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66篇
预防医学   7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6篇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用带血管蒂的髌韧带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2.
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尿管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过去5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输尿管恶性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静脉尿路造影、US、CT和MRI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与MRI准确地检出了所有12例肿瘤,对其向周围组织的浸润范围和腹腔淋巴结肿大也作了正确的判断。静脉尿路造影仅显示3例输尿管狭窄或梗阻,6例患侧尿路未见显影或显影不佳。尽管US检出了所有12例肿瘤所致的尿路积水,但仅2例诊断为输尿管肿瘤,4例提示输尿管狭窄。结论:CT和MRI对诊断输尿管恶性肿瘤有很高的敏感性,并能对其准确分期。尿路造影和US对肿瘤所致的输尿管狭窄和梗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通常不能直接显示肿瘤及其向周围组织的浸润。  相似文献   
63.
用日本吸虫卵可溶性抗原(SEA)皮下注入正常小鼠。末次注射第23天从尾静脉注入新鲜日本血吸虫卵。注射虫卵后第18天观察小鼠肺内虫卵肉芽肿反应的增长比。结果用SEA 0.1微克,0.5微克及1.0微克/克体重的三个实验组肺组织内虫卵肉芽肿反应明显减弱。提示对正常小鼠用0.1~1微克/克体重的SEA为诱发免疫调节的适宜剂量。为用SEA诱发宿主对虫卵肉芽肿应答的免疫耐受性研究提供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Ⅲ~Ⅳ级伴低T3、T4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心功能Ⅲ~Ⅳ级伴低T3T4综合征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L-T4)20~40μg/d,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E峰与A峰比(E/A)及心输出量(CO),并观察心率变化及新发心律失常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8周后,治疗组甲状腺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功能LVEF、LVDd、CO及E/A各项参数值治疗前后比较,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加用甲状腺素治疗后LVEF,CO改善尤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心功能Ⅲ~Ⅳ级伴低T3、T4综合征者,应用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加用小剂量甲状腺素短中期辅助治疗CHF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6.
石莺  龚兴牡  陈金华  王小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640-640,F0003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患病机体器官、组织、细胞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变化,揭示疾病本质的科学,其侧重于从形态学改变的角度研究疾病,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对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病理学教学必须将理论和实践,大体标本和显微镜镜下形态改变,形态改变与临床表现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在此过程中,病理学的实验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对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规范化的培训,来提高其演讲技能,以培养一批医疗、科研、教学兼备的青年医学影像人才。方法对我科室的在读及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为期三年的培训模式的探索,评价每一个阶段的培训效果及三年前后的对比。结栗经过三年的培训,硕士研究生的演讲技能逐步提高,演讲质量考评分数逐年上升,从平均72.79分上升到85.68分。并多次在国内外大会中发言,取得优异成绩。结论经过新体系的系统培训,各硕士研究生在顺利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又增加了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其医疗、科研及教学能力得到了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8.
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盆腔MRI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50例疑诊直肠肿瘤的患者行盆腔MRI扫描,47例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其中40例有手术、MRI等完整资料参与分期研究,将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I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为95.7%(45/47).MRI对判断T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2.5%(33/40),T1~2期的准确率为69.2%(9/13),T3期的准确率为90.0%(18/20),T4期的准确率为85.7%(6/7),评价肿瘤浆膜外侵犯的准确性为92.6%(25/27).MRI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为63.2%(12/19).结论盆腔MRI对直肠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超声自由扩展成像技术在诊断较大副乳方面的价值。方法对43例经穿刺、手术、病理证实的较大副乳进行超声自由扩展成像技术及高频超声检查,并对二者图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超声自由扩展成像技术不仅能完整显示较大副乳的全貌、病变的大小和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而且能准确测量病变的大小。43例较大副乳患者,单侧13例,双侧30例,共73个副乳;其声像图表现为:①混合回声型(共26个);②不均质实性回声型(共47个)。结论超声自由扩展成像技术对诊断较大副乳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0.
患者女,28岁,以"反复发热4个月,咳嗽、咳痰半个月"入院,同时伴有腹胀、四肢乏力、视物黑曚等.入院查体:体温38.6℃,心率112次/min,呼吸 22次/min,血压113/6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贫血面容.口唇明显苍白,胸骨左缘闻及3/6级收缩及舒张期杂音.入院后腹水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感染,直接Coombs实验弱阳性.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肺动脉与降主动脉之间见连续性分流,分流束直径7 mm,主肺动脉管内、导管开口处可见大量泪滴样回声,考虑赘生物可能,最大直径约23 mm.赘生物随心脏收缩、舒张而摆动;左心房、左心室扩大(图1,2).CDFI示:动脉导管双期分流,左向右,流速4m/s,压差(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64 mm Hg,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反流峰压差约64 mm Hg,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70 mm Hg.超声心动图提示:(1)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2)二尖瓣、主肺动脉、导管开口处赘生物形成;(3)二尖瓣重度反流;(4)左心房左心室扩大;(5)肺动脉高压.患者转往上级医院,对症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后,手术彻底清除瓣膜及肺动脉腔内赘生物后行二尖瓣置换术.并于术中缝闭动脉导管内口.术后复查二尖瓣无明显反流,动脉导管无残余分流,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