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综合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从内地低海拔地区空运进藏的100名志愿者列为对照组,从低海拔地区移居海拔3000m以上且对高原完全习服的100名驻藏部队官兵列为高原组。后者根据移居高原的海拔高度再分为移居高度Ⅰ组(海拔高度3000~4000m,n=67)和移居高度Ⅱ组(海拔高度4000~5500m,n=33);根据受试者移居高原时间的不同又分为移居时间Ⅰ组(进藏1~2年,n=72)和移居时间Ⅱ组(进藏2年以上,n=28)。应用便携式多功能复合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静息状态下的右心结构与功能,综合分析与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居高海拔地区后右心重构主要表现为右室、右房增大,右室壁增厚,三尖瓣反流程度增加,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P<0.01)等。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右心重构更加明显,移居海拔4000m以上受试者的右心重构程度明显高于4000m以下者(P<0.01),4500m以上者尤甚。随着移居时间延长,右心重构亦更加明显,移居时间2年以上的受试者右心重构程度明显高于2年以下者(P<0.01),5年以上者尤甚。结论海拔高度和时间是影响缺氧性右心重构的主要因素,高原习服仅仅是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调节性适应。应用便携式多功能超声技术能早期、及时地评价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对保障移居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陶杰  张剑平等 《云南医药》2002,23(4):299-300
1994年 4月至 2 0 0 1年 1 0月 ,我们共为 40 0例病人行了心脏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 ,现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处理等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 本组 40 0例中男 1 79例 ,女 2 2 1例 ,年龄 1 2~ 69岁。风湿性心脏病 3 2 1例 ,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MS) 2 2例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 (MI)2例 ,MS +MI83例 ,二尖瓣病变 (MVD)加三尖瓣病变 (TVD) 3 0例 ,主动脉瓣病变 (AVD) 44例 ,AVD +MVDl1 2例 ,MVD +AVD +TVD2 8例。先天性MVD7例 ,AVD1 0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 2 0例 ,鲁登巴赫综合征 5例 ,Ebste…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心脏间隔膨胀瘤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形成机制。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分析45例心脏间隔膨胀瘤形成病因、发生部位、膨胀瘤与心脏血流动力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房间隔膨胀瘤及室间隔膜部膨胀瘤多为先天性间隔发育薄弱所致,室间隔肌部膨胀瘤多因心肌梗塞导致。结论:膨胀瘤的大小与间隔发育情况、心肌梗塞范围有关;膨胀瘤的破裂与瘤壁厚薄及心脏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14.
<正> 近年来,国内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已受到全国医学界的关注。但目前在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我们于1993~1996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0例病毒性心肌炎,并设对照组进行比较,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78例患者均符合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26例经血清柯萨奇病毒抗体滴度证实。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12~45岁,平均32.4岁,病程2周~12个月,平均40.5天。心电图全  相似文献   
115.
116.
患者女 ,6 1岁。因甲状腺疾病来院检查。超声所见 :右侧颈总动脉自无名动脉分叉处上方约 3.0 cm处突然转向后下方走行 ,走行长度约 3~ 4 cm,其后又以接近 180°的角度转为向上走行 ,整个迂曲段管径无明显变化 (图 1)。CDFI见迂曲段颈总动脉内为明亮血流信号充填 ;脉冲多普勒示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比较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与分期内镜取石(ERCP)和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微创治疗的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52例行一期LC+LCBDE(LCBDE组),60例行ERCP后24 h或择期行LC(ERCP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除LCBDE组平均年龄小于ERCP组外(42.4岁vs.57.4岁,P0.05),两组其余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94.3%vs.98.4%)、总并发症发生率(8.2%vs.10.1%)、结石残余发生率(2.0%vs.1.7%)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LCBDE组(16.9%vs.4.1%,P0.05),但均为单纯性淀粉酶升高;与ERCP组比较,LCBDE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4.9 d vs.6.3 d),总住院费用减少(21 685.9元vs.30 354.3元),但LCBDE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17.1 min vs.97.4 min)(均P0.05)。结论:一期LC+LCBDE或分期ERCP+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均安全、有效,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18.
患者男,65岁,右眼逐渐视物模糊6年,因左眼外伤后视力突然下降入院,眼科检查,左眼虹膜震颤,无晶体,瞳孔不圆,散大,眼底镜检查:双眼玻璃体混浊。  相似文献   
119.
患者男.35岁。因右腰部疼痛不适2个月前来就诊。B超示:右肾长9.9cm,厚3.5cm,宽4.8cm。肾门位于肾脏的内前方,右肾集合部分离,肾盂大部分位于肾门以外,内充满液性暗区,前后径2.0cm(图1、2),右输尿管上段内径1.1cm,中段内径0.8cm,在跨越髂血管处下方管腔内探及一强光团,大小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回顾性分析胆道积气的原因、超声图像特征,旨在减少误诊,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经临床、CT、腹部平片等证实的28例胆道积气的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其他胆道系统疾病、肝脏疾病对比.结果胆道积气的超声图像特征为:胆管内强回声光团、光点、呈局部分布或广泛分布,后方伴声影、闪烁声尾或不伴声影、声尾,光团部分可随体位变化改变大小、形态,并出现闪烁声尾.结论超声对胆内胆道积气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超声检查可将肝内胆道积气同其他胆道系统疾病和肝脏疾病鉴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