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顾莺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9):939-940
病案是医院的业务档案,是医务人员在疾病诊断、治疗、护理中形成的以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对病员的健康状况及罹患伤病的诊治所做的全面而连续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62.
以Lewin变革理论为框架,分析"每日唤醒"镇静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动力和阻力,计划按解冻阶段—变革阶段—再冻结阶段推行此方案,以期保证方案推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室护士对于患儿身体约束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探索其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8-10月选取我院儿童危重症监护病房(PICU)、心脏监护病房(C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护士,采用ICU儿童身体约束知-信-行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在儿童身体约束知识得分为(8.32±1.604)分,属较好水平;护理人员对于身体约束的使用呈中性态度,得分为(30.2±5.18)分;身体约束的行为得分较高,得分为(37.05±3.753)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的护士在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问卷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接受过培训、护龄及ICU工作年限均对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得分有所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约束知识得分与态度得分呈负相关(r=-0.246,P0.05),与行为得分呈正相关(r=0.236,P0.05);身体约束态度与身体约束行为之间无相关关系(r=0.016,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身体约束知识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对身体约束呈中性态度,身体约束行为较为得当。  相似文献   
64.
<正>随着循证实践的蓬勃发展,医疗各个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日益增多,在规范临床实践、改善患者结局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构建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主要有制定新指南和整合现有指南。针对某个健康问题,如果目前已经有相关的指南,则可以考虑进行指南整合。指南整合是指基于系统的、透明的方法,使用和/或修改现有的指南,以便将指南应用于其他临床环境~[1]。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指南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使用母乳添加剂的喂养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2例低出生体重儿规范化母乳喂养以及规范化添加母乳添加剂,具体护理内容包括严格掌握开始肠内喂养的时间和喂养方式、制定母乳喂养知情同意书以及母乳宣教手册,对患儿父母进行培训如何收集和运送母乳至病房,培训护士如何储存和配置母乳、如何保存和使用母乳添加剂等.结果 12例体质量增长速率、身长增长速率、头围增长速率均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2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等,最终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临床使用母乳强化剂安全有效,而规范母乳以及母乳强化剂使用和操作流程对早产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6.
介绍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睡眠质量情况,分析过多的医疗护理操作行为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这些操作行为的种类。提出更改现有操作流程的必要性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个体化肠道管理对假性大便失禁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门诊就诊的40例假性大便失禁患儿采用个体化肠道管理干预法,于患儿干预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于干预后3个月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患儿排便情况。结果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儿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1),干预3个月时患儿平均每周排便3.8次,无大便失禁现象发生。患儿家长对肠道管理认知准确。结论个体化肠道管理提高了该类患儿的生活质量,及时采取合理的管理方案,假性大便失禁患儿短期内可达到较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对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PICU病房收治7例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在这7例患儿治疗期间,对他们进行了一般护理、呼吸护理、饮食护理、消毒护理、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和心理护理等综合性护理。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这7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没有发生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心力衰竭和肺内感染等并发症的患儿。这7例患儿在出院后,均有没留下咳嗽、哮喘等后遗症。结论:对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患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 探讨儿童医疗游戏对急诊观察室学龄期重症肺炎患儿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学龄期重症肺炎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2019年1月-2019年9月)43例、对照组(2018年3月-2018年12月)37例。对照组给予重症肺炎患儿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联合应用儿童医疗游戏,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治疗依从行为、生理状态指标。结果 实验组学龄期重症肺炎患儿焦虑(SCARED)、抑郁(DSRS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5.24±3.21 vs 19.32±4.15)、(11.02±1.45 vs 14.32±2.01)](t=4.953, 8.501, P<0.05, P<0.01);配合治疗、配合检查、适宜运动、饮食平衡、依从行为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5.44±2.24 vs 13.28±1.45)、(10.56±1.21 vs 8.94±1.14)、(12.06±1.34 vs 10.35±1.26)、(12.36±1.23 vs 10.62±1.31)、(58.78±7.12 vs 51.23±6.54)](t=5.027, 5.858, 5.849, 6.122, 4.909, P<0.05);气促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42±0.52 vs 4.30±0.65)d、(3.62±0.56 vs 4.84±0.72)d、(4.86±0.75 vs 6.34±1.02)](t=6.724, 8.516, 7.459, P<0.05, P<0.01)。结论 通过对急诊观察室学龄期重症肺炎应用儿童医疗游戏后有助于缓解患儿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治疗依从行为的养成,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