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 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获得随访的73例胸椎或腰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男52例,女21例,年龄35~75岁(56.5±10.7岁)。T1~T10 15例,T11~L2 32例,L3~L5 26例。局部均有明显后凸畸形,23例伴有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形成,17例伴有椎旁或腰大肌脓肿形成,7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C级1例,D级6例]。24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5例合并糖尿病,30例有术前有创操作病史。术前取静脉血做细菌培养,均采用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术后持续冲洗10~14d,抗感染治疗6~8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术前和出院前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术前、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对胸腰背部疼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X线片上测量病灶节段后凸Cobb角,计算后凸畸形矫正率和末次随访矫正丢失角度;末次随访时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状况(ASIA分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95.8±15.5min,术中出血量562.1±45.5mL,住院时间18.0±2.0d。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2.3%):2例出现谵妄综合征,口服奥氮平后逐渐消失;4例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给予营养神经等处理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胸腔积液,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加强肺功能锻炼后治愈。51例细菌培养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大肠埃希菌17例,表皮葡萄球菌5例。术前ESR、CRP、PCT分别为80.9±13.9mm/h、58.4±13.5mg/L、0.8±0.2ng/mL,出院前分别为29.6±8.9mm/h、15.0±7.2mg/L、0.1±0.0ng/mL,出院前ESR、CRP、PCT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随访12~30个月(20.1±4.0个月),术前、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6±1.1分、2.2±0.6分、1.6±0.6分,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显著性降低(P<0.05);Cobb角分别为19.6°±1.6°、6.2°±1.5°、9.4°±1.0°,矫正角度13.4°±0.6°,矫正率68.7%±5.3%,出院前较术前显著性矫正(P<0.05);末次随访时较出院前矫正角度丢失3.2°±0.7°,矫正角度丢失率24.0%±4.6%(P<0.05)。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SIA C级患者恢复至D级,6例D级恢复至E级,术前无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均无改变。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在抗感染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椎和腰椎化脓性脊柱炎能够实现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与固定,同时保护椎旁肌肉以及后方韧带复合体、减少术后慢性胸腰部疼痛。  相似文献   
32.
33.
<正>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外调查显示,近1/3的成人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2%-6%的患者选择使用催眠药物进行治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用于治疗失眠的催眠药物仅为几种苯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37例OSAHS患者实施H-UPPP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生命质量评估。对照组为54例接受CPAP治疗患者。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分别为(43.26±7.24)次/h、(78.62±10.48)%;(35.28±6.37)次/h、(81.73%±12.15)%;治疗后分别为(21.03±12.89)次/h、(83.96±7.52)%;(9.65±5.10)次/h、(87.26±6.3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CPAP组优于H-UPPP组。生命质量评估中,H-UPPP组躯体疼痛维度在手术前后无差异(P〉0.05),其余各维度均明显改善;CPAP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维度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H-UPPP能显著降低AHI,改善生命质量;CPAP在临床疗效、改善躯体疼痛、精力等方面优于UPPP。  相似文献   
35.
张戈  冯大雄  雷飞  周际 《西部医学》2012,24(6):1059-1062,106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ROCKII和GSK-3β抑制剂对成体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①健康雌性SD成年大鼠80只,其中75只大鼠采用WD法制作成T10平面完全性截瘫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在L4平面蛛网膜下腔植入注药导管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A组为TDZD-8治疗组,B组为Y27632治疗组,C组为TDZD-8+Y27632联合治疗组,D组为PBS对照组,E组为手术对照组;F组5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所用试剂均在手术后1h内经导管鞘内注射。②脊髓损伤后各组在8、24h和1w三个时间点,采用TUNEL法检测脊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各观察时间点,A组至E组平均凋亡细胞数均高于F组,A组至C组在各观察时间点均低于D、E两组,C组在各观察时间点均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27632和TDZD-8均可减少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失败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485例胸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手术失败18例,失败率3.71%。其中螺钉自椎体拔出2例,螺钉切割椎体3例,螺钉进入椎间隙3例,结核病灶复发10例(伴脊柱畸形5例,单纯畸形愈合2例,脓肿形成2例,死骨形成1例)。12例采取二期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及前路再次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4例经调整药物和卧床休息,2例行多次脓肿穿刺和注入抗结核药物。结果随访15~36个月,12例脊柱结核取得彻底治愈,6例取得临床治愈,其中3例遗留侧凸畸形,1例遗留后凸畸形,但未见结核再次复发、窦道脓肿形成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失效。结论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虽有较多术后并发症,但能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规范术中操作,加强术后管理,前路手术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37.
雷飞 《药物与人》2014,(10):94-94
急性心肌梗塞(AMl)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AMI患者中约1/4早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5%没有特异的心电图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在诊断AMI时尤为重要,这使得血清生化标志物在AMI的诊断中居重要地位。随着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心肌损伤的血液生化标志物已从旱先的以酶活性为主的检测发展到目前的以蛋白质检测为主的一系列生化指标,包括多种早期标志物(如肌红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碳酸酐酶Ⅲ,C反应蛋白,血栓前体蛋白,糖原磷酸化酶BB,等等)和确定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cTn)等],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更趋增强。现在临床常用的一些早期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现分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知觉。方法:选取67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及57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完成早晨问卷[用于评估睡眠知觉,睡眠知觉(%)=主观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时间×100%]。结果:与健康对照组(99.19±12.54)%相比,原发性失眠组的睡眠知觉明显偏低(52.44±35.33)%(P〈0.001)。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睡眠知觉紊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高效的新生大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方法 1用弯头手术刀将分离出的新生SD大鼠(2~3 d)脑组织切成小碎块(约1 mm3),经200目尼龙网过滤形成的单细胞悬液在含有生长因子的无血清专用培养基内悬浮培养,并且使用Tryp LTM Express消化联合机械吹打法进行传代。2对传至第5代的培养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Nestin及经5%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NSE、GFAP的表达。结果新生SD大鼠(2~3 d)脑源性细胞在体外能够大量增殖并形成球状聚集物,并且能够连续、稳定的传代。传至第5代的细胞Nestin免疫荧光染色阳性,5%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后出现NSE、GFAP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的细胞。结论该方法可简便高效的培养和鉴定新生大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