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1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40篇 |
内科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90篇 |
特种医学 | 92篇 |
外科学 | 23篇 |
综合类 | 95篇 |
预防医学 | 48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4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76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35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雷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1,(1)
患者女性,21岁。因头颈部疼痛1月余。加重伴恶心呕吐8天于1989年12月21日入院。病程中无意识障碍及抽搐,无外伤史,,家族中无类似病例。入院一般查体无特殊。NS检查:神志清晰,精神萎糜,双侧视乳头水肿,余无定位体征。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为3.73kPa,细胞计数0,蛋白质1350g/L,余正常。头颅CT扫描示左额叶、左颞及顶枕叶靠大脑镰处分别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对103例脑转移瘤的肿瘤来源、大小、数目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6例(44.7%)存活1年以上。单发肿瘤行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2cm以下的多发肿瘤行放疗加化疗或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其生存期较长。结论对于4cm以上大型转移瘤可行手术切除,小于4cm的单发或3cm以下的多发肿瘤应首选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因头部外伤后头痛、右耳道出血约2h于2011年1月22日入院。患者伤后昏迷,醒后感头痛,头晕,右耳听力差伴耳鸣、恶心,呕吐2次。人院查体:右顶枕部可见直径约5cm的头皮血肿,表面可见长约1.5cm裂口,流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采取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肝肾功能生理指标变化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68例有效存活,存活率为68%;治疗后无效死亡的有32例,死亡率为32%.结论 年龄≥50岁、胆酶分离、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以及肝脏萎缩等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这为以后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治疗肝衰竭患者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且人工少量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XIAP与Smac/DIABLO表达变化及神经细胞凋亡,探讨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及脑损伤组(TBI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XIAP、Smac/DIABLO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sham组相比,TBI组XIAP与Smac/DIABLO的表达和TUNEL(+)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颅脑损伤可诱导XIAP与Smac/DIABLO的表达,提示XIAP对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继发凋亡损害起保护作用,而Smac/DIABLO则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白藜芦醇治疗前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浓度变化,以探讨白藜芦醇的脑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创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分伤后3、12、24、48、72 h共5个时间点,各时间点每组动物5只,Feeney法自由落体致伤动物,治疗组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治疗,伤前一天治疗一次,伤后每天治疗一次,直至采血时间点;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创伤组不予治疗,正常喂食水。分别于伤后各时间点股静脉取血,静置分层后离心,取血清低温保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结果:伤后治疗组TNF-α和IL-1β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NF-α和IL-1β在创伤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减少伤后血清TNF-α和IL-1β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对脑创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促红素对大鼠重型颅脑损伤伴休克后继发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进Feeney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同时行股动脉放血造成休克模型,将70只雄性Wistar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分析S-100β蛋白及IL-1β变化。结果大鼠重型脑损伤伴休克后,IL-1β呈高表达,S-100β表达也增高,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促红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1β高表达。结论促红素可能通过抑制颅脑损伤后继发的过度炎症反应而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中枢神经系统 (CNS)在损伤后常发生复杂的细胞反应 ,如反应性胶质细胞肥大、增生和移位 ;这一过程其实是机体正常的修复能力的表现。发育当中的CNS有着可溶性的细胞外基质 ,为各种神经细胞提供了一个可移动的环境 ,即成熟环境。而细胞外基质可溶性的下降 ,有利于神经细胞的成熟和减小轴索的继续生长 ;但同时也阻碍了CNS损伤后的修复过程。短蛋白聚糖 (brevican)是新发现的仅存在于CNS中的一种细胞外基质成分 ,它在脑损伤后表达上调 ,参与了CNS在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近10年来国外学者对brevican在脑发育及脑胶质瘤形成和侵袭性方面 ,做… 相似文献
20.
从1996年开始,随机对138例不同程度的颅脑伤患者4种酶进行测定,研究其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本组男76例,女6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8岁。受伤时间60分钟~12小时,平均3.2小时。致伤原因:车祸伤85例,摔跌伤41例,其他伤因12例。病例选择:(1)随机原则;(2)均经CT检查确定有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3)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脊柱或四肢骨折者,不列入本研究;(4)排除肝脏疾患及心肌梗塞;(5)按照GCS计分,确定伤情;(6)伤后72小时死亡者不列入本研究。酶学研究:伤员入院后分别在24小时及3~5天抽取静脉血,采用美国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