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SARS流行期间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的个人防护状况和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 9家医院 ,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其中接触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 16 4 5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戴 <12层口罩的医务人员的感染率高于戴≥ 12层者 (χ2 =14 32 8,P <0 0 1) ;使用衣帽一体隔离服比使用衣帽分体的隔离服的医务人员的感染率低 (χ2 =13 5 4 6 ,P <0 0 1) ;穿 1层隔离服的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明显高于穿 1层以上者 (χ2 =2 0 6 5 9,P <0 0 1) ;戴眼罩的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戴眼罩者 (χ2 =6 6 92 4 ,P <0 0 1) ;戴手套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未戴手套者 (χ2 =30 814 ,P <0 0 1) ;使用非接触式洗手装置的医务人员的感染率低于使用接触式洗手装置者 (χ2 =19 2 83,P <0 0 1)。结论 建议医务人员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2.
实验条件下氮、磷对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实验条件下氮、磷及氮磷比值对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影响。方法将经过扩大培养3次的铜绿微囊藻细胞接种于无氮、无磷的BG-11培养液中饥饿培养3天,分别接种到含有0、0.5、1.0、5.0、10.0mg/L磷的BG-11培养液中培养20天;接种于含磷0.05、5.0mg/L的BG-11培养液中,并分别按照氮:磷物质量比5∶1、10∶1、20∶1、50∶1、100∶1加入所需的NaNO3,培养20d。观察各组铜绿微囊藻细胞计数的变化。并于培养的第8、12、16、20天将藻细胞破碎,提取毒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微囊藻毒素的量。结果当磷初始浓度低于5.0mg/L时,微囊藻毒素的产量随培养液中初始磷浓度的升高而增高。而当培养液中磷初始浓度为10.0mg/L时,磷对微囊藻毒素的产量产生了抑制作用。磷初始浓度为0.05mg/L的培养液中,氮磷比值在50:1时,细胞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最高,在磷初始浓度为5.0mg/L的培养液中,氮磷比值为20:1时,细胞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最高。与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具有最大生物量时的氮磷比值相同。结论磷对于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综合探讨磷浓度和氮磷比值对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各种手段控制水体中的磷浓度可能是解决微囊藻毒素产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吉林省城乡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的现状,为制定相关的策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系统抽样方法,对吉林省1994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交通事故方面,城市居民的知晓率为66.33%,农村居民的知晓率为18.97%,城市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P〈0.05)。鼠疫、放射性事故方面,农村居民的知晓率分别为86.78%和66.29%,均高于城市居民(P〈0.05)。城乡居民应对传染病暴发知识中,对伤寒的知晓率很低,分别为15.38%和23.33%。结论吉林省城乡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知晓率较低,城乡间存在较大差异。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实施干预,以提高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知晓率和技能掌握率。  相似文献   
44.
健康素养是一项综合的能力,所以提高不是“临阵磨枪”而来的,应该注意平时的积累。健康素养通过教育和学习是可以提高的。大家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学习和逐步积累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时间长了.健康素养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5.
健康是人们生活追求的目标,也是从事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工具和资本.健康不仅被认为是一种基本需要和基本权利,而且很大程度上已经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健康既是社会经济与卫生状况令人满意程度的一面镜子,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的劳动、人口、国防、文化与精神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46.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和世界人口健康的头号杀手.不健康的行为危险因素,如吸烟、身体活动不足、不健康饮食、有害饮酒等,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生物危险因素的变化,进而导致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这些行为危险因素不仅会导致慢性病的发生,还会加剧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并影响治疗的效果,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1].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宁夏城市不同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对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固原市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体力劳动者、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医生和科研人员6类不同人群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状态焦虑量表(S-AI)、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988份,不同职业女性状态焦虑、抑郁状态以及社会支持得分有统计学意义(F=58.19、4.55,11.51,P〈0.05);不同学历、不同收入女性状态焦虑得分(F=15.45、5.95)以及社会支持得分(F=14.32、69.76)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婚姻状况的女性抑郁状态和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7.34、24.52,P〈0.05);调查对象的状态焦虑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104,P〈0.05)。结论良好的社会支持对不同职业女性心理健康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中国居民对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传播策略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全国15~69岁的城乡常住居民,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78 575人,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66.0%(65.7%~66.4%),全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3.1%(3.0%~3.2%)。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民族、家庭月收入等有统计学联系,<40岁中国居民比≥40岁的平均增加1.26倍(OR=1.26,95%CI:1.21~1.31),文化程度高的平均为文盲的1.70~4.32倍,已婚比未婚的平均增加1.36倍(OR=1.36,95%CI:1.27~1.45),其他职业平均为农民的1.13~1.19倍[除农民工低于农民外,为0.89倍(OR=0.89,95%CI:0.83~0.95)],汉族比其他民族平均增加1.14倍(OR=1.14,95%CI:1.09~1.20),家庭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上的是1 000元以下居民的1.15倍(OR=1.15,95%CI:1.11~1.19)。结论中国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低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要求,社会经济地位对于我国居民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健康教育策略和政策时不仅仅要考虑个体自身的因素,也要从社会环境因素着手,进一步关注社会经济地位相对低下的弱势群体的健康传播。  相似文献   
49.
宁夏城市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城市不同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按照公务员、科研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教师、医生、体力劳动者6类职业人群随机抽取若干单位,对18~60岁职业人群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进行评估。结果调查对象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为(69.86±11.74)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分别为(74.14±12.45)、(64.15±15.65)和(70.74±14.48)分;50~60岁生理健康评定量表得分最低,18岁~年龄组心理和社会健康量表得分较低;6类职业中,企事业管理人员量表总分最高,为(72.52±11.39)分,体力劳动者最低,为(63.70±10.55)分,6类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8.14,P<0.05);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职业是自测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群的自测健康状况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0.
健康理念卷     
一个人所持的健康理念.对其个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具有较好健康理念、观念的人.会把健康看得比较重要.有内在的驱动力去追求和保持自己的健康状况.这也是人们改变行为的关键。这一方面可称为信念性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