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32例,在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PCD冲洗治疗,比较两组SAP患者疗效、临床各项指标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温、白细胞低于对照组,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及中转开腹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腺假性囊肿、胰腺或胰周脓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可改善SAP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提高治疗效果,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法,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住院的百草枯中毒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服毒剂量、首次呕吐时间、就诊时间、首次灌流时间及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并测定血液灌流前后百草枯的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结果】34例患者中10例生存(生存组),24例死亡(死亡组),病死率70.59%。血液灌流后患者血浆百草枯浓度明显降低而SOD活力明显增高,且与灌流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患者服毒剂量明显多于、首次呕吐时间明显早于存活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就诊时间、首次灌流时间明显晚于存活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死亡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生存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要尽快地施行急救措施,多种因素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其中服毒剂量、SOD活力、百草枯的浓度、首次呕吐时间、就诊时间、首次灌流时间及并发症对预后影响非常关键。临床上应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早期全方位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寻找CA后大鼠心肌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初步揭示亚低温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建立窒息性CA模型,将20只自主循环恢复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亚低温组,ROSC后24h收集心肌组织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采用SIMCA-P 14.1和MetaboAnalyst 4.0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将内源性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成功制作了大鼠窒息性CA模型,心肌HE染色显示,常温组大鼠心肌结构紊乱,心肌纤维断裂,间质充血,细胞核染色不均匀,亚低温治疗后改善了心肌损伤程度;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心肌代谢指纹不同,共筛选出20种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分析提示嘌呤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在亚低温干预后显著改变。结论亚低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A后心肌损伤程度,嘌呤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参与了亚低温对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说话瓣膜在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拔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使用说话瓣膜,分为常规组和说话瓣膜组,每组24例。比较2组患者的气切带管天数、气切至尝试堵管天数、出院时堵管及拔管情况。记录说话瓣膜组患者首次使用说话瓣膜的耐受时间、首次佩戴的发声情况、使用天数。对说话瓣膜组患者佩戴说话瓣膜前、后的半定量咳嗽强度评分(SCSS)进行比较。 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说话瓣膜组患者的气切带管时间[(14.25±3.18)d]短,出院时未成功堵管的人数(3人)少(P<0.05)。说话瓣膜组19例(79.17%)患者首次使用说话瓣膜即可正常发声交流,佩戴说话瓣膜后SCSS[(4.14±0.35)分]增加(P<0.05)。 结论 颈脊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使用说话瓣膜可缩短气切带管时间,提高出院堵管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在综合医院建立呼吸治疗专科的实践体会。方法通过建立呼吸治疗专科,实现全院呼吸机统一管理,规范呼吸机使用中的各项操作,建立呼吸机消毒流程。结果呼吸机维修次数和耗材成本明显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上机人数及成功撤机人数显著增加。结论通过规范呼吸机管路的消毒,建科以后未发生一例因使用呼吸机发生的交叉感染和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6.
在严重呼吸衰竭情况下,控制性机械通气可能是必不可少的,但会对患者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应尽可能地尽早切换为辅助通气.带有负载可调增益因子比例辅助通气(PAV+)为一种新兴的辅助通气模式,它是一种不需要设置目标潮气量、流量或压力,呼吸机提供的压力与患者的瞬时吸气努力成比例,让患者能舒适地达到自身的通气需求,患者吸气流速...  相似文献   
27.
韩小彤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953-1954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重症热射病(H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选择重症HS合并MODS患者30例.并检测CRRT前后的生命体征(心率、平均动脉血压),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肾功能、并监测全身出血、皮肤黄染等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22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3例因就诊时间延误,高热时间较长,治疗后残留神经系统后遗症;5例因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因呼吸衰竭,或肝功能衰竭、脑出血等并发症而死亡.所有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有所改善(均P<0.05);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转氨酶、胆红素均明显下降(均P<0.05);CRRT治疗后BUN、SCr明显降低,血糖趋于稳定,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钠、血清钙趋于稳定;PT、APTT、PTINR、FG、D-二聚体、PLT均明显好转(均P<0.05).结论 CRRT对重症HS合并MODS患者有改善的作用,是抢救HS合并MODS患者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8.
韩小彤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80-1581,1583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8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祛痰等对症支持治疗,并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尼可刹米+洛贝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24 h后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意识恢复时间、48 h后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插管率。[结果]24 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pH、PaCO2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为短(P﹤0.01),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插管率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兴奋剂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高碳酸血症,明显缩短意识恢复的时间,提高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并可以降低其插管率。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检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64例,根据患者病情分为大面积肺栓塞组( n =27)和非大面积肺栓塞组( n =37),对两组患者血浆cTnI、BNP及D‐dimer水平进行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右心功能和病死率。【结果】大面积肺栓塞组BN P、血浆cTnI水平明显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两组D‐dimer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大面积肺栓塞组的右心功能不全者和病死率均高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检测BNP、cTnI及D‐dimer水平对APE患者临床诊断、临床决策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