,比较2组营养摄入量及干预前后体格指标、体成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老年人营养不良及隐性饥饿发生率为31.5%(78/248)。干预组每天膳食脂肪、蛋白质、锌、维生素A、维生素B1和B2的平均摄入量及优质蛋白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干预组体质量、BMI、体脂肪、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结论 31.5%的社区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和隐性饥饿;ONS有利于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提高骨骼肌质量和血浆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对胰岛素(Ins)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干预作用,及对增殖核抗原(PCNA)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Ins对VSMc增殖的影响,以及Pio和Ins共孵育对VSMC增殖的作用。(2)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PCNAmRNA的表达。(3)用Westernblot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Ins促进VSMC增殖,促增殖效应在72h末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io能抑制Ins诱导的VSMC增殖及PCN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佳浓度100μmol/L(P〈0.01)。结论 吡格列酮抑制胰岛素的促VSMC增殖作用,通过降低PCNA的表达影响VSMC表型转换,有望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7.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新诊断的T2DM患者276例,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HUA)分为2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T2DM伴有高尿酸血症的46例,T2DM不伴有高尿酸血症的230例。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等有无差异,并对相关指标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BMI)、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因素影响HUA的发生(P〈0.05),而性别、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结果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Tc是初发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尿酸升高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关联;控制体重,监控血TC指标对预测初发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采用ELI SA法检测T2DM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A组,60例)、T2DM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B组,66例)单纯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D组,68例)血清APN水平。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 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PN在A组、B组、C组、D组依次减低(P<0.05);A组和B组APN水平与BMI、HOMA-IR、HbA1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1、-0.387、-0.176)(P<0.05),与HDL正相关(r值为0.226)(P<0.05);APN、HOMA-IR与HbA1c是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N是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可能是治疗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9.
大黄酸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黄酸(rhein,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形态学变化;并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积聚量的变化;应用RT-PCR检测RH干预后分化抑制基因CHOP mRNA的表达.结果:各浓度组RH(0.1、1、2.5、5、10 ug/ml)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H对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1 ug/ml的RH使CHOP mRNA表达增加.结论:RH可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该作用可能与CHOP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0.
江波 邹大进 马向华 成兴波 鲁燕 陈莉明 保志军 徐向进 孙萍 唐伟 赖晓阳 陆卫平 贾平平 郭增清 朱翠凤 李增宁 张片红 郑锦峰 陈洁 陈秋霞 翁敏 赵绮华 刘建萍 陈春霞 杨柳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3):1-6
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截至2013年,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4%[1],即13.8亿人口中有1.4亿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且仍有63%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确诊。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发病风险因素为肥胖、遗传、饮食和体力活动减少等,与其他国家地区类似,但妊娠合并糖尿病及青年糖尿病患病者日渐增多,且血糖控制更差。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2013年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层显示,中国BMI<25 kg/m^2者糖尿病患病率为7.8%,BMI为25~<30 kg/m^2者患病率为15.4%,BMI≥30 kg/m 2者患病率为2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