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83.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化的混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肯定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尤其在冠心病的预后上。 近几年心脏非线性动力学(混沌动力学)理论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并逐渐应用到心脏临床研究的领域。为了解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化混沌动力学的特性,进一步探索它们的病理生理意义,利用一些成熟的混沌学方法对正常人和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化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 研究对象(l)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的正常人共有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8.3±9.8)岁。经常规心电图… 相似文献
84.
<正> 临床上,某些不典型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有时确实难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鉴别,作者借助临床心脏电生理检啻对长期误诊为预激综合征(简称WPW)伴室上速的两例室速患者作出了诊断。现报告如下。方法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于空腹清醒 相似文献
85.
葛根素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机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血管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记录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反应。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舒张由苯肾上腺素诱导收缩的大鼠主动脉环 ,其血管舒张作用为非血管内皮依赖性 ;KCl预收缩下 ,葛根素对主动脉环无舒张作用。对去内皮的血管环 ,在无Ca2+ 溶液中 ,葛根素不能够抑制咖啡因或苯肾上腺素诱导的短暂收缩。钾通道阻断剂 4 氨基吡啶和四乙胺孵育后能够明显抑制葛根素的舒张血管\作用 ,但格列苯脲不能抑制其舒张血管作用。结论 :葛根素的血管舒张作用是非内皮依赖性的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外Ca2+ 内流而起作用的。同时 ,KV 通道和ATP敏感性K+ 通道参与了葛根素的舒血管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外调节激酶及磷酸酶基因表达的改变,探讨房颤发生时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方法:30例接受开胸手术者(包括房颤20例、窦性心律患者10例),手术时取左心房组织约200mg,采用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心房肌钙调磷酸酶调节亚单位(calcineurinB)、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mRNA表达量,细胞外调节激酶1(ERK1)、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1(P-ERK1)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房颤者calcineurinB、MKP-1mRNA、P-ERK1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而ERK1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外调节激酶及磷酸酶呈激活状态,可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87.
线性消融阻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性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性,并与常规下位法消融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在左前斜位展开后间隔区,消融导管在冠状窦上方、His束记录导管的右下区域作线性消融。结果:采用线性消融完成病例60例,并与同期进行的常规下位法消融的病例进行疗效比较,其成功根治心动过速的疗效、安全性、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长期随访的复发率基本相同,而对复杂病例的安全性相对较高。结论:对房室结区进行线性消融改良慢径路,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作为常规下位法房室结改良方法的变通术式。 相似文献
88.
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行介入治疗后,对于股动脉穿刺口的处理,以前均采用人工压迫止血的方法,近年来对股动脉穿刺口的处理采用了缝合的方法,效果十分理想。现将使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穿刺口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率变异指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率变异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进行脉压及心率变异指标分析.结果(1)不同的脉压组中,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不同.(2)脉压与心率变异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连续每5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6、-0.277、-0.36l,其P<0.05、<0.01、<0.001.结论在脉压较大患者中,患者的年龄较大,女性患者的比例较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高,且提示自主神经系统与脉压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90.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证实,心脏病是一种由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不注意饮食、不经常运动、吸烟等一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导致心脏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口死于心脏病和中风.当然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但不良生活方式是从小形成的,长期的积累造成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是病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