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33篇 |
免费 | 2083篇 |
国内免费 | 4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5篇 |
儿科学 | 486篇 |
妇产科学 | 670篇 |
基础医学 | 704篇 |
口腔科学 | 525篇 |
临床医学 | 2146篇 |
内科学 | 2541篇 |
皮肤病学 | 63篇 |
神经病学 | 576篇 |
特种医学 | 75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495篇 |
综合类 | 2607篇 |
预防医学 | 973篇 |
眼科学 | 118篇 |
药学 | 102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67篇 |
肿瘤学 | 10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344篇 |
2021年 | 368篇 |
2020年 | 283篇 |
2019年 | 148篇 |
2018年 | 304篇 |
2017年 | 337篇 |
2016年 | 1197篇 |
2015年 | 1116篇 |
2014年 | 1351篇 |
2013年 | 1393篇 |
2012年 | 709篇 |
2011年 | 656篇 |
2010年 | 776篇 |
2009年 | 1093篇 |
2008年 | 949篇 |
2007年 | 1094篇 |
2006年 | 1520篇 |
2005年 | 1627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60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前,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的现状,使公众对优质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因病种、病情、治疗等不同,对护士专业素质要求不尽相同,配备相应能力的护士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1]。近年来,国内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83.
肝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的增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肝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的优势与不足出发,探讨肝癌HIFU增效剂的临床价值。通过改变肝癌组织声环境,增加靶区能量沉积,即肝癌组织内引入高声阻抗物质,改变肝癌组织声学特性及血供状态,引入微泡造影剂等,阐述HIFU增效剂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84.
哮喘是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疾病的反复发作和治疗的长期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规范性的家庭管理对疾病的长期控制十分重要。本文对儿童哮喘家庭管理存在的不足、家庭管理措施对哮喘临床控制的影响进行综述,为制定哮喘家庭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反义局部粘着斑激酶抑制肝癌侵袭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反义局部粘着斑激酶 (FAK)脱氧寡核苷酸 (ODN)转染对Bel740 2肝癌移植瘤侵袭性生长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LipofectAMINE介导的反义FAKODN转染Bel 740 2肝癌细胞株后 ,于 6只裸鼠双侧颈背部、髋部共 4处皮下接种 ,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 ,并行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MMP2与TIMP2表达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结果 反义FAKODN转染使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抑瘤率为3 5 .7% ;MVD在反义转染组 ( 9.5 99± 1.2 84)显著低于对照组 [( 13 .915± 2 .618) ,P <0 .0 5 ] ;MMP2表达在反义转染组 ( 0 .199± 0 .0 61)显著低于对照组 ( 0 .42 1± 0 .118) ,TIMP2表达在反义转染组( 0 .461± 0 .15 3 )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 0 .2 98± 0 .10 4) ,P <0 .0 5 ]。结论 信号转导分子FAK表达阻断可显著抑制Bel 740 2肝癌细胞株在裸鼠体内的侵袭性生长 ,病理性肿瘤血管生成减少及MMP2、TIMP2表达改变与其抗肿瘤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上颌窦癌临床上较少见,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左右。患者就诊时多数已为中晚期,常侵及周围重要组织及器官,临床上治愈率很低。现在普遍认为,上颌窦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上颌窦解剖的特殊性、基因学特点、生物学特性、治疗的方法、肿瘤的分期和分级等。该文就影响该疾病复发和转移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寻找合适的方法以提高上颌窦癌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在多认为主要是由代谢紊乱导致的氧化应激、血管性缺血缺氧、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治疗应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应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氧化、抑制山梨醇生成等药物,临床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年中医治疗DPN有了进一步发展,对于其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作用机制等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8.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抑制剂是最成功的生物制剂药物。它的临床疗效在减轻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炎症中已经得到充分证明。由此,同TNF超家族结构相关的细胞因子治疗潜力备受关注。这些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细胞因子或它们的同源受体正处于临床前或临床开发作为调节炎性疾病、癌症以及其它适应症可能的靶点。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重点阐述当前用于免疫相关性疾病临床试验的生物制剂,分析它们的疗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扩大这个超家族分子调节活性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89.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急慢性缺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约占老年认知障碍病因的20%,仅次于处于首位的阿尔茨海默病[1],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所以对其机制的研究显得比较迫切。最早关于认知受损机制的观点是由 Tomlinson 等提出,认为认知障碍是由于积累性的灰质和白质受到破坏[2],这已经成为目前业内共识,但准确机制尚不清楚。最新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强调血管性疾病不仅会造成血管性痴呆,还会辅助其他致病因素导致患者痴呆[3-4],揭示了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着功能与致病性方面的协同作用,从而需要重新评估脑血管疾病在痴呆性认知障碍中所起的作用[5-6]。近年伴随各项技术的发展,对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与难点,同时也有许多创新性观点,本综述重点阐述了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0.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组具有不同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疾病。通过化疗能使大部分AML 患者缓解,完全缓解(CR)率达50%~80%[1],但仍有约65%的患者最终在3~5年内复发,提示目前的治疗方案尚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病变细胞,而这些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即微小残留病灶(MRD),是最终复发的根源[2-3]。目前用于 MRD的检测方法有经典的细胞形态学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RQ-PCR)、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MFC、PCR 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二者的出现打破了单纯依靠细胞形态学来定义 CR 的局限性。MFC可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白血病细胞检测 MRD,能够提供独立预后信息和及时、可靠的临床一手资料,指导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达到降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