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思美泰治疗环孢素肝中毒15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环孢素A(CsA)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领域.CsA主要优点是可选择性作用T细胞,减少白介素Ⅱ(IL-Ⅱ)的形成,具有强力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上应用能明显地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由于药物个体吸收差异,不可预测的药物代谢以及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临床上很难确定理想的用药方案,易出现CsA肝肾毒性.其肝毒性是移植术后重要研究课题.我院1998-01/1999-08共进行同种异体肾移植408例,CsA肝中毒发生率30%应用思美泰治疗15例CsA肝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腹膜外胰肾十二指肠同期移植术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 1 2月 2 6日我们为 1例I型糖尿病性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进行了腹膜外同期胰、肾联合移植 ,至今存活已 2年4个月 ,胰、肾功能良好 ,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40岁 ,糖尿病病史 2 0年 ,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 2 0~ 32U/d ,血糖波动于 5~ 9mmol/L ,2年前出现视力减退 ,住院时仅有光感 ,眼底镜报告左眼视网膜剥脱。 9个月前查肾功能 ,血尿素氮 (BUN) :36mmol/L、血肌酐 (Cr)1 1 0 7mmol/L ,诊断为Ⅰ型糖尿病性终末期肾病 ,开始血液透析 ,每周 2次。乙型及丙型肝炎各项检查均为阴性。受者为A型血 ,HLA A2… 相似文献
55.
左氧氟沙星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中等剂量左氧氟沙星用于肾移植术后预防及治疗感染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0例肾移植术后病人 ,其中 65例(男性 4 4例 ,女性 2 1例 ;年龄 4 4a±s 8a)采用左氧氟沙星 2 0 0mg ,iv ,gtt ,q 12h。另 65例 (男性 38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4 2a± 11a)采用头孢噻肟 3g ,iv ,gtt ,q 12h ,为对照组。 2组疗程均为 7~ 14d。结果 :左氧氟沙星组治疗总有效率 95% ,切口Ⅰ期愈合率 97% ,不良反应发生率 5%。头孢噻肟组分别为 94 % ,95%和 6%。 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中等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用于肾移植术后预防及治疗感染与头孢噻肟同样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2例进行调查,并复习文献。结果:肾移植患者应用单克隆抗T淋巴细胞抗体/抗胸腺依赖T淋巴细胞球蛋白(OKT3/ATG)者,或多次激素冲击治疗者,或硫唑嘌呤(AZA)导致粒细胞减少者,CMV视网膜炎发病机会增高;更昔洛韦对CMV视网膜炎的治疗有效,但要有足够的疗程。结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CMV视网膜炎的治愈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8.
患者为中年女性 ,肾移植术后 7年 ,因发热伴左侧胸痛半月收入我院。入院时体温 39.5℃ ,Bp 112 / 75mmHg ,左肺可闻及干罗音 ,胸片诊断为左侧胸膜炎 ,在外院曾给予抗炎治疗 ,效果不明显。肾移植后一直使用环孢素A(3mg·kg-1·d-1)、硫唑嘌呤 (10 0mg/d)及泼尼松(2 0mg/d)预防排斥反应 ,尿量每天在2 0 0 0ml以上 ,血尿素氮为 10 .4mmol/L ,肌酐为 12 3.8μmol/ /L。入院后痰培养发现真菌 ,抗炎的同时给予氟康唑10 0mg/d ,连续静脉滴注 3d ,发热、咳嗽症状减轻 ,但恶心、呕吐伴胸痛症状加重 ,行胃镜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凝血机制、并发症、手术方式、血栓发生时间、诊断和治疗方式及其预后。结果:l632例次肾移植患者中发生肾动脉血栓6例(7例次),发生率为4,3‰。5例次血栓发生在术后12h至7天;2例次发生在术后18个月和24个月。患者表现为尿量减少,彩色多谱勒超声和血管造影协助诊断。2例次患者溶栓成功;1例次患者手术取栓成功;4例次患者因动脉血栓造成移植肾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而切除移植肾。3例次受者手术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明显缩短,处于高凝状态。结论:移植肾动脉血栓多发生在术后早期,受者高凝尤应警惕。溶栓或手术取栓可挽救部分移植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