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7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381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359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1226篇
内科学   781篇
皮肤病学   74篇
神经病学   178篇
特种医学   482篇
外科学   1104篇
综合类   2478篇
预防医学   1334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900篇
  16篇
中国医学   941篇
肿瘤学   304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380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383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66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8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10篇
  196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继发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前后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0枚,3例支架内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溶解血栓,2例术后出现肺栓塞,经过血栓抽吸 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1例3个月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复发,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上腔静脉重新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和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52例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置入术,对其临床症状(按Fontaine分型和踝/肱指数)的变化进行随访. 结果 52例共计112支病变血管,74支进行PTA及支架置入术,24支仅行PTA,14支未行处理,共置入87枚支架,支架均成功置入于髂/股动脉内,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随访1~24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和3级的例数分别是21、22和2例,5例无变化,1例下降1级(1例因1周后行膝下截肢术,不计入临床症状的随访);踝/肱指数术前为0.57±0.14,术后1、6、12和24个月分别为0.91±0.21、0.90±0.04、0.87±0.08和0.86±0.1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介入治疗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近期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 9(MMP-2, 9)及其抑制因子(TIMP-2)在不同形成时期的增生性瘢痕中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变化.方法 用病理学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的结构特征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这3种基因在16例不同发生时期的增生性瘢痕和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在正常皮肤组织内,MMP-2, 9和TIMP-2的基因表达较弱,蛋白含量较低;而在增殖期的增生性瘢痕中这2种MMPs和TIMP2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都显著升高(P<0.05),在成熟期的瘢痕中,MMP-2, 9基因表达量降低至正常皮肤水平,但蛋白含量仍保持较高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TIMP-2的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则降低至正常皮肤相近的水平.结论 MMP-2, 9和TIMP-2表达增强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之一,而MMP-2, 9蛋白含量的增多,TIMP-2蛋白含量减少可能与增生性瘢痕达到相对稳定的成熟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4.
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肺动脉造影明确栓子部位,应用机械血栓清除器械(Amplatz血栓消融器17例,Straub血栓旋切器9例)行介入血栓清除术,观察临床症状、肺动脉血栓清除情况、血氧饱和度(SaO2)、肺动脉平均压(M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25例明确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介入血栓清除术后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本组均成功行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26例患者介入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SaO2明显上升,MPAP明显下降,PaO2明显升高,21例肺动脉内血栓大部分清除,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36个月,患者无肺动脉栓塞复发。结论介入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肺栓塞是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导管子宫动脉内灌注甲氨蝶呤结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不同类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根据临床症状、彩色B超初筛,在Seldinger方法完成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造影,证实为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和局灶型子宫肌腺病的患者,用MTX50mg子宫动脉局部灌注,并加用PVA微球颗粒(直径350~560μm)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病例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及性激素水平等的术后变化及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MTX局部灌注结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无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经治疗的全部病例,月经量减少,痛经程度减轻。弥漫型子宫肌腺病子宫体积进行性缩小,与局灶型子宫腺肌病比较,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微创介入技术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可用于弥漫型子宫腺肌病和局灶型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尤其适宜于弥漫型子宫腺肌病。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在人体肌卫星细胞分化培养中的表达规律,探索肌细胞生成素在肌卫星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取6例正常成人的骨骼肌,消化、分离肌卫星细胞,肌卫星细胞生长培养后进行分化培养。在分化培养过程中,观察肌卫星细胞形态,计算其融合率,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细胞总RNA中肌细胞生成素mRNA的表达量。结果 在肌卫星细胞分化培养过程中,肌细胞生成素mRNA的表达增加,其规律与肌卫星细胞分化、融合相一致。结论 肌细胞生成素参与人体肌卫星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7.
游离背阔肌移植术被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后晚期屈肘屈指等功能重建 ,及全身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伤口覆盖。而术后并发供侧臂丛神经损伤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为 1例前臂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行游离背阔肌移植覆盖创面手术时 ,发生了供侧臂丛神经损伤 ,教训深刻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5岁 ,右利手。 1999年 7月 2 5日因车祸致左前臂掌侧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 8小时入院 ,检查 :神清 ,面色苍白 ,体温正常 ,脉搏 70次 /分 ,血压15 / 8k Pa,呼吸 2 1次 /分。左前臂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30 cm× 12 cm,创面污染严重 ,前臂屈肌群挫伤较严重 ,…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在肺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4名被确诊为PE的患者以及100名门诊体检对照者的MPV及D-D联合检测在PE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对PE组及对照组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吸烟比例、MPV及血浆D-D水平等PE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PE中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及血浆D-D是PE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还对MPV及血浆D-D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联合检测结果真阳性率(χ~2=38.18,P=0.031)、真阴性率(χ~2=56.02,P=0.01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查中的MPV联合血浆D-D检测在PE中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PE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spexin水平与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 VFA)的关系,探寻其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分为T2DM内脏型肥胖组(T2DM-ob组)和T2DM非内脏型肥胖组(T2DM-nonob组),正常血糖且非内脏型肥胖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测量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欧姆龙DUALSCANHDS-2000测量VFA与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 SFA)及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比率(visceral fat to subcutaneous fat ratio, VSR)。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PINS2h),计算HOMA-IR,用ELISA测定血清spexin水平。结果T2DM-ob组BMI、腰围、臀围、总胆固醇(TC)、HOMA-IR、VFA、SFA、VSR均较T2DM-nonob组升高,血清spexin水平较T2DM-nonob组和NC组均明显降低(P<0.05),VFA与BMI、腰围、WHR、FPG、PPG2h、HbA1c、丙氨酸转氨酶(ALT)、HOMA-IR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spexin水平与VFA、VSR、BMI、WHR、FPG、PPG2h、HbA1c、HOMA-IR呈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发现HbAlc、VSR为spexi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血清spexin水平与VFA密切相关,spexin及VFA与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显著相关,spexin可能在T2DM患者的内脏脂肪代谢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中Dieulafoy病较为罕见 ,我院收治 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合并Dieulafoy大出血病人 ,均经手术证实。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病历介绍例 1 男性 ,3 6岁。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 10余年 ,嗜烟酒。因呕血、便血住内科治疗。急诊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有直径 1cm溃疡合并出血 ,治疗中又连续出血 3次 ,量约 10 0 0mL ,转入外科行胃大部切除B -Ⅰ式吻合术 ,病理检查证实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术后 3天胃管内颜色为草绿色 ,第 5天排便颜色为黄色。第 7天突发便血 3次并出现休克 ,血压 6 3 /3 2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