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69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273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408篇
预防医学   23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11篇
  10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目的 :探讨晚期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 60例手术中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或考虑术床有残留的病人 ,将治疗管先埋置在术床或直接插入瘤体内 ,术后 48h进行铱 192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未能切除的肿瘤照射总剂量DT 3 6~ 48Gy/ 6次 ,共 3d ,外照射DT 3 0~ 3 6Gy/ 15~ 18次 ;对于肿瘤已切除但怀疑有残留的病人照射总剂量DT 3 6Gy/ 6次 ,共 3d。结果 :60例病人全部进行了随访 ,5年生存率 (4 1/ 60 ) 68 3 % ,局部复发率 5 % ,无严重放疗副反应。结论 :手术与放射治疗联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疗效确定 ,无严重放疗副反应 ,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分析47例颅内神经上皮囊肿CT、MRI和DWI表现,探讨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7例颅内神经上皮囊肿的CT、MRI及DW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例,女26例。行CT平扫8例,其中6例加MR检查。行MR检查45例,16例加行DWI。结果:神经上皮囊肿位于侧脑室内17例,脉络膜裂内24例,脑实质内6例。外形规则的囊肿占93.6%;侧脑室内囊肿均可见患侧脑室内脉络膜丛移位,其中64.7%可见线样囊壁影。CT平扫囊肿均呈脑脊液样密度,MRI平扫95.6%囊肿呈脑脊液样信号,增强后85.7%不强化。DWI上87.5%囊肿呈低信号,ADC值高于脑实质。结论:形态规则、类似脑脊液信号、DWI呈低信号、不强化是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不典型的神经上皮囊肿可通过DWI及增强扫描与颅内其他类似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制备聚糖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观察其基本特征及动物超声显影效果.方法 高速剪切法制备纳米微泡超声造影剂,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纳米微泡大小、形态,马尔文粒度分析仪测粒径分布,细胞计数板计数纳米微泡,Zeta电位仪测表面电位,对比超声观察大鼠肾、心脏超声显影效果并测量声强度.结果 纳米微泡呈空心球形结构,分散均匀,形态规则,平均粒径(617±12)nm,浓度(7.2±0.6)×109/ml,Zeta电位(52.9±1.3)mV.24 h、45 d和90d三个时间点浓度、平均粒径和表面电位无明显差异(P>0.05).用其可使小鼠肾、心脏超声显影明显增强,最大视频强度分别达(15.6±1.1)GU、(27.3±2.5)GU,可视增强持续时间(10±2)min.结论 聚糖纳米微泡稳定性和显像效果良好,有可能成为可穿过血管内皮间隙的新一代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75.
背景:肿瘤移植瘤动物模型是探索和模拟肿瘤在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应用MRI对模型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人结肠癌LoVo细胞接种裸鼠,鼠间移植传代,建立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应用MRI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细胞移植和瘤块移植两种方法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宿主血液中的癌胚抗原值,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细胞中癌胚抗原的的分布,对6只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MRI成像检查,并测量肿瘤、肝脏、肌肉组织的T1WI和T2WI的信噪比和三者的T1,T2值.结果与结论:移植瘤的形态和功能特性与原发肿瘤基本相似,移植瘤的移植成功率为100%;6只裸鼠模型的MRI测量结果显示,其肿瘤、肝脏、肌肉的T1WI平均信噪比分别为26.19,22_71,26.621 T2WI平均信噪比分别为9.42,7.66,8.59;平均T1值分别为1 039.22,907.63,1611.51 ms;平均T2值分别为1 09.95,37.31,64.35 ms.结果证实荷人结肠癌裸鼠模型的MRI成像图像清楚,组织分辨率高,测定组织的T1值和T2值可作为定量指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不同移植血管材料的远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5 a以上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以及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移植血管231支,其中移植左乳内动脉71支,右乳内动脉11支,桡动脉15支,胃网膜右动脉9支,大隐静脉125支;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血管通畅157支(通畅率67.97%),狭窄19支(狭窄率8.23%),闭塞55支(闭塞率23.81%);左乳内动脉通畅率83.10%,右乳内动脉通畅率63.64%,桡动脉通畅率73.33%,胃网膜右动脉通畅率66.67%,大隐静脉通畅率59.20%.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移植左乳内动脉有良好远期通畅率,明显高于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携带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的靶向超声微泡(MBp)和对比超声(CEU)评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12只实验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假手术组(SH组),应用"亲和素-生物素"桥连法构建MBp。所有小鼠分别随机(间隔30min)经静脉弹丸注射给予普通脂质微泡(MB)和MBp,10min后行肾CEU检查,测量肾显影的声强度(VI),最后进行肾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第一帧CEU图像显示MBp及MB在IR组缺血再灌注肾分别可见显著及轻度的超声显影,而两者在SH组假手术肾均无明显的超声显影。VI值在IR组MBp较IR组MB及SH组MBp均明显增大(P〈0.05);而在IR组MB较SH组MB轻度增大(P〈0.0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缺血再灌注肾血管内皮P-选择素表达较假手术肾明显增加。结论应用MBp行CEU检查可有效评价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将可用于评价微血管炎症或相关的血管内皮反应。  相似文献   
78.
银染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检测结核杆菌rpoB基因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临床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FP)耐药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针对rpoB基因183bp扩增引物,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橡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色方法,检测了45株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并对其中部分菌株进一步做了DNA序列分析。结果 以药敏试验结果对照,有16株RFP敏感株为26株RFP耐药株经SSCP方法得到检测,阳性占93.3%,特异性00%。对部  相似文献   
79.
胰腺原发性类癌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原发性类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类癌的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肿块最大径2.0—11.0cm,平均6.4cm。CT平扫肿瘤实质较胰腺稍低,密度均匀者2例,不均匀者3例,肿块钙化者1例。动脉期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者3例,轻度强化者2例,肿瘤实质密度均低于胰腺,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其中1例中央坏死明显,无强化,整个肿块呈囊状;静脉期肿块强化程度明显,与胰腺相似或稍低;1例延迟期肿块强化程度高于胰腺。肝转移1例,同时伴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血管侵犯。未见胆管及胰管扩张。结论胰腺类癌CT表现主要有较少引起胆道及胰管扩张,对周围血管较少累及,钙化较常见;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与胰腺相似,延迟期强化程度高于胰腺。  相似文献   
80.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4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32例,行MR检查者10例,3种检查方法都进行者8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和MRI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48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0.4~1.7cm,平均9.7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10例行MR检查者均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48例X线平片仅37例显示瘤巢,3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77%(37/48)和100%(32/32)。10例MR检查者均可作出正确诊断,其中8例能直接判断出瘤巢,另2例需对照平片或CT才能肯定。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MRI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骨髓内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结合平片或CT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