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受体鼠妊娠和胚胎着床情况,并检测胚胎移植时小鼠子宫内膜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水平,探讨超排卵对小鼠胚胎着床潜能的影响。方法:建立超排周期胚胎和自然周期胚胎移植小鼠模型,比较妊娠率、胚胎着床率的差异及其与Lif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超排卵周期受体组的妊娠率(20.00%)和胚胎着床率(8.33%)显著低于自然周期组的妊娠率(55.00%)和胚胎着床率(35.00%)(P〈0.05)。自然周期胚胎和超排周期胚胎受体组内膜中Lif蛋白的表达水平相似(P〉0.05),妊娠受体组Lif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孕受体组(P〈0.05),但单胎妊娠和多胎妊娠受体组内膜中Lif蛋白的表达水平相似(P〉0.05)。结论:超排卵可能降低胚胎的着床潜能,Lif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胚胎着床有关,但与着床胚胎的数目无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32.
粘附分子CD44与妇癌转移相关性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法进行卵巢癌与术后复发者实体瘤组织、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正常人与良性肿瘤外周血CD44含量分别为4.83%、7.62%,明显低于卵巢癌27.01%与复发转移者38.1%(P<0.01)有显著差异,且CD44含量于恶性肿瘤的外周血、腹水、实体组织中均呈高水平表达、其间无明显差异。提示CD44粘附分子与癌转移密切相关。进而文章对CD44在癌转移的作用进行讨论。临床验证认为外周血CD44含量检测可做为患者术后监测疗效观察及癌转移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防止手术切口所致皮肤瘢痕形成的方法。方法 对10例足月妊娠行剖宫产术者的皮肤切口设计为在表皮层内潜行切入,厚约由0.2mm渐至0.4mm,使其成为宽10~15mm书页状的皮页,将之掀起暴露深层真皮,由此再垂直切入进入皮下。术毕常规缝合皮下组织后,以5—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真皮切口,再将皮页覆盖其上。结果术后5个月随访时,全部皮页均健康存活,无皮肤手术瘢痕形成。对照组10例垂直切口均形成皮肤手术瘢痕。结论初步认为,皮页手术方法为控制皮肤手术瘢痕的形成和皮肤手术瘢痕的美容修复提供了一个实用而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4.
中晚期卵巢癌不良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体对化疗产生耐药。本文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免疫技术,对近6年卵巢癌复发38例的肿瘤组织、外周血、腹水的细胞进行多药耐药基因(MDR1)检测、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产物P-糖蛋白(P(107))的异常增加,产生生物作用,致使患者耐药、治疗失败。在复发肿瘤组织及外周血细胞MDR1阳性表达分别占81%、78%.P(170)含量在4%~11.94%。文章讨论了P(107)致耐药的作用机理并指出MDR1异常表达虽不是耐药的唯一机制,但与肿瘤的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新技术首先对16例卵巢癌及5例胎盘组织抑癌基因P53的第5、6外显于(Exon 5、6)PCR扩增产物进行SSCP分析,对其中3/16例异常表达产特DNA测序验证表明:1例核苷酸插入,2例核苷酸突变,5例胎盘组织对照检测无异常发现。进而同法补充追加了7例卵巢良性肿瘤,及5例正常卵巢组织P53的检测,无异常产物表达。从而推论抑癌基因P53在卵巢癌的启动.形成与进展有一定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36.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及腹水癌细胞多耐药基因及凋亡因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细胞多耐药基因表达和化疗药物促使卵巢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从62例首次手术及17例复发卵巢癌患者腹水中提取富含癌细胞的悬液,应用3种荧光单克隆抗体P170、CD95及Ppo2.7分别标记,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①化疗后癌细胞CD95及Apo2.7含量均高于化疗前(P〈0.05);②腹腔化疗前后P170含量无明显差异;③复发组癌细胞P170含量显著高于初发手术组(P〈0.05),且本组化疗后癌细胞CD95和Apo2.7含量明显低于初手术组(P〈0.05);④化疗可使外周血淋巴细胞CD95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腹腔灌注化疗药物对卵巢腹水癌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癌细胞多耐药基因的表达可显著减少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7.
正常孕妇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内钙含量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正常妊娠与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血红细胞内钙含量(IECa2 +)、病理机制、危害和对策。 方法 应用 Fluo- 3/ AM导入红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 IECa2 +的方法 ,对 42例不同程度的妊高征患者 IECa2 +进行定量测定 (观察组 ) ,32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 ,并研究与疾病程度和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关系。 结果 轻度妊高征患者 IECa2 +含量产前 (10 94±90 ) ,产时 (12 0 4± 88)与正常妊娠产前 (110 2± 89)及产时 (1174± 86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中、重度妊高征者 (产前 :中度 1195± 72、重度 12 0 6± 96 ;产时 :中度 12 5 6± 81、重度 130 8± 84)较正常妊娠者明显增加。具体表现为 :妊高征患者 IECa2 +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 ,且产时较产前显著性增多 (P<0 .0 5 ,P<0 .0 1) ;IECa2 +含量与妊高征患者平均动脉压 (MAP)呈正相关系 (P<0 .0 5 ,P <0 .0 1)。 结论 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是使 IECa2 +含量趋于正常水平以减低其危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8.
腹水型S180细胞系获得性MDR表达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接种腹水型S180细胞的小鼠反复定量联合化疗 ,建立获得性多药耐药基因 (MDR )表达小鼠模型 ,探讨临床早期发现化疗耐药、全面定量检测耐药程度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MDR表达情况及S180细胞凋亡指标 ,同法检测同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上述指标。结果是实验组小鼠自化疗后 1周MDR表达逐渐增高 ,自第 5周后显著性增加 (P <0 0 5 ) ;而S180细胞凋亡率、细胞杀伤率及Fas因子表达率则随化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MDR表达显著性增加时 ,S180细胞凋亡率等则显著性降低 (P <0 0 5 )。第 5周时实验组MDR阳性表达小鼠占 61 4 %、第 7周占 83 3 3 %。实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MDR、凋亡率与S180细胞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热凝固射频微创治疗未孕妇女子宫肌瘤、腺肌瘤和子宫肌腺病等子宫良性疾病的疗效和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热凝固器,将射频定点介入到子宫病灶内,使病变组织热凝固坏死吸收,治疗未孕妇女所患直径小于4.0cm的子宫肌壁间肌瘤22例、腺肌瘤14例、子宫肌腺病16例和三度子宫颈糜烂53例。结果 经B超诊断,本组子宫肌瘤平均直径3.5cm、腺肌瘤3.9cm、子宫肌腺病范围直径在4.4cm之内,以35~45wt的射频治疗120-300s,2-3月后病灶直径不同程度的缩小,痛经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18个月,本方法——热凝固器射频治疗未孕妇女子宫肌瘤总有效率(治愈率、明显有效和有效率的总和)为90.8%,腺肌瘤有效率为92.9%,子宫肌腺病为87.5%,中、重度宫颈糜烂为100.0%。其中6个月后的正常妊娠率分别是:子宫肌瘤81.2%,腺肌瘤64.3%,肌腺病为56.3%,宫颈糜烂为94.3%。结论 热凝固器射频微创治疗未孕妇女子宫肌瘤、腺肌瘤和子宫肌腺病等子宫良性疾病是一种良好的微创治疗方法,本组显示该方法对妊娠率无明显不良影响,相反经该方法治疗后,子宫肌腺病的妊娠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与其它非手术方法比较具有治疗时间短,见效快、疗效高、住院时间短和费用低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宫颈癌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宫颈癌、宫颈糜烂、正常宫颈组织各50例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查。结果提示从宫颈正常组织到癌,HPV_16、HPV_18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尤其HPV_16呈明显梯度关系,宫颈癌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炎症组织(P<0.01)。说明宫颈组织自身HPV_16的感染率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与HPV_18有一定的联系。通过癌旁组织,宫颈糜烂组织及正常宫颈刮片检测出不同的HPV_16阳性率的分析,说明HPV感染是癌发前的重要因素,指出凡检出HPV_16阳性者应视为“高危人群”给予长期密切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