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泌尿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对照组74例采用排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7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结石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脂肪瘤是一种成熟脂肪细胞的良性肿瘤,多发生在30~50岁人群,好发于体表皮下脂肪组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楚.其治疗上亦存在不同见解,主要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将从非手术、手术、中医治疗方面对脂肪瘤的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3.
以晕厥和心动过速为主要症状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71岁.两年反复晕厥、4次入院.2006年4月突然晕厥、神志不清、肢体抽搐,左上臂骨折,无恶心、呕吐、口吐白沫,无大小便失禁,数分钟后自行转醒.2007年2月9日上述症状再现,跌倒、头皮血肿(直径5cm),拟诊"癫痫",次日脑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葡萄糖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生的影响,探讨糖尿病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放免法测定内皮细胞cGMP水平来反映NO的量,半定量RT-PCR检测NO合酶(eNOS)mRNA水平。结果:胰岛素(0.18-6.0nmol/L),葡萄糖(20mmol/L,40mmol/L)能增加内皮细胞cGMP产量,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高浓度葡萄糖上调eNOS mRNA水平,而胰岛素对其无影响,在高浓度葡萄糖下,胰岛素(6.0nmol/L)刺激NO的生成作用明显降低。结论:胰岛素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与胰岛素刺激内皮细胞NO合成有关;血管内皮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低是胰岛素抵抗的一部分;高浓度葡萄糖可能会抑制胰岛素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隐性饥饿与营养不良评估,并进行口服营养补充(ONS)干预,了解老年人隐性饥饿和营养不良发生率,观察营养干预效果。方法 对248例老年人进行微型营养评定、隐性饥饿量表评估、体格测量和体成分检测,选择其中40例存在隐性饥饿与营养不良的老年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ONS干预,共12周,比较2组营养摄入量及干预前后体格指标、体成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老年人营养不良及隐性饥饿发生率为31.5%(78/248)。干预组每天膳食脂肪、蛋白质、锌、维生素A、维生素B1和B2的平均摄入量及优质蛋白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干预组体质量、BMI、体脂肪、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结论 31.5%的社区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和隐性饥饿;ONS有利于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提高骨骼肌质量和血浆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对胰岛素(Ins)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干预作用,及对增殖核抗原(PCNA)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Ins对VSMc增殖的影响,以及Pio和Ins共孵育对VSMC增殖的作用。(2)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PCNAmRNA的表达。(3)用Westernblot法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Ins促进VSMC增殖,促增殖效应在72h末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io能抑制Ins诱导的VSMC增殖及PCN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佳浓度100μmol/L(P〈0.01)。结论 吡格列酮抑制胰岛素的促VSMC增殖作用,通过降低PCNA的表达影响VSMC表型转换,有望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7.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新诊断的T2DM患者276例,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HUA)分为2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T2DM伴有高尿酸血症的46例,T2DM不伴有高尿酸血症的230例。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等有无差异,并对相关指标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BMI)、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因素影响HUA的发生(P〈0.05),而性别、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结果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Tc是初发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尿酸升高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关联;控制体重,监控血TC指标对预测初发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采用ELI SA法检测T2DM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A组,60例)、T2DM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B组,66例)单纯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62例)和正常对照组(D组,68例)血清APN水平。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 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PN在A组、B组、C组、D组依次减低(P<0.05);A组和B组APN水平与BMI、HOMA-IR、HbA1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41、-0.387、-0.176)(P<0.05),与HDL正相关(r值为0.226)(P<0.05);APN、HOMA-IR与HbA1c是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N是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可能是治疗T2DM大血管并发症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9.
大黄酸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黄酸(rhein,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形态学变化;并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积聚量的变化;应用RT-PCR检测RH干预后分化抑制基因CHOP mRNA的表达.结果:各浓度组RH(0.1、1、2.5、5、10 ug/ml)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H对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1 ug/ml的RH使CHOP mRNA表达增加.结论:RH可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该作用可能与CHOP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截至2013年,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0.4%[1],即13.8亿人口中有1.4亿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第一,且仍有63%的糖尿病患者未得到确诊。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发病风险因素为肥胖、遗传、饮食和体力活动减少等,与其他国家地区类似,但妊娠合并糖尿病及青年糖尿病患病者日渐增多,且血糖控制更差。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2013年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层显示,中国BMI<25 kg/m^2者糖尿病患病率为7.8%,BMI为25~<30 kg/m^2者患病率为15.4%,BMI≥30 kg/m 2者患病率为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