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9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220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33篇
口腔科学   137篇
临床医学   1198篇
内科学   592篇
皮肤病学   66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604篇
综合类   2377篇
预防医学   788篇
眼科学   90篇
药学   820篇
  16篇
中国医学   896篇
肿瘤学   21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31篇
  1997年   232篇
  1996年   220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治疗髌骨习惯性脱位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利用联合手术行髌腱外侧松解、内侧紧缩、股内侧肌止点下移、髌韧带外侧半止点内移,鹅足远侧2/3转位治疗18例共21个关节。结果:仅2例脱位复发,4例术后膝关节活动后疼痛、肿胀。优良率达77.8%。结论:联合手术是治疗髌骨习惯性脱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2.
前列泌尿栓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前列泌尿栓质量控制方法,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前列泌尿栓2种药物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语法测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和血竭中血竭素的含量。结果:2种药物薄层定性鉴别重现性好,斑点圆整;盐酸小檗碱和血竭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3%(RSD为1.69%)和98.17%(RSD为1.06%)。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检验快速,可有效控制前列泌尿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3.
印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锋  雷心心  楼凤昌 《中草药》2003,34(8):117-119
印楝 Azadirachta indica A.Juss.又名印度楝 ,为楝科楝属植物。该植物的种子、树皮和叶的提取物均已进行了研究 ,发现其中含有很多在农业、医药及化妆品方面有经济价值的次生产物 ,如含有多种具杀虫活性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 ,对 2 0 0多种农业害虫有较强的毒杀能力 ,而且对人畜无害 [1 ]。印楝是一种极好的具有杀农虫功效的药用植物。作者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从其中提取物的正丁醇及水部分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分别为 :槲皮素 ( ) ,异杨梅树皮苷 ( ) ,β-谷甾醇 ( ) ,豆甾醇 ( ) ,胡萝卜苷 ( ) ,柽柳素 -3 -O-β-D-葡萄糖…  相似文献   
154.
羧甲淀粉钠对阿奇霉素分散片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朝  尹正龙 《安徽医药》2003,7(1):66-66
目的 为提高阿奇霉素(azithromyci)分散片的质量,研究崩解剂羧甲淀粉钠(CMS—Na)对其分散性的影响。方法 处方选择羧甲淀粉钠、低取代经丙纤维素(L—HPC)、聚乙烯吡烷酮(PVP)等,湿法制粒、压片;测定硬度、分散均匀性和溶出度。结果 羧甲淀粉钠的质量性能及片剂制造工艺对阿奇霉素分散片的质量有显影响。结论 选择交联羧甲淀粉钠及恰当的制剂工艺可以明显提高阿奇霉素分散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及ampC结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性及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进行产AmpC酶株的筛选,用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并测定产AmpC酶菌株对9种抗菌药物的MIC值。对3株高度耐药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结构基因和1株敏感菌进行PCR扩增并对产物序列进行分析,测序的菌株与E。cloacae p99进行核苷酸序列比较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株的检出率为24.6%。产AmpC酶菌株多呈多重耐药,产AmpC酶耐药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由高至低为头孢西丁、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阴沟肠杆菌耐药株ampC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E.cloacae p99的同源性为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仅Ala-58→Pro发生点突变。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细菌检出率较高。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较可靠的药物。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原因之一,其ampC结构基因突变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6.
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为肺炎链球菌感染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二倍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91.94%菌株对青霉素敏感,8.06%中度耐药;88.71%菌株对SMZ/TMP敏感,11.29%中度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毗肟、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美洛培南、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相当高,分别达到62.90%和74.19%。结论 成都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较低,而对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类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7.
目的探讨门诊变应性疾病病人中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寻找变应性疾病的诱发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变应性疾病的发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115例变应性疾病病人进行19种变应原疫苗检测,对其中1030例阳性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城镇组以尘螨、桑蚕丝变应原占的比重较大,而多价兽毛、多价昆虫、多价霉菌Ⅰ组等仅次之;乡村组以多价霉菌Ⅰ组、屋尘、多价昆虫、多价兽毛、多价羽毛、春季花粉Ⅲ组、夏秋花粉变应原占的比重较大,而尘螨、桑蚕丝等次之。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X2=6099.05,r=0.96,t=118.88,P<0.001)。结论诱发变应性疾病的变应原谱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居住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共治疗前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20例。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用单臂多功能支架外固定3例,其余骨折分别用钢板螺丝钉、克氏针进行内固定。对有并发症者在手术的同时给予修复重建。结果 2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伤口一期愈合18例,表浅感染2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患肢功能优12例,良6例,尚可2例。结论 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细菌生长繁殖速度慢,伤口感染发生率低,早期只要清创彻底,伤口都能一期愈合,同时进行一期内固定术也是可行的。手术后选择有效药物的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复方贝诺酯片中维生素B1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复方贝诺酯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辛烷基磺酸钠离子对体系作为流动相、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维生素B1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 本法具有专属、可靠、灵敏度高、干扰小等特点。结论 本法可作为小儿复方贝诺酯片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0.
离子抑制色谱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含量及其有关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离子抑制色谱法测定琥乙红霉素原料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 ,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ZorbaxSB -C1 8色谱柱 ,以 0 .0 2mol·L- 1 KH2 PO4 乙腈 ( 4 5∶5 5 ,用氨试液调至pH 6 .8)为流动相 ,流速 1.2mL·min- 1 ,检测波长 2 10nm ,柱温 ( 30± 0 .5 )℃。结果 在选定固定相条件下 ,流动相对组分的洗脱和选择性影响最大 ,柱温次之 ,琥乙红霉素在乙腈中比较稳定。测定了有效主成分琥乙红霉素A的含量以及 7个有关物质的总含量 ,琥乙红霉素A的平均回收率为 99.4 5 %(RSD =2 .2 4 % ,n =5 )。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琥乙红霉素原料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