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药Denosumab;双阿片类止痛药QS003IR;遗传性血管水肿预防药物Cinryze;减肥新药Taranabant。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估结直肠癌发生风险与遗传风险评分及生活方式风险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20年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31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32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使用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量化结直肠癌的遗传风险评分,通过肥胖、体育活动、吸烟、饮酒和饮食炎症指数(DII)5个危险因素确定生活方式风险评分.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遗传风险评分、生活方式风险评分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遗传风险评分越高,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越高[OR(95%CI):2.87(2.05~4.01)2.57(1.89~3.49)].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中,肥胖、缺乏身体活动、大量饮酒和高炎症饮食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生活方式风险评分越高,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越高[OR(95%CI):2.82(2.02~5.44)5.82(4.02~8.44)].随着遗传风险评分和生活方式风险评分的增加,结直肠癌风险也随之增加,且生活方式风险评分造成的结直肠癌风险增加得更多.两种评分均最高的参与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均最低的参与者的12倍[OR(95%CI):5.57(1.77~17.39)12.57(5.77~27.39)],且直肠癌患者强于结肠癌患者.结论 无论个人的遗传风险如何,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估QRS-VHIS和QRS-VRVA间期在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中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月—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早搏的16例患者,术中放置标测导管于希氏束(HIS)区域及右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在电解剖标测系统和影像指引下行流出道多个部位起搏,同步记录体表12导联心电图、HIS和RVA腔内电图,分别测量QRS-VHIS和QRS-VRVA间期。结果:16例患者共获得139个起搏点,分为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组94个和主动脉窦(aortic sinus cusp,ASC)组45个,RVOT组QRS-VHIS间期显著大于ASC组[(42.98±14.83)ms vs. (19.66±16.14)ms,P<0.001],而两组QRS-VRVA间期则无显著性差异。ROC曲线显示QRS-VHIS间期的曲线下面积(AUC=0.860)显著大于QRS-VRVA间期(AUC=0.626),QRS-VHIS间期≤36.4 ms预测ASC起源的敏感性为67.1%、特异性为85.0%,QRS-VRVA间期≥57.4 ms预测ASC起源的敏感性为54.3%、特异性为72.0%。结论: QRS-VHIS间期可作为一种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起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本研究分析了2002—2013年上海市恶性肿瘤的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的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收集的上海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随访资料,按诊断年份、性别、瘤别、年龄等不同分组分层分析,计算例数和构成比等相关统计指标。观察生存率应用寿命表法计算,应用Elandt-Johnson模型推算0~99岁逐岁的生存概率,再根据EdererⅡ方法计算期望生存率,最终获得相对生存率,并计算其逐年率值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年龄标化相对生存率采用简化的国际癌症生存标准人口构成计算。结果 :2002—2013年上海市恶性肿瘤新发病例644 520例,其中643 545例(99.85%)纳入观察队列进行生存分析。5年观察生存率从37.61%上升至46.47%,5年相对生存率从42.18%上升至51.11%,5年年龄标化相对生存率从40.57%上升至49.80%。2011—2013年诊断病例中5年相对生存率最高的是甲状腺癌(99.43%),其次是女性乳腺癌(88.35%)和子宫体癌(85.56%);最低的是胰腺癌(5.87%),其次是胆囊癌(13.64%)和食管...  相似文献   
25.
目的:描述1973—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的长期特征及趋势变化,为探索乳腺癌病因学研究线索以及制定预防、干预和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Joinpoint软件对1973—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趋势变化分析,并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以探究患者的年龄、诊断年份和出生队列对长期趋势变化的影响。结果:1973—2017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共68 192例,发病标率为31.72/10万,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发病风险从20岁起持续升高,40岁后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女性乳腺癌死亡共21 535人,死亡标率为8.62/10万,死亡率总体趋势平稳,死亡风险从45岁起明显升高。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对乳腺癌的发病率变化有影响(P <0.01),而死亡率的升高与年龄和队列效应有关(P <0.01)。结论: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仍呈较快上升趋势,死亡率趋势总体平稳,提示治疗有效,生活质量改善;但是,乳腺癌仍是上海市女性人群罹患的主要恶性肿瘤,应持续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和重点人群筛查等防治策略,进一步加强乳腺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2011—2015年上海市结直肠癌的主要发病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和筛查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中2011—2015年结直肠癌病例的资料,统计分析发病概况、性别和年龄分布以及诊断部位、诊断时期别等诊断特征。结果2011—2015年,上海全市年均新诊断结直肠癌病例8 508例,占所有部位恶性肿瘤病例的12.85%,发病率为59.54/10万,标化发病率为24.68/10万;年均结直肠癌死亡例数为4 612例,占所有部位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12.18%,死亡率为32.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2/10万。新发病例中结肠癌占60.45%,直肠癌占39.55%,病理诊断比例为85.95%,早期比例为8.11%(包括期别不详的病例)。结论上海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全国水平,结肠癌比例较高,早期诊断比例较低。结直肠癌的性别、年龄和部位差异以及筛查对发病和诊断时期别的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报道1组起源于心外膜远离crux区和summlt区城的特发性室性早搏(PVC)的心电图、标测特征, 以及经皮心包穿刺心外膜消融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医院共收集9例在经皮心包穿刺心外膜消融的特发性PVC患者资料, 通过心外膜标测和消融确定PVC的起源部位, 分析不同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和标测特征。如GRS波宽度, 相应导联GRS波呈GS型, 心内膜标测提前量。如体表起始有无r波, GRS波宽度以及心内膜最早激动总相比于GRS波起点的提前量。结果入选9例患者, 年龄(32±13)岁。其中男6例, 所有患者PVC均起源于心外膜, 其中有4例位于下壁, 1例位于前壁, 1例位于心尖部, 其余3例位于侧壁。体表心电图的对应导联组QRS波为无r波的QS型。在心内膜和心外膜都进行标测, 两者激动提前QRS时限分别为(-11±4)ms和(-25±8)ms。所有患者心内膜单极电图均呈rS型, 外膜起源处标测单极电图为QS型。所有患者均消融成功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中位随访11个月无复发。结论部分特发PVC可起源于远离cru...  相似文献   
28.
目的:按照性别、年龄段和发病部位,分析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的发病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按照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肠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结果: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结肠直肠癌亚部位,但直肠癌的构成比从1973年至1977年的66.5%,下降至2003年至2007年的44.4%。远端结肠癌标化发病率的APC最高(男性为5.3%,女性为4.9%),其次是近端结肠癌(男性为4.1%,女性为4.2%),直肠癌的APC最低(男性为1.5%,女性为1.1%)。女性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APC分别为-3.8%和-2.8%),男性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也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APC为-1.9%)。结论:1973年至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发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发病上升更为显著,而乙状结肠癌和升结肠癌发病增加是结肠癌构成比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在低年龄段人群中,开始出现男性直肠癌、女性直肠癌和远端结肠癌发病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科技期刊编辑的职能和工作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职能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并结合目前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现状,总结编辑自我完善与调整的策略,为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中编辑人才培养及编辑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不同的体表心电图指标在鉴别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VA)起源部位中的价值。方法:连续入组98例消融成功、靶点明确的OTVA患者,其中74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另24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VOT),术前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并计算胸导联移行区指数(TZI)、V2移行比率以及V2S/V3R指数,比较3种不同的心电图指标预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准确性。结果:V2S/V3R指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其敏感性及特异性(85.9%、94.3%)均优于V2移行比率(70.3%、90.1%)及胸导联移行指数TZI(62.5%、89.5%)。在心脏转位的亚组中,胸导联移行指数TZI预测价值最高,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0%、93%、91%。在V3导联R/S移行的亚组中,V2移行比率预测价值最高,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5%、66%、67%。结论:不同的心电图鉴别指标可相互补充以提高术前判断OTVA起源部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