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31.
本文报道肠系膜末梢血管阻塞对成虫寄居的影响。24只实验兔经手术结扎或10%AgNO_3液处理肠系膜末梢血管造成远端栓塞,于2~14d后剖检,发现成虫已全部转移至未经处理的(未结扎)血管内重新寄居,对照兔则无变化。结果提示,产卵通道阻塞和局部循环障碍可致成虫移位。慢性病人肠活检活卵率低的机制,可能与此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前列地尔+α-硫辛酸治疗,疗程14天.治疗前后进行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加快,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明显,肌电图诱发电位减少,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α-硫辛酸能增加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33.
目的:旨在研究分段诊刮中运用宫内麻醉减轻疼痛的有效性。方法:在66例行分段诊刮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中进行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受试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1%的利多卡因10ml子宫旁神经阻断麻醉加2%的利多卡因5ml宫内麻醉(n=33)和子宫旁神经阻断麻醉加盐水对照宫内麻醉(n=33)。主要观察指标为依据10cm目视疼痛评分表评估的最大疼痛评分,其他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评估曲线、疼痛指数〉4的患者数、每例患者的整体满意指数、副作用及血清利多卡因曲线图。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停经状况、产次等方面无叫显差异。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制备、表征载四氧化三铁(Fe3O4)的乳铁蛋白修饰的两亲性壳聚糖(Lf-QMC)磁性纳米粒,研究其对海马神经细胞的亲和力及磁场介导下的体内脑靶向性。方法以Lf-QMC纳米粒为基础,采用溶剂挥发法将油酸(OA)改性的磁性Fe3O4(OA-Fe3O4)包载,形成载OA-Fe3O4的Lf-QMC纳米粒,载药量为1.5%;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DLS)、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磁强计(VSM)对其进行表征;刃天青法检测载OA-Fe3O4的Lf-QMC纳米粒对HT-22海马细胞活性的影响;TEM考察该纳米粒被HT-22海马神经细胞摄取的情况;荧光分析法检测载该纳米粒的体内脑靶向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载OA-Fe3O4的Lf-QMC纳米粒,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2 emu·g-1;该磁性纳米粒在2200μg·m L-1对HT-22海马细胞无显著毒性;TEM观察显示该磁性纳米粒对HT-22海马细胞有较好的亲和性并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进入细胞;在磁场的介导下,OA-Fe3O4-Lf-QMC纳米粒可以实现更好的脑靶向效果。结论载OA-Fe3O4的Lf-QMC纳米粒有望在磁场和乳铁蛋白的双重靶向作用下透过血脑屏障向神经细胞递送药物。  相似文献   
35.
目的总结胎儿少见部位淋巴管瘤(CH)产前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图像特征。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超声检查发现淋巴管瘤的160例胎儿行标准化超声切面检查,排除胎儿颈部淋巴管瘤和全身淋巴水囊瘤135例,对25例少见部位淋巴管瘤胎儿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磁共振图像(16例)进行分析并与胎儿羊水或脐血染色体检查结果对照,追踪胎儿妊娠结局。结果 25例少见部位胎儿淋巴管瘤均于孕中、晚期发现,25例胎儿产前影像学及染色体检查结果:(1)超声表现:25例胎儿超声显示淋巴管瘤发生在胸壁和(或)腹壁8例,上肢或下肢5例,颜面部或颏部4例,腋下3例,腰背部4例,骶尾部1例。超声声像图示皮下多房囊性包块,呈均质无回声、弱回声或低回声,边界清晰,内部有明显高回声分隔带。(2)磁共振表现:超声检查后16例胎儿行磁共振检查示皮下脂肪层囊状信号影,囊壁薄,T2WI呈高信号影,T1WI呈低信号影,内见不完全线状分隔;4例临近淋巴管瘤部位的胸廓、肺、口腔周围软组织受压变形。(3)脐血染色体检查:超声检查后24例胎儿染色体检查未见异常,1例脐血检查诊断为染色体异常嵌合体,核型45,X[10]/46,XX[90]。(4)胎儿妊娠结局:产前超声及MRI检查后孕妇选择引产7例,产后存活13例均于生后1~9个月行介入性手术治疗。介入性手术治疗后12例均正常,仅1例治疗后复发需二次介入手术;4例未分娩仍在随访,1例失访。结论胎儿少见部位淋巴管瘤具特征性超声及磁共振表现,超声多显示为皮下多房囊性包块,MRI T2WI囊状高信号影,T1WI低信号,MRI检查有利于明确淋巴管瘤对周围组织尤其对气管有无压迫,定期超声监测有助于产前明确诊断及临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利用自动化容积成像(volume computer aided diagnosis,VCAD)自动获取胎儿心脏筛查切面,并与二维超声(2D)比较,进一步提高中孕期胎儿心脏的筛查效率。方法:以100例中晚孕期经常规超声筛查,心脏未见异常的正常胎儿为研究对象。在2D模式下采集胎儿心脏筛查所需要的标准切面,包括四腔心(four-chamber view,4CV),五腔心(five-chamber view,5CV)、左右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 LVOT、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k RV-OT),大动脉短轴(Artery short-axis SAV),主动脉弓(aortic arch LAV-AoA),动脉导管弓(ductal arch LAV-DA)、上下腔静脉长轴(superior-inferior vena cava,SVC-IVC)切面,记录采集时间。采用(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技术扫描获得胎儿心脏整体容积数据,存盘后进行脱机分析。利用4DVIEW 7.0软件VCAD技术,通过模式自带的SetStarting Plane的Start Plane、cardiac 1、cardiac 2、cardiac 3、cardiac 4、cardiac 5,分别自动获取上述各切面图像,并记录采集时间。比较VCAD技术自动获取的图像和2D图像吻合率及图像质量。采用超声断层显像(Tomographic UltrasoundImaging TUI)模式,通过调节层距和中心层位置,分别显示上述各切面,并记录采集时间。比较STIC-TUI检查时间和VCAD检查时间。结果:①VCAD检查时间:(138±10)s至(198±12)s明显小于2D检查时间(288±13)s和STIC-TUI检查时间(408±1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VCAD自动获取切面和2D切面图像合格率的比较:扫描起始切面为心轴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容积数据样本,二维超声显示的筛查切面与VCAD重现的上述各切面合格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扫描起始切面为心轴不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样本,容积数据利用VCAD自动获得的图像,配对卡方检验显示,LAV-AoA、LAV-DA、SAV切面,VCAD重建切面合格率低于2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P=0.045,P=0.001,<0.05);③VCAD和2D获取各个切面图像质量的比较:扫描起始切面为为心轴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样本,VCAD自动获取各切面图像质量和2D达到了极好的一致性或好的一致性。扫描起始切面为心轴不位于右上象限的心尖四腔心切面的样本,VCAD自动获取切面在4CV、5CV切面图像质量和2D达到了极好的一致性,在LVOT、RVOT和SVC+IVC切面图像质量和2D一致性好,在LAV-AoA、LAV-DA和SAV切面图像质量和2D的一致性差。结论:VCAD快速自动且较全面的获得胎儿心脏筛查各标准化切面高品质的图像信息,简化了三维容积数据的后处理方法,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采用累积和控制图(CUSUM)对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uchal translucency,NT)的测量值进行质控分析,建立NT测量的质控体系。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中国南方人群的胎儿NT中位数值作为参考,将本中心的NT测量值转换为NT中位数倍数值(MoM值),计算每位操作者每天的NT MoM值的中位数和SD值,用CUSUM控制图建立NT测量质控系统。对一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近20 d的NT测量数据进行评估,将失控的病例与在控病例进行比较分析,检验本质控体系的有效性。从第一位超声医师的NT测量数据中,选取累积和(cumulative sum)为0的该日的所有NT数据,人为的将该日所有NT值±1.0 mm及±0.5 mm,进行CUSUM质控分析,检验质控体系的有效性。采用本质控系统对1位初学者的NT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将所有入组NT图像进行评分,验证CUSUM控制图的有效性。不同组NT图像评分结果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本中心早孕期胎儿NT MoM的中位值为1.1 MoM,SD为0.23 MoM,建立CUSUM控制图。对1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师的近20 d的NT测量结果进行质控分析,结果提示第8、13天的NT测量值出现明显偏倚,通过对这2 d所有的NT图像进行评分,发现图像满意率仅38.9%和40%。当NT测量数值误差超过±1.0 mm时,本CUSUM控制图可以发现数据偏倚。对第2位超声医师的数据进行质控分析,发现数值明显偏小,此结果与图像评分结果一致。 结论CUSUM控制图对NT测量质量进行评估是有效的超声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胎儿十二指肠梗阻(duodenal obstruction,DO)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51例超声提示存在DO的胎儿,将其分为单纯组和合并其他异常组。对其进行CMA检测,并随访所有病例的妊娠结局。结果在51例胎儿中共发现8例异常,检出率为15.7%,包括3例染色体数目异常,5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别为17q12微重复综合征、13q21.33q31.1微缺失、13q21.32q22.3缺失、13q21.2q31.1缺失和1q43q44重复。13q的EDNRB及17q12的HNF1B为胎儿DO的候选基因。单纯DO组于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vs.11.1%,P>0.05)。39例活产,1例死胎,引产的11例中包括8例CMA结果异常者。结论DO与基因组拷贝数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须进行产前诊断。CMA不仅可以检测微缺失/微重复变异,同时具有发现可疑致病基因的能力,可为DO胎儿的产前诊断、咨询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5年内经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的10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中,8例在常规产前检查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2例在产后胎盘病检时发现;均为单胎妊娠。6例肿瘤体积较大者中,2例出现妊娠高血压症合并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例出现羊水过少,2例出现羊水过多;其中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体积最大者孕30周时发展为重度妊高症并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4例肿瘤体积较小者未见伴发妊娠合并症及胎儿宫内发育异常等改变。病理检查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由大量毛细血管样的血管腔隙和中等量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2例肿瘤表面覆盖增生的滋养细胞,为2~3层,伴轻度异型性。结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肿瘤大小,肿瘤占位越大并发症越严重,围产儿结局则越不良。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伴不同程度滋养细胞增生并不罕见,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待于长期随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自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住院死亡的370例糖尿病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0年间糖尿病病死率为2.09%(370/17683),占住院总死亡人数的13.4%(370/2762),死因构成比呈逐年增长趋势.②死亡主要原因依次排列为肿瘤39.19%(145/370)、心血管病19.19%、感染18.11%、脑血管病11.89%、肾病6.76%、急性并发症1.62%.③糖尿病合并症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59.73%(221/370)、心血管病50.54%(187/370)、肾病48.11%(178/370)、感染47.57%(176/370).[结论]肿瘤、心脑血管病、感染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临床在防治过程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