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6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43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51.
目的 通过调查慢性肾脏病(CKD)1~3期患者25(OH)D水平,探讨25(OH)D的影响因素,为CKD患者早期进行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9例CKD 1 ~3期患者25(OH)D水平,采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白蛋白、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及微量清蛋白、尿钙等.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探讨25 (OH)D的影响因素.25(OH)D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89例CKD患者25(OH)D水平中位数11.0 μg/L,全距3.0 ~ 39.0 μg/L,维生素D不足者占28.1%(25/89),缺乏者占68.5%(61/89).CKD1~3期各期间25(OH)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提示:25(OH)D与激素使用、校正钙、促甲状腺激素、24 h尿蛋白定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呈负相关,与总蛋白及白蛋白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校正钙、白蛋白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KD 1 ~3期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校正钙、白蛋白是25(OH)D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52.
目的探讨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动脉血气、肺功能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气滞血瘀证症状评分、p(CO2)及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p(O2)和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基础上应用瓜蒌枳壳二陈汤加味治疗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53.
目的观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和大肠腺瘤癌组织中TGFβRRII、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和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方法以来源于33个HNPCC家系的大肠腺瘤28例和大肠腺癌14例为观察对象,以32例散发性大肠腺瘤和24例散发性大肠癌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肠腺瘤及大肠腺癌组织中TGFβRRII、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从活检组织中提取DNA,选择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五个微卫星位点行荧光标记聚合酶链反应(PCR),以GeneMapper软件分析PCR产物。通过与正常黏膜微卫星序列PCR片断长度进行比较,判定腺瘤和癌组织的MSI情况。结果64.29%的HNPCC大肠腺瘤和71.43%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MSI—H,明显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9.38%和散发性大肠癌12,5%。分别有67.86%的HNPCC大肠腺瘤和71.43%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MMR蛋白表达缺失。明最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3.13%和散发性大肠癌12.5%。分别有57.14%的HNPCC大肠腺瘤和78.57%的HNPCC大肠癌表现为TGFβRRII低表达,明显高于散发性大肠腺瘤9.38%和散发性大肠癌41.67%。在MSI.H的HNPCC大肠腺瘤中,TGFl3RII低表达者占77.78%,MSI—H的HNPCC大肠癌中90%出现TGFβRRII的低表达。MSI—H的散发性大肠腺瘤中TGFβRRII的低表达率为66.67%,MSI—H的散发性大肠癌TGFβRRII的低表达率为100%。结论大部分HNPCC大肠腺瘤和大肠癌出现MSI—H,大部分MSI-H大肠腺瘤和大肠癌表现为TGFβRRII低表达。MSI、MMR、TGFβRRII的检测对腺瘤癌变风险的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4.
目的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过度甲基化现象。方法在错配修复基因微小突变检测和大片段缺失检测等实验的基础上,对47例DNA标本进行硫化处理,然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标本中ML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情况。结果47例标本中发现6例存在MLH1基因启动子过度甲基化,检出率为12.8%,其中4例表现为完全甲基化,2例表现为部分甲基化。结论MLH1基因启动子过度甲基化现象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发生率较高,是HNPCC发病的相关因素之一。过度甲基化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致癌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和揭示。  相似文献   
555.
目的研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1G/2G多态性在支气管结核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支气管结核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测序方法,对11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和11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MMP-1基因1G/2G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比较基因型分布和支气管结核组织浸润和治疗后狭窄指标的关系。结果 MMP-1基因1G/2G多态的1G/1G、1G/2G和2G/2G基因型在支气管结核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4.7%、38.6%、16.7%;1G/2G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支气管结核治疗后支气管狭窄显著相关(P=0.003);与2G/2G纯合子基因型相比,携带1G等位基因的支气管结核患者治疗后发生支气管狭窄情况更严重(P<0.05);1G/2G基因型分布与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年龄、性别、支气管结核分型无明显相关。结论 MMP-1基因1G/2G多态性与治疗后支气管结核的狭窄性有关,携带1G等位基因可能是支气管结核治疗后支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56.
目的:探讨人体在不同呼吸状态下,呼吸感应体积描记法(RIP)技术的恒定比例校准法用于测量人体通气量值的可行性以及恒定比例系数的确定。方法:在平静和规范用力两种呼吸方式下使用恒定比例校准法校准RIP系统,选择50个恒定比例系数,测量两种状态下的每次呼吸通气量,对比分析RIP系统与呼吸速度描记仪所测量的通气量值。结果:对于本试验的20名受试者,RIP系统测量平静呼吸方式下每次呼吸通气量值,KRC=1.3时,其通气量值相关性最高;用于测量用力呼吸方式下每次呼吸通气量值,KRC=0.9时,其通气量值相关性最高。测量两种呼吸方式的通气量,K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相对误差和相关性差异不大。结论:平静呼吸模式下测量每次呼吸通气量值,恒定比例校准法可应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部分临床应用情况;规范用力呼吸模式下测量每次呼吸通气量值,恒定比例校准法可应用于偏重测量用力呼吸通气量值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57.
淋巴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脂多糖 (LPS)所致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干预作用 ,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内毒素组、淋巴液组、血浆组、正常组。前 3组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 (LPS ,5mg/kg·bw ,iv) ,正常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PS。 15min后 ,淋巴液组输入仅占全血量 1/ 15的无细胞淋巴液。血浆组以血浆代替淋巴液 ,内毒素组和正常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淋巴液。给予LPS后 4h,取血浆及心、肝、肾、肺组织匀浆 ,对比观察血浆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淋巴液干预后 ,淋巴液组血浆TNF -α水平为 18.81± 3.70fmol/mL、NO含量为 4 6 .0 2± 9.2 9μmol/L、NOS活性为 2 5 .16± 4 .2 0U/mL、SOD活性为 10 2 .15± 17.88NU/mL、MDA水平 8.19± 1.6 4nmol/mL ,与其余 3组相比 ,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0 .0 1)。结论 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内毒素休克具有干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因子及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58.
[目的]介绍Wiltes肌间隙通道切除腰椎间孔区神经鞘瘤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例腰椎间孔区神经鞘瘤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依据术前影像确定手术入路与工作通道位置,由Wiltes肌间隙置入14 mm工作通道并直达椎板外缘表面,磨除部分椎板外侧峡,切除部分黄韧带,充分显露责任神经根及肿瘤膜性结构,沿肿瘤长轴纵向切开肿瘤包膜,并沿肿瘤边界膜内切除肿瘤。[结果] 2例患者均一期手术完整肿瘤切除,术后症状基本消失,次日可下床活动,随访17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远期手术并发症。[结论] Wiltes肌间隙微通道手术可一期完整切除腰椎间孔区神经鞘瘤,避免术后脊柱不稳定和椎旁软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5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微钙化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微钙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20例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微钙化的诊断效能。根据预后情况,将420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346例)和预后不良组(7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超声微钙化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肿块内部及其周边存在点状强回声,以及乳腺腺体内可见沿导管走形方向分布的点状强回声;伴钙化的肿块表现为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边缘毛刺,部分纵横比> 1。其中部分微钙化患者腺体内沿导管走形方向分布的强回声光点,该类钙化提示可能有导管内癌或原位癌,患者预后较好;超声诊断乳腺癌微钙化的准确率为71.4%(95% CI:0.672,0.845),敏感性为74.2%(95% CI:0.703,0.871),特异性为62.8%(95% CI:0.575,0.726),阳性预测值为86.1%(95% CI:0.744,0.943),阴性预测值为43.8%(95% CI:0.363,0.5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 2 cm[O^R=2.401(95% CI:1.105,5.216)]、有淋巴结转移[O^R=2.583(95% CI:1.494,4.466)]、微钙化[O^R=5.376(95% CI:2.105,13.729)]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TNM分期为Ⅰ、Ⅱ期[O^R=0.269(95% CI:0.160,0.452)]、术后放疗[O^R=0.345(95% CI:0.202,0.590)]、术后化疗[O^R=0.310(95% CI:0.179,0.537)]是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微钙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乳腺癌手术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微钙化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60.
目的 探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及Toll样受体(TLR)2 mRNA、TLR4 mRNA表达与新生儿肺部感染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肺部感染新生儿98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在医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00名为对照组。对两组MBL基因扩增后进行检测和分型,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两组TLR2 mRNA、TLR4 mRNA。比较两组MBL基因多态性及TLR2 mRNA、TLR4 mRNA表达差异。结果 病例组MBL基因-221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高(P<0.05);病例组MBL基因+4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高(P<0.05);病例组MBL外显子1基因+230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比对照组高(P<0.05);病例组MBL单体基因型中LYPB与LYQA基因频率比对照组高,LYPA基因频率比对照组低(P<0.05);TLR2 mRNA、TLR4 mRNA表达均比对照组高(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BL基因-221位点G等位基因、+4位点T等位基因、+230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