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为主要目标,核心是培养研究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但目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均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背景及历史概述,结合本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2.
目的精原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精原细胞的分离纯化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实验试图建立大鼠精原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寻找合适的培养条件。方法用组合酶消化出生9~10 d雄性SD大鼠睾丸组织,利用睾丸体细胞易于和塑料以及胶原介质结合的原理连续贴壁获得精原细胞。结果实验得出每只睾丸提取出的精原细胞数量为5×105个细胞。经碱性磷酸酯酶(BCIP/NBT)显色,阳性率〉90%;选用C-kit做为表面标志对纯化的精原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分析,阳性率为85%,用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出细胞的存活率〉85%。结论运用组合酶消化大鼠睾丸细胞悬液,并结合连续贴壁法获得较高纯度的精原细胞可基本满足雄性生殖医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采用双重荧光实时RT-PCR技术,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比对GenBank甲型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的HA和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针对HA和NA的引物,分别选用FAM和JOE两种不同荧光标记探针,构建双重实时荧光PCR一步法反应体系,同时检测样本中的HA和NA基因。结果显示:扩增曲线和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该体系具有很好的扩增效率,且仅特异性识别H9N2亚型AIV的HA、NA基因,与相关病毒或其他亚型无交叉反应。采用重组质粒pMD19-T构建HA、NA阳性质粒,10倍梯度稀释液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结果证实,本研究所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体系敏感性能达到10个RNA拷贝数。采用本方法检测60份感染动物样品及60份环境样品,与传统PCR方法相比,检测敏感性提高了100倍;与病毒分离鉴定方法比较,二者的鉴定结果完全吻合。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易操作等优点,是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鉴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建立小鼠睾丸支持细胞培养方法,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环境化合物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提供条件。方法 采用两步胶原酶消化,提取出生10d的ICR雄性小鼠睾丸支持细胞,用Tris-HCl处理后除去生精细胞,进一步纯化。倒置相差显微镜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生长和形态。Feulgen染色法鉴定支持细胞。结果 培养的支持细胞增生活跃,纯度〉95%,Feulgen染色后明显可见支持细胞核内的双极小体。结论 酶消化法分离和Feulgen染色法鉴定大鼠支持细胞简单易行,且细胞纯度较高。为今后研究生殖毒理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45.
壬基酚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壬基酚 (NP)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Ds) ,而EDs已成为当前环境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Es)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及家庭洗涤。NPEs经生物降解转化为NP ,后者可能通过雌激素效应或毒性作用对雄性动物的生殖系统产生有害影响。本文就当前NP的研究进展及本实验室的研究动态进行总结 ,评估NPEs类物质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的危害 ,为限制这类化合物的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应锋  龚昳  韩晓冬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12(4):300-302,307
目的:探讨壬基酚(NP)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原代培养体系,并采用3β-HSD染色对间质细胞进行鉴定;以不同浓度的NP(分别为较低浓度0.005、0.015、0.025、0.05、0.1μmol/L及稍高浓度0.5、5.0、10.0、15.0、25.0μmol/L)作用于间质细胞,采用3β-HSD染色观察间质细胞形态的变化,并检测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含量的变化。结果:间质细胞经NP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密度降低,NP作用浓度达到25μmol/L时,细胞发生裂解。0.005及0.015μmol/L NP处理后,间质细胞睾酮分泌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P浓度达到0.5μmol/L后,睾酮分泌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当NP浓度为5,10,15,25μmol/L时睾酮分泌量下降极为明显(P<0.01)。结论:低浓度NP能促进间质细胞分泌睾酮,而高浓度NP抑制睾酮分泌,且高浓度NP能诱导间质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47.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上皮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菁  孙兆瑞  陈昶  吴涛  徐婧  韩晓冬 《实用老年医学》2009,23(4):261-263,F0002
目的 通过体外气-液界面共培养的方法,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上皮样细胞分化.方法 贴壁分离法体外培养BMSCs,pMSCV/GFP逆转录病毒转染BMSCs,使BMSCs成功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同时两步酶消化法(Pronase酶和胰酶)体外培养兔气管上皮细胞(RTEs),Cytokeratin18(CK-18)单克隆抗体鉴定.建立气-液界面培养模型,将标记有GFP的BMSCs和RTEs以一定比例混匀接种到套皿内,连续共培养14d,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化结果.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pMSCV/GFP逆转录病毒转染BMSCs呈现明显的绿色荧光,同时共培养后部分标记有GFP的BMSCs经CK-18荧光染色,呈现红色荧光,说明经GFP标记的BMSCs已被成功诱导分化成气管上皮.结论 体外气-液界面条件下,兔BMSCs与原代培养兔RTEs共培养可以成功诱导分化为上皮样细胞,表达上皮特异性角蛋白CK-18,为BMSCs作为组织工程化气管的种子细胞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8.
早在100多年前,免疫学家发现人体有些部位具有免疫豁免的特性,睾丸就是其中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将皮肤、胰岛等组织器官移植入大鼠睾丸,发现这些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存活,由此说明睾丸具有免疫豁免功能.近30年来,科学家们做了大量工作试图弄清睾丸免疫豁免的机制:  相似文献   
4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体外可多次传代培养,在特定的情况下,多种因子参与调控其到达损伤的组织器官进行修复重建。 目的: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01/2008-12 SC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oming,clinical,therap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66篇。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以外的另一类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这类细胞可归巢到特定的组织并分化为相应组织细胞,发挥修复重建作用,此外,它还具有易提取、扩增能力强、不存在伦理问题和排斥反应等优点,由于这些优点,其将成为当今社会医学领域中很多难治之症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PD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oiretinopathy, CSC)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02/2015-04于我院就诊的CSC患者82例82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OCT、FFA确诊,且均为单眼患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35眼和研究组47例47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光动力(PDT)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PDT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次数、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平伏率和黄斑视网膜下液、黄斑中心区直径的总体积、黄斑中心区直径6mm的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区1mm范围的厚度等OCT指标,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和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患者中32眼治疗1次,3眼治疗2次,平均治疗次数为1.25±0.20次; 研究组中9眼治疗3次,10眼治疗2次,28眼治疗1次,平均治疗次数1.48±0.22次。两组患者治疗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9,P>0.05)。对照组患者PED平伏13眼(37%),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浆液吸收22眼(63%)。研究组患者PED平伏30眼(64%),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浆液吸收17眼(36%)。两组患者治疗后PED平伏率和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浆液吸收率对比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区直径的总体积、黄斑中心区直径6mm的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区1mm范围的厚度等OC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这些OCT指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这些OCT指标均明显低于各组治疗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mo最佳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mo时研究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无效6眼,好转15眼,显效8眼,治愈6眼,总有效率为83%; 研究组患者中无效3眼,好转8眼,显效20眼,治愈16眼,总有效率为9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慢性CSC合并PED患者治疗中玻璃体注射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联合低剂量PDT在平伏PED,促进黄斑视网膜下浆液吸收,降低黄斑视网膜厚度,改善视力方面优于单一PDT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