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吉非罗齐对高脂饮食喂养的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24只新西兰兔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吉非罗齐治疗+缺血再灌注组(GF+I/R组)和假手术组。测定缺血前后及再灌注后各组兔血浆CK、LDH、CRP和IL-6的变化,观察各组兔心肌梗死范围,并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光镜观察心肌炎症细胞浸润。结果I/R组与GF+I/R组在缺血后及再灌注后血浆CK、LDH、CRP、IL-6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I/R组CK、LDH、CRP、IL-6值明显高于GF+I/R组(P〈0.01)。GF+I/R组较I/R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光镜及电镜观察可见吉非罗齐能明显减轻心肌病理损伤。结论吉非罗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2.
肺错构瘤的微创外科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肺错构瘤微创外科诊治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8月-2005年9月本科采用微创外科手术诊治的40例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随访结果.结果: 40例患者均行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胸外科手术,其中肺楔形切除38例,肺叶切除1例,双侧病灶活检1例.病理回复均为肺错构瘤,其中1例为双肺多发性肺错构瘤,1例肺癌与肺错构瘤并存.本组35例随访4~96个月,无复发与恶变.结论: 该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各种辅助检查均不能提供最准确的诊断.胸腔镜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最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其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23.
改良胸后外侧小切口与传统开胸手术的肺功能对比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标准胸部后外侧切口造成胸壁肌层的广泛损伤、术后胸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 ,且呼吸肌破坏较显著 ,肺功能下降 ,影响病人术后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1997年起 ,我们应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进行胸部的常规手术 ,大大减少了病人的术后胸痛及关节障碍 ,其肺功能损失亦明显减轻。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997年应用改良胸部小切口行胸部手术共15 0余例 ,为排除肺容量因素的影响 ,仅选择术后恢复良好、残肺膨胀好、无并发哮喘等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单肺叶切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从中随机抽取 30例。全组男 17例 ,女13例 ;年龄 36~ 74岁 ,平均 6 3岁。常…  相似文献   
24.
目的报告67例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临床经验。方法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9例。右胸前外侧小切口二尖瓣置换26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1例,右腋下小切口二尖瓣置换25例。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与同期180例正中开胸瓣膜置换术相比,心脏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无显著差异,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疗效好、安全、可靠。经胸骨上段小切口适合于主动脉瓣置换:右侧腋下、前外侧小切口适合于二尖瓣置换。  相似文献   
25.
通过1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及14例正常对照者静脉输注L-精氨酸前后血浆L-精氨酸浓度及血压变化的观察,发现补充L-精氨酸能迅速提高原发性高血压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L-精氨酸浓度,同时降低两组受试者平均动脉压,结果提示补充外源性L-精氨酸对原发性高血压及健康人血压的影响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单肺移植手术支气管吻合的技术经验。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5月其间,以改良套入式吻合法(膜部连续+软骨部交替间断褥式和8字缝合)施行了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手术13例,其中右侧9例,左侧4例。回顾性分析了该组患者的支气管吻合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度过围手术期(>30d),1例患者在术后22天死于原发性移植肺功能不全,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74天和77天死于自体肺发生自发性气胸导致心跳骤停并最终引发的于肺炎。所有患者均未曾发生吻合口瘘,1例(7.7%)患者出现支气管吻合口狭窄,予以支架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套入式吻合法是肺移植可靠的支气管吻合技术。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予以高脂饮食8周建立高脂血症兔模型.随后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I/R)组;阿托伐他汀+缺血再灌注(ATV+I/R)组;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血脂、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心肌TNF-α mRNA的表迭.结果 ATV+I/R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I/R组和假手术组(P<0.01);ATV+I/R组再灌注后血浆CK-MB、LDH、TNF-α明显低于I/R组(P<0.01);ATV+I/R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观察可见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轻再灌注,心肌的病理损伤;ATV+I/R组心肌TNF-α mRNA的表达低于I/R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可减轻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脂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8.
肺曲霉菌病的微创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2002年10月该科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18例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全组18例中,11例(61.1%)无原发病,仅7例(38.9%)有原发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术前痰菌检查阳性率为1/9(11.1%)。术后并发症率为16.7%。包括伤口感染,气胸,残腔形成肺膨胀不良各1例。全组无术后出血,脓胸、支气管胸膜痿。无手术死亡,随访2~80月,无咯血或血痰、肺曲霉菌病复发、死亡。结论 手术治疗肺曲霉菌病能消灭症状,预防咯血复发,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命,不论有否症状均应手术治疗,而微创外科手术并发症少且轻,更应首选考虑。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方法17例病人中,在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15例,二尖辩成形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 自体心包三尖辩重建1例。结果15例治愈,2例死亡,死因均为严重的主动脉人工辩周漏。随访14例,随访时间为0.5~10年,1例术后第5年再发感染死亡。结论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清除病灶和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感染基本控制后手术,有利于人工辩的固定;急性主动脉辩感染合并周围脓肿的病人,易发生辩周漏。  相似文献   
30.
16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6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以胸腺肿瘤(74例,46.0%)、神经源性肿瘤(35例,21.7%)、畸胎瘤(32例,19.9%)多见,其他肿瘤仅20例,占12.4%。肿瘤完整切除142例,姑息切除16例,探查3例,手术切除率98.1%(158/161)。术后随访3个月—8年,良性纵隔肿瘤未见复发。恶性胸腺瘤12例,1年生存率75.0%(9/12),3年生存率58、3%(7/12),5年生存率41.7%(5/12)。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CT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