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小儿静脉负压穿刺法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宁  杨葵英 《现代护理》2006,12(25):2429-2429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小儿因皮下脂肪丰满,血管纤细,加上患病时皮肤弹性不良,表浅静脉凹陷,常规静脉穿刺经常因回血不明显或不回血,误认为穿刺不成功而继续进针或退针,极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近年来,我科采用了负压静脉穿刺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氯沙坦对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的改善作用及与ACE2/Ang-(1-7)/Mas受体轴表达的关系。方法将36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三组各12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百草枯溶液18 mg/kg,于一次性腹腔注射;实验组给予百草枯溶液18 mg/kg,于一次性腹腔注射,待0. 5 h后应用氯沙坦溶液进行灌胃,每日10 mg/kg。1周、2周、3周取各组大鼠肺组织,对其肺系数进行计算以评估其肺水肿的状况;采用HE染色对各组大鼠肺泡炎的程度进行观察,并用Masson染色评估大鼠肺纤维化的严重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Ang-(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as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II(ACE2)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染毒后1周、2周、3周时,模型组和实验组肺系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 01),而实验组各时间点时的肺系数较模型组均显著下降(P 0. 01)。在染毒后1周、2周、3周,模型组出现明显肺泡炎症,且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可出现肺纤维化,实验组肺泡炎症程度轻于模型组,实验组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Ang-(1-7)和TGF-β1在模型组与实验组肺组织匀浆中的水平均逐渐升高,且模型组与实验组各时间点Ang-(1-7)和TGF-β1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 0. 01);染毒后1、2、3周,Ang-(1-7)在实验组肺组织匀浆中的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而TGF-β1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 0. 01)。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模型组与实验组大鼠肺组织中Mas受体和ACE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且实验组染毒后2周、3周Mas受体和ACE2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 05)。结论在百草枯中毒后,肺组织匀浆中Ang-(1-7)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而氯沙坦可能通过升高ACE2/Ang-(1-7)/Mas受体轴的表达水平而起到下调纤维化因子TGF-β1表达的作用,因此可改善百草枯中毒所引起的肺损伤和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3.
CT定位钻孔冲洗药物溶血引流治疗脑溢血实验研究与临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国内溶血药物进行实验研究筛选,证明尿激酶是目前国内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溶解的最佳药物,并对药物的浓度、溶血时间、稀释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将其研究结果用于高血压壳核、丘脑、脑干出血等68例经CT定位,钻孔冲洗引流术后,置管注入尿激酶1万u+5ml生理盐水于血肿腔3小时后开放引流,每日三次,获得良好的效果,68例中21例死亡(死亡率30.88%),47例存活中ADL3级以上达66.7%。  相似文献   
24.
1994年6月~2002年2月我院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收治帕金森病(PD)21例,现将我们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体会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5例;年龄50~73岁,平均61.6岁。以震颤为主者9例,僵硬为主12例。按Hoehn和Yahr分级:二级4例,三级14例,四级3例。1.2方法采用深圳安科公司生产的ASA-602S型高精度脑立体定向仪,根据姚家庆脑定位基线,在螺旋CT定位下行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参数:温度65~75℃,以震颤为主者选择丘脑腹后外侧核(Vim)为靶点,解剖坐标:x=12.5~14.5mm,y=后联合(PC)前5mm,z=前、后联合平面;以僵硬为主者选择苍白…  相似文献   
25.
非典型性肺炎(atypical pneumonia)又叫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t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自2002年11月开始从广东流行的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并在短时间内在全球蔓延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强、病程快、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等特征,使人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受  相似文献   
26.
用乙醚提取甘薯毒素 ,提取物分别用 5 %的Na2CO3 和蒸馏水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蒸去乙醚。残渣 (粗品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进行检测 ,以纯品甘薯酮和甘薯酮醇作标样。结果表明 :在 2 0℃条件下在石油醚 醋酸乙酯 (2∶1 ,v v)溶剂系统中 ,对甘薯酮 (C)、甘薯酮醇 (A)等毒素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Rf 值的重复性也较好。展开后的薄层板通过CS 930薄层扫描仪在 52 0nm下扫描定量。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检测甘薯酮及甘薯酮醇 ,最低检测限量 :纯品为 0 0 0 2 μg,粗品为 0 0 1 μg。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脑力工作者1 300人,使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测试职业紧张程度。结果不同性别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比较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不同民族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职称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比较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级职称组高于初级职称组;不同工种职业紧张比较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组织支持缺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科学技术人员高于公务员;不同经济收入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比较工作紧张指数、工作压力指数、组织支持缺乏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济收入≥2 500元脑力劳动者高于经济收入<2 500元脑力劳动者。结论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存在人口学差异。  相似文献   
28.
二硫化碳对作业工人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硫化碳(CS2)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当前主要应用于粘胶工业。1856年,Delpech首先提出CS2是有毒溶剂。1904年,Koster从神经病学的角度指出CS2具有神经毒性。大剂量CS2短时间暴露可导致死亡,高浓度CS2接触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中毒,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近年来,随着工业卫生条件的改善,高浓度CS2所致的急性中毒现象已不多见。长期低浓度CS2接触能否导致接触工人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的问题已引起各国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现从两方面综述如下。1 CS2对作业工人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的影响1984年,梁友信等[1]对33…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二硫化碳暴露对粘胶纤维工人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的影响,在某化纤厂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共调查了CS2作业工人326名,对照组105名.低浓度暴露组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浓度低于国家最高容许浓度10mg/m3,高浓度组多数接触浓度约为31mg/m3.统计学处理由SAS软件包完成,方法为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了诸如年龄、性别、工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因素.结果低浓度CS2暴露即可导致作业工人神经系统阳性症状发生的危险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表现出二硫化碳暴露对神经系统阳性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而神经系统体征除温度觉外改变均不显著.此结果提示低浓度CS2对工人神经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苯 +S9和单独用苯处理两种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的凋亡效应。方法 :Pereira KI法检测骨髓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的含量 ;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 ;DNA凝胶电泳法观察DNA裂解片段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DNA凝胶电泳 :苯 +S9组苯浓度为 7.5mmol·L-1,诱导时间 1h时即可见模糊的凋亡梯带 ;苯组当诱导浓度为 11.2 5mmol·L-1,诱导时间 3h时 ,电泳图谱呈现典型的DNA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凋亡率也表明 ,两组诱导的凋亡呈剂量 效应和时间 效应关系 ,其中苯 +S9组各浓度分组及各时间分组与单独用苯组对应比较 ,凋亡率前者都比后者为高 ,与DNA凝胶电泳的结果相符合。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中 ,苯作为一种凋亡诱导剂在S9存在的情况下 ,以更低的剂量和时间点引起大鼠骨髓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