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40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12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2篇
  2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2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丙酸氯倍他索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磷酸化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激酶B(AKT)途径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银屑病模型组(IMQ组)、预防性丙酸氯倍他索处理组(IMQ+pre-CLO组)、治疗性丙酸氯倍他索处理组(IMQ+thera-CLO组)。小鼠背部皮肤2 cm×3 cm面积脱毛,皮肤裸露,在脱毛部位涂抹咪喹莫特55 mg/只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每天1次。预防性丙酸氯倍他索处理组造模第1天起开始给药,治疗性丙酸氯倍他索处理组造模后第5天起开始给药,两种给药方式的丙酸氯倍他索剂量均为45 mg/只。第10天处理小鼠,皮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法分析小鼠皮肤中p-STAT3、AKT、磷酸化AKT(p-AKT)以及白介素17A(IL-17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IMQ组小鼠皮肤出现明显鳞屑及红斑,表皮棘层明显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增加。与正常组比较,IMQ组皮损中的p-STAT3、AKT、p-AKT及IL-17A高表达(均P<0.05);丙酸氯倍他索处理后,与IMQ组小鼠相比,IMQ+pre-CLO...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在使用六自由度床的情况下,接受盆腔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的固定方式选择.方法 通过对北医三院放射治疗科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3月25日行盆腔放射治疗的27例直肠癌患者整个疗程中的六自由度床校正摆位误差的分析,比较低温热塑膜和真空垫的固定效果.热塑膜体网入组17例患者(组1),负压真空垫组入组10例患者(组...  相似文献   
33.
非淋菌性生殖道感染是指非淋球菌引起的生殖道感染,也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病原体为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为尿道口轻度水肿,或有少量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尿道刺痒或灼热感,全身可无症状,尤其UU感染,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其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培养[1].从1995年以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男性非淋菌性生殖道感染82例,并与单纯西药组2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改良开放和完壁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病变患者平均纯音听阈(pure tone audiometry,PTA及骨导值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河南省中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慢性中耳病变患者共176例,其中84例采用改良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设为A组,另92例采用完壁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设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术后干耳率、术后PTA下降值、术后骨导下降值、术后气骨导差下降值、术后听力频率阈下降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PTA下降值、术后骨导下降值及术后气骨导差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50、500、1000、2000 Hz听力频率阈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000 Hz听力频率阈下降值显著小于A组(P<0.05)。结论相较于完壁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改良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病变可获得相近听力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35.
为观察 Presenilin蛋白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本研究以果蝇神经肌肉接点分布为模型 ,发现 Presenilin突变 Psns3可导致神经肌肉接点数量的明显减少 ,而且当提高温度后 ,可造成接点数量的进一步减少。提示 ,Presenilin蛋白参与了突触的形成过程 ,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学习记忆。结果还提示 ,温度对于维持突变蛋白的构象及功能发挥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6.
醛糖还原酶是糖代谢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最新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时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抑制醛糖还原酶可以通过保护糖酵解途径和抑制氧化应激,减轻心肌缺血损伤,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功能。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作为潜在的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小干扰RNA(siRNA)阻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基因表达对糖皮质激素抑制脂质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及其细胞内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siRNA转染效率,RT-PCR检测MI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IF蛋白的表达;RAW2647细胞转染MIF siRNA后观察地塞米松(Dex)抗炎作用的变化,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LTB4)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浆膜联蛋白Annexin 1和下游胞浆磷酸酯酶A2α(cPLA2α)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相比,MIF siRNA能有效阻断细胞内源性MIF蛋白的表达,增强RAW2647细胞对Dex作用的敏感性;明显增强Dex抑制PGE2和LTB4产生的效应,增加胞浆蛋白Annexin 1的表达,抑制cPLA2α的磷酸化。结论:MIF siRNA能增强糖皮质激素抑制脂质炎症介质PGE2和LTB4的释放,且可能是通过影响Annexin 1-cPLA2α信号通路实现的。阻断内源性MIF蛋白的表达可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对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8.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其术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影响受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无创手段,辅助其他检查监测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目前已报道的影像学方式较多,明确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使得肺移植受者可以得到及时治疗,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及预后。本文对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各种影像学检查的利弊及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肺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最佳无创检查手段提供参考,提高受者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39.
联合放、化疗与单一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联合放、化疗与单一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心电图变化特点,为放、化疗联合治疗所致心脏毒性预测提供参考。方法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科住院接受含表阿霉素、紫杉醇方案化疗或联合放疗的术后乳腺癌患者共47例,其中联合放、化疗组(简称联合组)29例,单一化疗组(非联合组)18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如年龄、既往史、肿瘤部位及表阿霉素、紫杉醇和放疗剂量等。结果联合组11例(37.9%)心电图异常,非联合组2例(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7,P=0.048)。异常的心电图种类较多,没有特征性改变。联合组异常心电图出现的时间为放疗后序贯化疗2个周期后(总的化疗周期为4~5个周期),非联合组为化疗第5~7个周期出现。提示放、化疗联合治疗心脏受损的比例增加,从而降低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年龄>60岁的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的比率高于年龄≤60岁患者(z=-2.094P=0.036)。统计学上没有显示心电图的异常与患者高血压病史、肿瘤部位、放化疗的剂量相关。但合并高血压的乳腺癌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比率(54.5%)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27.8%)。结论放疗增加表阿霉素与紫杉醇的心脏毒性,降低了其耐受剂量,同时提示在放化疗期间定期复查心电图,尤其对年龄>60岁和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尤其  相似文献   
40.
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骨转移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置入在骨转移瘤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2例不同来源骨转移瘤患者采取^125I粒子永久置入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骨痛缓解及术后病灶影像改变的情况。结果^125I粒子永久置入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有效率为91%(20/22),术后2个月粒子置入病灶的影像检查结果显示,32个骨转移灶中,完全缓解(CR)4个、部分缓解(PR)18个、稳定(NC)10个,总缓解率68.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组织间永久置入^125I粒子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程度轻,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