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204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内镜下钬激光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内镜下应用钬激光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各种消化道息肉患者经内镜下应用钬激光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88例消化道息肉患者行钬激光治疗,84例有效,总有效率95.5%,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针对患者不同特点,术前的健康教育、术中的临床观察及术后的康复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02.
目的:鲜红斑痣的诊断分级对于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案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研究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半自动皮肤病灶检测方法,拟为临床精准可靠的辅助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临床鲜红斑痣患者50例的历史照片,对其进行初步筛选,保留100张图像作为算法训练和测试的数据集。其中50张用于训练,50张用于测试,并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手动勾画了金标准图像。本文提出的方法主要包括:(1)数据集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感兴趣区域的提取和图像去噪;(2)数据集提取颜色特征,将图像中每个像素在RGB、HSV和Lab三个色彩空间中的每个通道的像素值作为其颜色特征,并对其进行归一化;(3)用Adaboost分类器进行训练学习,得到粗分割的分类模型;(4)用随机游走算法对分类后的结果进行后处理,得到最终的二值化分割结果。结果:50张测试图像对提出的算法进行测试,平均准确率为90%。结论: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检测鲜红斑痣病灶的方法,可用于临床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303.
利用国产自主研发的高平均功率飞秒钛宝石激光器开展兔眼晶状体切割实验,基于该激光器优异的性能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具体表现为:(1)由于该型激光器单发脉冲5μJ能量、80 fs短脉宽的特性,使得通过聚焦镜后的激光单发聚焦功率可以达到1017W/cm2,通过与兔眼晶状体的相互作用,可以稳定产生晶状体纤维组织切割效果;(2)由于其较高的光束质量和指向稳定性,使聚焦后的焦斑较小为数微米,在合适的聚焦激光功率密度条件下,产生的组织切割效果细腻、规则;(3)由于其KHz高重频的特性,使得切割手术的时间大大缩短。在保证切割位点空间分辨率的基础上,大大缩减了手术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切割效率。该激光器的稳定运行将是后续新型老视手术方式研发应用的重要保障,是超快激光生物组织相互作用与应用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04.
目的 :通过激光照射诱导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 ,观察能量密度相同时功率密度与VSMC凋亡率的关系 ,为将激光诱导细胞凋亡的方法用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 :组织贴块法培养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透射电镜上观察VSMC胞浆内肌丝及密体 ,鉴定VSMC。实验采用第四代细胞。将能量密度确定为 10 0、2 0 0、30 0、40 0J/cm2 ,以功率密度分别为 10 0、2 0 0、30 0mW/cm2 予波长 5 10 6nm铜蒸气激光照射。照光后 2 4h取材 ,制作细胞涂片 ,以DNA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TUN… 相似文献
305.
我们采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已8年,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除治疗因素之外,治疗前的准备和治疗后的局部护理,也对疗效有直接影响。现将该疗法治疗鲜红斑痣护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一、一般护理1-治疗前应使患者及儿童患者的家属详细了解治疗后的反应及在不同反应阶段所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2-治疗区准备 治疗区如有毛发应剃净,以免妨碍激光照射的均匀性,影响治疗效果;病变周边非治疗区,特别是鼻唇沟及肌肉交叉薄弱处应用胶布仔细贴盖,避免激光照射。3-光敏剂注射 必须先做皮试,阴性者方可用药。应选择… 相似文献
306.
目的:探讨镍钛合金阻石网篮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时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07.
目的观察不同照射时机,不同激光剂量血卟啉单甲醚(HMME)光动力学疗法(PDT)对家兔正常视网膜和脉络膜生物学效应。方法以新西兰兔为实验动物,耳缘静脉注射血卟啉单甲醚,波长532nm激光为激发光源,眼底光斑直径1500~2000μm,功率密度200、300和400mW/cm2,能量密度16、30和40J/cm2,分别在注射光敏剂结束后10s,5、10和15min行PDT操作,每组PDT方案10个光斑。在实验后第6、12h,1、3和5d进行荧光眼底造影观察,并在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或视网膜损伤时于照射部位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光敏剂距照光时间10s、5、10和15min,能量密度16、30和40J/cm2的情况下,脉络膜毛细血管出现选择性闭塞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0/10),100%(10/10),0%(0/10),0%(0/10);100%(10/10),100%(10/10),20%(2/10),0%(0/10);100%(10/10),100%(10/10),40%(4/10),0%(0/10)。在用药至照光时间间隔10s,能量密度16J/cm2,在PDT后第3天开始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能量密度提高到30J/cm2,照射后第1天开始出现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能量密度提高到40J/cm2,照射后第6h出现视网膜非选择性损伤,照射后第5天视网膜结构恢复,清晰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结论HMME-PDT可引起脉络膜毛细血管的闭塞,光动力效应出现时间和照射时机及照射光剂量有关。在HMME耳缘静脉内注射结束后5min之内开始照光是最佳照射时机,并随着照射光剂量的增加,光动力效应出现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308.
我军歼强机飞行员中有些人因航空生理训练给身体带来不适而惧怕训练,对复训产生抵触情绪。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心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9~2003年来我院进行航空生理训练复训的歼强机飞行员84名,年龄30~41岁,飞行总时间900~3200 h,云中飞行时间30~230 h,夜间飞行时间70~500 h。在此前的年度保健疗养中均进行过航空生理训练。训练中产生的不适感,特别是加压呼吸和前庭功能训练的身体反应,使他们对复训有惧怕和为难情绪,以推托或借口躲避复训。 相似文献
309.
铜蒸气激光照射下11种光敏剂杀伤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检测目前国内常用的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成的共 11种光敏剂 ,比较它们对细胞杀伤效应的强弱 ,筛选出适于临床应用的新型光敏剂。方法 将乳腺癌MDAMB 5 4 3细胞接种于 96孔培养板 ,然后加入用RPMI16 4 0培养基配置的不同浓度的不同光敏剂 ,4h后照光 ,2 4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血卟啉衍生物 (HpD)作为标准对照。结果 在 5 10 6nm和 5 78 2nm的混合光照射下 ,竹红菌素A(HA)、竹红菌素B(HB)和 5 ,15 二芳基 2 ,3 二羟基卟吩 (DPCOH)比HpD有更强的杀伤效应。血啉甲醚 (HMME)的杀伤效应是HpD的 1 2左右。其他的一些化合物在此波长条件下杀伤效应较差 ,其中一些是因其溶解性不好而不能完全发挥其杀伤效能。结论 竹红菌素类光敏剂和DPCOH是很有应用开发前景的新型光敏剂 相似文献
310.
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对兔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局部灌注血卟啉单甲醚(HMME)结合血管外激光照射的方法对移植静脉吻合口处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兔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光动力学治疗组、单纯激光照射组、单纯光敏剂灌注组、空白对照组,每组4只兔。光动力学治疗组局部应用血卟啉单甲醚HMME(15/μg/ml)溶液充盈在移植静脉段,再以532nm波长半导体激光器在吻合口(每只兔2处吻合口)附近进行血管外照射5min,功率密度100mW/cm^2,能量密度30J/cm^2;单纯激光照射组以生理盐水充盈移植静脉段,再用激光照射;单纯光敏剂灌注组仅用HMME(15μg/ml)溶液充盈移植静脉段5min;空白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充盈移植静脉段5min.术后第4周于各实验组移植静脉的动静脉连接都及其两侧0.5cm处的动脉端、静脉端取材,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组织病理观察,采用IMAGE-Pro Plus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不同处理组内膜增生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