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67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78篇
  1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儿童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视觉健康的致盲性眼病,治疗效果差,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手术是儿童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儿童青光眼手术方式可以大致分为房角手术、滤过手术、房水引流物植入手术、睫状体破坏性手术和联合手术等种类.这些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手术特点和实际患者病情酌情选择.本文对各种儿童青光眼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特点、疗效及手术失败后的治疗选择等几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为广大眼科医师的儿童青光眼手术治疗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34例(46只眼)难治性青光眼行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4例难治性青光眼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7只眼),无晶状体眼4例(4只眼),人工晶状体眼1例(1只眼),外伤性青光眼2例(2只眼),发育性青光眼9例(12只眼),色素播散性青光眼2例(2只眼)。术前平均眼压(42.15±2.32)mmHg,术后眼压控制30只眼,眼压部分控制7只眼,眼压失控9只眼,术后平均眼压(18.34±3.55)mmHg,眼压有效控制率为80.43%。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67.39%,手术并发症较少。结论新型国产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好,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血塞通治疗脑梗死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18例ACI患者随机分成血塞通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予以常规的脱水、护脑治疗和丹参注射液治疗,A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血塞通静脉注射。两组均于入院后6h、3d、8d、15d、30d等各时间点测定外周血WBC以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并与1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WBC以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变化。结果①ACI患者外周血WBC计数以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增高的程度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密切相关,评分越高WBC和S-100B蛋白含量越高。②ACI患者外周血WBC以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6837,P<0.01)。③30d后两组ACI患者外周血WBC以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均降低,但A组降低更明显,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出院时A组患者的疗效也优于B组。结论血塞通能降低ACI患者的外周血WBC以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可能与血塞通减轻外周血WBC和S-100B蛋白介导的损伤性脑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中药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3~4周灌注1次,每组患者至少完成2次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服用疏肝健脾中药,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主要观察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血凝状况等。结果治疗组的稳定率为80.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7%、55.0%,而对照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7%、31.7%,2组比较,1、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健脾中药既可缓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可降低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结论疏肝健脾中药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5.
富琦  韩冬  许金 《北京中医》2010,(1):75-77
随着乳腺癌生物学研究及循证医学研究的进展,乳腺癌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模式已发展成为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医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乳腺癌的整体治疗水平有了飞速提高,但是通过规范化的西医治疗,仍有将近50%的患者最终治疗失败,尤其对于术后高危人群多数复发转移。中医药治疗乳腺癌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同时兼顾患者既往及同时应用的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9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中药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活性成分,预测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数据库收集葛根的化学成分;采用Drugbank数据库基于结构相似性原理,筛选与葛根药效分子结构相似的药物,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采用OMIM数据库筛选高脂蛋白血症的相关蛋白。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疾病蛋白-靶点网络、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蛋白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和聚类分析法预测葛根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关键蛋白。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预测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关键信号通路。结果: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主要活性成分有7种,即4-甲氧基葛根素、黄豆苷、大豆黄素4’-7二葡萄糖苷、蝙蝠葛碱、γ-谷甾醇和甲基对羟基肉桂。葛根治疗高血蛋白脂症有20个潜在作用靶点,即酪氨酸蛋白激酶(Src)、核因子κB (NF-κB)、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雌激素受体α(Esr1)、芳香烃受体(AHR)、载脂蛋白A (APOAⅠ、APOAⅡ、APOAⅤ)、载脂蛋白B (APOB)、载脂蛋白C (APOCⅠ、APOCⅡ)、载脂蛋白E (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脂蛋白脂肪酶(LPL)、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溶血磷脂酸(LPA)、糖基磷脂酰肌醇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PIHBP1)、纤维蛋白原A (FGA)、细胞色素P450(Cyp158A2)和雄激素受体(AR)。KEGG通路有8条,主要是PPAR信号转导通路。结论:采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出葛根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7种可能的药效分子,通过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特征分析,得到20个潜在治疗靶点和8条相关通路,借此预测葛根可能通过PPARs、AR、LDLR等受体和相关蛋白调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以发挥抗高脂蛋白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的443份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对其中63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3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中,2007年40例,2008年18例,2009年5例。男30例,女33例。患者最小年龄18岁,最大87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以及糖代谢紊乱等方面,根据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肯定者46例,很可能者15例,可能者2例。ADR轻度58例,中重度需要对症治疗5例,不良反应结果治愈60例(95.24%),好转3例(4.76%)。结论加替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确保用药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98.
韩冬  王自能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2):2124-2127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通过筛网法和差速离心法,分离培养5例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分离的细胞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CK-19阳性表达积分为4.16±0.22,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Vimentin阳性表达积分为4.24±0.22,与筛网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良差速离心法使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分离步骤简化,是一种较理想子宫内膜细胞分离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9.
背景: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均属于脂肪族聚酯,是一种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良好成型性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体内无毒,不聚积,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应用CAD、CAM、快速成型和激光扫描技术等组成的数字医学系统制作聚羟基乙酸/聚乳酸三维仿真的下颌支髁突形态模型,并检测其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犬头颅骨影像信息,以CAD和CAM实现下颌骨髁突形态的三维重建影像,快速成型技术获得下颌骨髁突的树脂阳模。阴阳模转换获得相应石膏阴模,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在阴模内成型。抽取犬髂骨骨髓获得骨髓基质细胞,与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在体外复合培养,检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影像原型比较,当测试点误差小于1.0mm时,复合率大于95%。通过CAD、CAM、快速成型技术、预压成型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等组成的数字医学系统可实现颅颌面下颌骨髁突形态结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生物材料的三维仿真。体外复合培养结果表明,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小剂量尿激酶加尼莫地平)、尿激酶组(小剂量尿激酶)、常规对照组(阿司匹林)。观察TIA发作终止的时间、例数及脑梗死、脑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24h内及3d内终止频发TIA发作控制率分别为65.0%和17.5%,尿激酶组分别为50.0%和15.0%,常规对照组分别为30.0%和17.5%,终止发作的时间上早于常规对照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频发TIA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