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构建小鼠B、T淋巴细胞衰减子(BTLA)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探讨BTLA基因过表达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为模板,逆转录为c DNA,通过PCR技术扩增BTLA基因,构建p WPTS-m BTLA慢病毒载体,磷酸钙法感染人胚肾上皮细胞株293T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TLA m RNA和BTLA蛋白表达,50%组织培养感梁剂量(TCID50)法检测重组慢病毒滴度。通过感染p WPTS-m BTLA及p WPTS-GFP慢病毒载体的293T细胞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初步研究BTLA基因过表达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活化与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小鼠p WPTS-m BTLA慢病毒载体,并制备高滴度病毒颗粒(1.3×108pfu/ml)。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 ,发现4 d及8 d T细胞的增殖效应均明显受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种抑制作用在0~8 d内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过表达BTLA基因的293T细胞与小鼠脾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对其增殖及活化有抑制作用,提示成功构建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鼠BTLA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优化药品库存管理,构建医院药品信息化平台、规范工作流程、完善溯源管理、保障用药安全,实现库存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药品库存管理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药库全部药品的平均周转天数从9.27天降为6.95天,平均周转次数由3.23次加快成4.46次,高值品种的相符率从78.66%上升至100%,全品种的相符率从74.66%上升至90.17%。结论:我院药学部药品库存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之后,管理模式更加科学、规范、准确和精细。 PDCA方法的运用,对于实现库存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和自动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104.
通过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及信息系统建设、临床路径实施、质量文化建设、不良事件报告及手术病人的安全管理、重大阳性结果及检验危急值的实时处理追踪系统的建立、不合理用药的及时干预和超常预警机制的建立,多层面揭示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在保障医疗安全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摘 要:随着2009年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和逐步落实,付费机制改革逐渐被提上改革的日程,单病种付费亦已成为卫生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医院实施单病种付费自身需具备的条件和外部支持条件,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为医院适应单病种付费管理,提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06.
摘要:通过基于美国核医学学会推荐为临床上测定GFR的金标准的99mTc-DTPA的双血浆法测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动态显像法所得GFR与其比较,探讨肾动态显像法在肾移植后肾功能中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基于99mTc-DTPA的双血浆法测量从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的108例肾移植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通过gate法估计GRF,比较测得的GFR与双血浆法测得的GFR的相关性、准确度,评估ECT法的检验性能。结果:双血浆法测得GFR平均值为63.47 ml/(min*1.732),SPECT法测得GFR平均值为72.55 ml/(min*1.732),偏倚为9.08 ml/(min*1.732)。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03,P<0.0001)。在总体中患者的GFR偏移较大,因而行亚组分析,将病人按GFR高低分为高GFR组、低GFR组以及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女性组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各亚组测得的GFR的检验性能。各亚组比较偏移最小的组为高GFR组,最大的组为低GFR组。准确度方面一般取P30作为参考,高GFR组的准确度为82.54%,具有最高的准确率,低GFR组的准确度仅为55.56 %。男女性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肾动态显像法测量GFR的总体准确性尚可,得出的GFR总体偏大,各亚组分析后也存在较大偏移。但在高GFR组中的所测得的GFR准确较高,可以通过所得GFR公式的改进,获得较好的GFR结果,低GFR组测得数据准确度不够,仍需使用双血浆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二甲磺酸乙烷(EDS)对成年大鼠Leydig细胞的杀伤效应,确定EDS的最佳剂量。方法6个月龄SD成年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EDS处理组、溶酶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EDS处理组按照剂量的不同设置40、60、75、90和130mg/kg体重5个亚组,每个亚组含6只大鼠。腹腔内注射给药,注射EDS后3、7和14d处死大鼠,取出睾丸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和P450scc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灰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和溶酶对照组Leydig细胞形态、数目正常,曲细精管内各级生精细胞排列有序,无紊乱现象。EDS处理3d后,130ing/kg体重剂量组的2只大鼠死亡,其他剂量组均观察到Leydig细胞的减少,其中40mg/kg体重剂量组的减少程度不明显;EDS处理后7d,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出现排列紊乱的现象,以90mg/kg体重剂量组更为明显;EDS处理后14d,60mg/kg体重剂量组出现一种核圆形、核染色淡、体积较大的新形成Leydig细胞,而在75mg/kg体重剂量组没有发现此细胞。P450scc免疫组织化学与光镜结果一致。灰度分析结果显示,EDS处理后3及7d,各剂量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g/kg体重剂量组14与3、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S确实能杀死成年大鼠Leydig细胞,60mg/kg体重的剂量可以更好的模拟青春期Leydig细胞增殖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水平与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PRA检测法,对34例尸体肾移植患者进行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血清PRA检测,并分析其结果与肾移植急性排斥的关系。结果:34例患者中,移植前PRA阳性者(PRA)>10%)9例(26.5%),有5例PRA>50%(51%~80%),术前行血浆置换。PRA阴性者25例(73.5%)。PRA阳性组中,有5例发生急性排异,其中2例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PRA阴性组中,有4例发生急性排异,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PRA阳性者11例(术前PRA阴性转阳者2例),发生排异6例(1例为术前PRA阴性)。术后PRA阴性者中,有3例发生排异。两组相比排异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患者肾移植术前体内PRA水平对移植肾排异有显著影响;②患者肾移植术后体内PRA水平影响移植肾急性排异的发生和转归。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同供体肾移植及骨髓细胞输注,观察受者体内微嵌合体形成情况,探索同供体肾移植及骨髓细胞输注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方法:4例肾移植受者于肾移植术后第1天、第3天输注同供体骨髓细胞,并与接受同一供体肾移植患者进行移植后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免疫状态的分析比较。结果:接受同供体骨髓输注的4例肾移植受者临床效果良好,均产生免疫低反应。结论:同供体肾移植及骨髓细胞输注是一种可行的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法,且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10.
经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3年2月至2008年6月对91例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Gleason评分≤8分,盆腔CT、MR和核素全身骨扫描示无盆腔淋巴结、精囊和骨转移,手术经腹膜外顺行径路切除前列腺,标本自脐下切口处取出.术中行盆腔淋巴结活检32例,行保留性神经前列腺癌根治11例.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73(105~270)min,平均出血量315(110~1200)ml.术中直肠损伤2例,术后病理检查切缘阳性11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失禁19例.其中术后3个月内恢复尿控18例,真性尿失禁1例.32例行盆腔淋巴结活检者均未发现阳性淋巴结,11例保留性神经患者中术后随访勃起功能良好5例.87例随访3~30个月,无尿道狭窄,术后28个月出现生化复发3例.结论腹膜外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与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