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42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父母提示对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了解父母提示或强迫对城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为制定营养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广泛,上海,济南和哈尔滨等4个城市,随机选取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家长9464名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子总是或经常服从的比率为38.0%-44.0%;有10.1%-10.9%的父母在就餐时总是或经常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强迫后,孩子总是或经常服从的比率为28.2%-33.5%。结论 城市儿童少年父母就餐时对孩子的提示或强迫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应在家长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指导孩子的饮食。  相似文献   
42.
父母及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了解父母及家庭对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影响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谆法制 取样本1539个学生一家长对,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结果 在进餐时,父母经常提示和强迫孩子食用他们认为有营养食物的比例分别为56.0%和7.7%,而孩子经常服从父母要求的比例分别为39.7%和29.2%。在餐桌旁,父母经常和有时教育批评孩子的比例分别为14.8%和27.5%。孩子因被批评而吃不下饭和勉强吃一点的比例分别为5.9%和19.3%。经常边吃饭边看电视的比例为42.3%,因看电视而对进餐影响较大的比例为39.4%。结论 父母及家庭一半对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有相当大的影响,加强对父母及中小学生的饮食行为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3.
44.
饮食行为是在儿童时期发展和形成的,与个体、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文化、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会导致超重肥胖、营养不良等,影响儿童健康.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往往会延续至成年期,影响成年期健康.因此,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必须及早、从小抓起.为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国内外开展了很多干预措施,成效显著.中国应借鉴现有经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使儿童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45.
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不同试点地区农村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计划”实施的3个国家试点县、2个地方试点县和4个未开展“计划”的地区(县级)随机各抽取1所小学和1所初中,选择四至九年级学生3 83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学生对含蛋白质、钙和铁丰富食物的知晓率分别为76.6%,70.6%和69.4%;有88.9%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吃早餐,但早餐质量得分中位数仅为3.0(2.0,4.0)分,国家试点地区学生的早餐质量得分高于地方试点和非试点(P值均<0.05);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总分的中位数为43.0(38.0,47.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农村学生营养素养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段和当地“计划”实施类型(P值均<0.01).结论 “计划”的实施对农村学生营养素养具有积极影响.应进一步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改善营养环境,促进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提升.  相似文献   
46.
分析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春季排尿行为,为开展健康宣教,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排尿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3月在河北省保定市某高校招募156名受试对象,利用特定装置收集调查对象连续3 d 24 h内所有尿液并测定排尿量、排尿次数、排尿时间.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每天排尿量为1279 mL,平均每天排尿次数为6.2次,平均每次排尿量为209 mL.调查对象排尿量、排尿量占比及排尿次数主要集中午餐后,排尿量、排尿量占比及排尿次数分别为406 mL、31.0%、1.7次.调查对象及男、女生在8个时间段排尿量及排尿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22.76,974.03;483.38,499.09;439.65,439.65,P值均<0.05).调查对象排尿量、排尿量占比及排尿次数主要集中在上午,其次是下午;上午排尿量、排尿量比例及排尿次数分别为535 mL、44.1%、2.3次.上午、下午、晚上3个时间段调查对象总体情况及男生和女生排尿量、排尿量占比及排尿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71,47.48,34.92;35.17,21.30,20.69;37.02,25.30,15.32,P值均<0.01).调查对象排尿次数与每次排尿量呈负相关,排尿量与每次排尿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0.79,P值均<0.01).结论 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排尿主要集中在上午和下午;调查对象存在不良排尿行为现象,需开展相关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47.
调查8个时间段(早餐前、早餐、早餐后、午餐、午餐后、晚餐、晚餐后、夜间)河北大学学生春季饮水行为,并分析其不同时间段饮水行为的差异,为开展饮水健康宣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河北大学156名大学生参与调查,采用连续7 d 24 h饮水记录法,利用定量用具详细记录每天8个时间段,上午、下午、晚上及就餐时与非就餐时的饮水行为.结果 8个时间段内,晚餐后饮水人数及饮水量均最多,分别为89.8%,325 mL(Z=774.72,P<0.01);午餐后和晚餐后的饮水次数最多,均为1.9次(Z=839.05,P<0.01).调查对象晚上饮水量最多,为439 mL(Z=45.14,P<0.01);下午和晚上饮水次数最多,均为2.3次(Z=40.34,P<0.01).54.2%的被试在就餐时饮水,99.2%在非就餐时饮水.调查对象就餐时日均饮水量和饮水次数均低于非就餐时(Z值分别为-14.58,-15.07,P值均<0.01).结论 河北省某高校大学生春季饮水行为在不同时间段存在差异,且非就餐时饮水量普遍高于就餐时.需结合饮水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饮水健康宣教,促进大学生足量饮水.  相似文献   
48.
49.
我国7城市中小学生食物购买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城市中小学生食物购买行为,为开展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等7个城市选取7427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收集中小学生食物购买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等信息。结果城市中小学生家庭中,母亲是食物的主要购买者,总是或经常购买的比例为72.2%。总是或经常参与食物购买的比例以小学生最高,为39.0%,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为28.9%和21.0%。总是或经常要求购买食物的比例以高中生最高,为27.5%,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为14.9%和25.5%。总是或经常被征求购买意见的比例以高中生最高,为50.8%,小学生和初中生分别为35.5%和41.9%。中小学生购买食物优先考虑的因素为口味、自己喜好和卫生等。结论城市中小学生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食物购买,中小学生对家庭食物购买有一定的影响力,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食物和营养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0.
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4.饮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多资料显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软饮料的消费逐渐增加,而白开水、牛妈的消费下降。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适量饮用的对没有什么危害,但经常过量饮用可能会引起龋齿、非特异性腹泻等疾病甚至影响生长发育。本对各国儿童青少年饮用饮料的行为及其与健康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