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33篇
  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我们从1984年7月~1990年10月对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165例,术前进行胆总管直径的B超测量,并将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期待进一步提高术前对胆总管直径的了解,以便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重要参考。临床资料本组165例中,男70例,女95例。年龄15~77岁。平均43岁。既往有1~3次胆道手术史者69例。手  相似文献   
44.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30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对手术细节上作了改进,胰腺空肠吻合时可很顺利地将胰腺套入空肠,胰管内放置长的内支撑引流管行肠腔内引流;胆道空肠吻合采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线连续单层吻合;胆道内不放置T型引流管,可避免术后胰液、胆法丢失,从而稳定内环境。本组无胰瘘发生。经胃窦放置高位空肠营养造瘘管,可明显降低术后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45.
测右下腹部皮温诊断急性阑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监护仪皮温探头分别置放在急性阑尾炎患者右下腹部及左下腹部,安放次序是随机的。监护仪自动记录双下腹部皮温及温度差(精确到0.1℃),皮温测定结果与术中所见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32例急性阑尾炎皮温测定敏感性为62.5%(20/32),化脓性阑尾炎敏感性为81.8%(18/22)。表明皮温测定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可作为一个有用的辅助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介绍一种引流法,讨论几个有关问题。临床资料近2~3年,开腹后如需放置引流,我们多同时放置烟卷引流和胶管引流。烟卷引流直径约1.2cm,引流胶管0.8cm,均剪4~5个侧孔,侧孔直径不超过引流管直径的1/3,孔间距1~1.5cm,左(或右)肋缘  相似文献   
47.
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180例 ,占同期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6 5 6 % ,现将对本组行PPPD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自 1992年至 2 0 0 2年 7月本组施PPPD180例 ,其中男 10 7例 ,女 73例 ;年龄 32~ 83岁 ,中位年龄 5 5岁。临床诊断 :壶腹癌 78例 ,胆管下端癌 6 0例 ,十二指肠癌4例 ,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 2例 ,胰头癌 30例 ,胰头部囊腺癌2例 ,慢性胰腺炎致胰头肿块 4例。 171例术后恢复顺利 ,多于术后 2 1d内痊愈出院。术后发生幽门排空延迟 4例 ,于术后 4~ 6周恢复幽门功能。 1例术后因腹腔内出…  相似文献   
48.
MAC系统在脊柱前路固定中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AC系统在脊柱前路固定中应用。方法 :从 2 0 0 2年 11月~ 2 0 0 3年 6月本院应用MAC系统行脊柱前路固定 2 0例。结果 :随访 7~ 11个月 ,平均 9个月 ,经X线拍片植骨全部愈合 ,MAC系统固定良好 ,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神经功能据Frankel分级术后 :A级 1例 ,B级 1例 ,C级 5例 ,D级 4例 ,E级 9例。结论 :前路减压 ,应用MAC系统固定临床效果良好 ,MAC系统确保了脊柱内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9.
医院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药品管理、卫生行政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以及其他不同载体、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医院工作的可靠依据和参考资料。在当前,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怎样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0.
王博  杨群  张德强  王宏  吴春明  马凯  唐开  刘阳 《中华骨科杂志》2011,31(10):1110-1115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减压、B-Twin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 3月至 2010年 5月, 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 87例, 男 49例, 女 38例;年龄 37~65岁, 平均 47援6岁。均为单节段病变, L3, 43例、L4, 543例、L5S1 41例。采用单枚 B-Twin椎间融合 51例(单枚组), 双枚融合 36例(双枚组)。采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后疗效, 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时间和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均获得 12~46个月的随访, 平均 35.8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 ODI术前平均为 78%±3%, 末次随访平均为 18%±3%;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70±1.3)分, 末次随访平均为(0.65±0.48)分;椎间隙高度术前平均为(8.76±1.3) mm, 术后 1个月平均为(12.8±1.5)mm, 术后 12个月平均为(11.8±0.6) mm。单枚组与双枚组 ODI、VAS和椎间隙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单枚组少于双枚组。均获融合或可能融合, 融合时间 3.9~8援6个月, 平均为 5援6个月。结论椎间盘镜下减压、B-Twin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疗效满意, 单枚与双枚融合疗效相近, 单枚融合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医疗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