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并发单侧动眼神经不全麻痹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2岁。以右跟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3d为主诉就诊我科。既往无颅脑及眼部外伤史。有高血压病史10a余。入院查体:BP140/80mmHg,神清言利,查体合作,心肺腹无异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长期卧床导致者26例,其他原因导致者1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治疗。结果42例中经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25例;栓塞血管部分再通10例,后期随访水肿加重8例,因发病时间长症状改善不明显6例,并发肺栓塞1例。结论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TOAST各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3-12收住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35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行TOAST分型,进一步比较不同TOAST亚型患者预后(病死率及复发率)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青年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结构如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122例(34.5%);不明原因型(UND)67例(18.9%);小血管闭塞型(SAO)65例(18.4%);心源性栓塞型(CE)55例(15.5%);其他明确原因型(OD)45例(12.7%)。不同TOAST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亚型预后的影响因素不同。结论不同TOAST亚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而病死率不同;不同TOAST亚型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8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导致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药物组48例与介入组50例。药物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介入组给予支架成形术治疗,记录与观察两组预后。结果介入组所有病人支架均一次放置成功,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介入组与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0%和87.5%,介入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介入组治疗后的迷走神经反射、胃肠道出血、肾功能不全、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0%,药物组为20.8%,介入组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介入组与药物组治疗后的MRS评分与治疗前对比明显下降,BI评分明显上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介入组的MRS与BI评分与药物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能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总体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09医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39)与B组(n=42)。A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B组采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梗死体积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5.2%(40/42),显著高于A组的71.8%(28/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NIHSS评分、梗死体积低于A组,ADL评分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液微循环,缩小梗死体积,抑制血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脑曲霉菌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治疗药物有限,病死率很高。总结成功救治1例脑曲霉菌病患者的经验。方法立体定向下行脑穿刺活检术,脑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明确诊断。治疗采用联合抗真菌治疗,伏立康唑0.2 g,2/d,静脉滴注,疗程70 d;间断小剂量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剂量0.1 mg,1/周。结果复查头颅磁共振,与初起病时比较病变明显吸收,临床症状好转。随访3年无复发。结论小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伏立康唑治疗脑曲霉菌病有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医用羊肠线透穴+结扎悬吊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将4周内的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普通治疗组,各组又分2周内的急性组和2~4周内的亚急性组两组。穴位埋线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地仓+颊车穴位埋线悬吊,普通治疗组以普通治疗组+穴位针灸治疗,治疗以1个月时间为一疗程,根据(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确定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普通治疗组明显改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穴位埋线组急性组与亚急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穴位埋线悬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偏瘫病人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我们通过分析步行障碍的原因,探讨开始步行的条件,尽早采取应用步行训练项目,实施步行前训练项目、独立步行训练项目及应用步行训练项目.采取急性期患肢功能位及被动运动,步行前站立位平衡训练,适时进行坐椅动作训练,单腿站立动作训练,斜面步行训练,上下台阶动作训练,交叉迈步训练,上下阶梯动作训练,开关门动作,入厕,上下交通工具动作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使更多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